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泉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2023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2023年7月17日,消费者陈某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称其在淘宝平台付款4980元购买桌子,收货后因不喜欢申请了退货,退回货物后商家拒绝了退款。经了解陈某得知退货货物在途中损坏,但当时商家没有联系消费者说明情况,损坏的桌子也没有退回给消费者。消费者联系快递公司,快递公司称要商家提供收到的物流单才能索赔,但是商家一直未提供,消费者要求商家提供物流单以便其向快递公司索赔。安溪县尚卿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接诉后,及时通过电话联系了消费者,并到被诉公司现场了解情况。商家表示收到退货后检查发现货物有不同程度损坏,影响了二次销售,所以拒绝退款,而退货物流单可能在运送途中丢失,并表示愿意补偿1000元给消费者,其余损失由消费者与物流公司自行协商承担。调解人员联系消费者说明商家的补偿方案。消费者表示货物损失金额较大,不同意商家提出的补偿方案。调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四十八条及五十五条的规定,指出商家应积极做好售后服务,而不是无理拒绝与消费者沟通交流;消费者在退货中需将产品包装好,尽量避免因破损问题产生纠纷,引导双方积极协商。经多次调解,2023年9月21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商家退款4000元,货物由商家处理。当日,消费者收到退回货款4000元,双方纠纷终于得以化解。

  2023年6月,消费者到某商场体验展厅购车,与销售人员现场商谈确定好价格与赠品,并通过微信支付了5000元定金,暂未签购车合同。然而付款后,经办工作人员不承认赠品事项。消费者遂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求退定金。石狮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后,联系双方了解情况,并组织现场调解。经了解,客户所订车辆到货后,因双方就赠品事项产生争议,未能完成车辆交付,商家已自行将车辆转售他人,因该款车型目前已停产,商家无法继续履行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规定,定金合同自定金实际支付时成立,如果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经调解,涉诉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诉商家退还消费者5000元定金,并赔偿消费者5000元,所有款项于7日内交付消费者。

  2022年6月25日,消费者康某与晋江某装修公司签约装修安置房。因装修公司工程进度缓慢,未能按期完工,消费者遂向装修公司协商退回未装修部分款项,商家未予处理,故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请求帮助。接诉后,晋江市梅岭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立即联系双方了解情况。经查,双方于2022年6月25日签订《房屋装修委托合同》《装饰装修主材委托代购合同》,总价20.5万元。合同约定2022年7月15日开工,工期为120个工作日,应于2023年1月9日竣工。截至2023年3月,消费者已支付工程预付款19.47万元,但装修公司装修不到一半就停工了。对此,装修公司承认施工时间确实存在问题。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装修公司退回消费者未装修部分款项4.36万元。考虑到本次调解涉及消费金额较大,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避免调解协议履行不到位,调解人员依据行政调解与司法确认工作规则,引导双方签订行政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申请书,保障协议的执行力。装修公司已在协议期限内将款项退还给消费者。

  2023年12月18日,投诉人王某来电称在德化县某电子秤销售部购买两台电子秤,价格分别为320元和245元,使用中发现电子秤不合格,可能是俗称的“鬼秤”,要求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赔偿2260元。接到投诉后,德化县市场监管局调解人员立即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经现场查看,被投诉人所售电子秤底部铅封已经破损,确实存在修改计量功能的情况。被投诉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七条“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四十八条 “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没收其计量器具和全部违法所得,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相关规定。经调解,被投诉人一次性赔偿投诉人2260元。此外因被投诉人销售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2023年12月8日,消费者黄女士拨打12315热线投诉称其爷爷在南安市某药店提供的上门药包护理后,到医院检查发现有8根肋骨折断,消费者认为是接受护理导致损伤,要求商家赔偿医药费,而商家认为与护理服务无关,拒绝赔偿。接诉后,南安市罗东镇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经了解,消费者提供了2023年12月2日的胸部CT片和2023年12月12日的胸部CT片进行对比,因老人生病卧床,未有其他行动。商家则提供了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药包资质材料。双方对老人是否因护理过程中的挤压动作造成肋骨骨折争执不下。南安市罗东镇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的规定,耐心细致地进行调解,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经核算,扣除医社保报销后,老人本次就医自付的7000元医药费全部由商家承担。本案以商家一次性补偿消费者7000元成功化解了双方矛盾。

  2023年9月1日,消费者陈先生投诉称其2022年12月在某店充值800元,商家通知店铺倒闭,8月31日前可以退钱。消费者因事晚了一天去退款,便联系不上商家,故向12315投诉,希望能帮忙联系商家退还充值卡内余额。台商区东园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该店已关门。经核实,消费者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商家通过在店铺门口张贴告示、朋友圈发布消息等方式告知消费者其要倒闭的消息并表示8月31日前可以退钱。2023年9月4日,调解人员通过多方查询联系到商家进行沟通协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的规定,该店已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应履行退回预付款的义务,因消费者未在商家通知的期限内办理退款,导致无法联系到商家,但消费者退款诉求应予以支持。经调解,商家同意退还消费者卡里剩余的钱款,消费者当天收到退款,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2023年5月,消费者吴女士于某健康管理中心体验免费项目活动。体验过程中,经销售人员推荐,消费者花费4080元办理该店会员并充值购买护理项目。2023年6月4日,消费者再次到店接受服务时,经销售人员推荐又花费7000元购买该店其他项目。6月5日,林女士认为其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遭该店多人多次对其长达两个小时的推销,购买项目系违反其本人意愿,要求该店退卡退款。该店人员以护理项目的产品已开封使用为由,拒绝退款。为此,消费者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请求帮助。接诉后,晋江市青阳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开展调解工作。经了解,该健康管理中心在林女士消费过程中,以林女士身体状况为由,多人多次劝说诱导其进行“二次消费”,其行为可被认定为“诱导消费”,有悖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规定,经调解,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商家一次性退款8000元。

  2023年1月12日,消费者陈先生来电投诉称其10岁的小孩自己拿钱到店购买“奥特曼”卡片,每次都拿100元,共购买一千多元,找商家退款,商家刚开始答应退一半,后又不退,陈先生投诉至12315热线。接诉后,洛江区河市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立即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经了解,陈先生的小孩就读小学四年级,在未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多次自行购买100元“奥特曼”套装卡片,卡片多数已拆封且无法退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10周岁儿童多次向商家购买价值100元的卡片,其行为明显超出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范围,在未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的情况下,属无效购买行为,家长可直接要求商家退款,并将“奥特曼”卡片退还商家。经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由商家一次性退还陈先生400元。

  2023年9月22日,消费者苏女士拨打12315热线个多月,9月份商家通知不再经营要给消费者退款,但消费者去了几次都不给办理,故投诉请求帮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三条“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的规定,消费者办理的温泉服务年卡应视为预付服务费用的一种形式,该温泉馆因自身原因停止经营,应当与消费者协商如何履行约定或者退回所剩余款项。经永春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调解,双方达成退款协议。

  2023年8月,消费者李先生投诉称在泉州开发区购买黄金手镯,消费人民币17100元,其爱人佩戴两三次后手镯就出现断裂的情况,消费者认为商品质量存在问题找商家交涉,商家则认为是人为损坏要自费维修,消费者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泉州开发区市场监管局调解人员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因黄金手镯是否因质量问题导致断裂无法凭肉眼直接判定,而李先生也表示只想免费维修或换货,考虑到商家在销售过程中,没有告知质保期及佩戴时的注意事项,未履行相应的告知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的规定,商家提供商品时未说明佩戴产品相关注意事项,消费者产生了直接损失,应对其未尽到告知义务的行为负责。经协商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商家为消费者退货退款17077元,消费者与商家的纠纷得以化解。

  2023年11月22日,消费者张女士投诉称2022年11月9日在东岭镇某美容店消费8000元接受祛斑服务,商家承诺一个月可以达到祛斑效果。消费者在美容店接受近一年的祛斑服务,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祛斑效果,消费者与商家交涉退款未果,故投诉至市场监管部门。接诉后,惠安县东岭镇市场监管所调解人员组织双方进行现场调解。经了解,消费者所述属实,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近一年祛斑服务,却无承诺的祛斑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的规定,商家向消费者承诺了祛斑效果,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未做到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经调解,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由商家一次性退还给消费者8000元。

  执法人员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高某在未取得导游证的情况下为游客提供景点讲解等导游服务,违法所得共计200元。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一百零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对高某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00元,罚款人民币1000元的行政处罚并予以公告。

  2023年8月30日,消费者林先生通过12345平台反映其8月8日通过某快递公司将价值2000元的电脑显示器从辽宁邮寄到永春,保价2000元,收件时发现屏幕破碎,向快递公司索赔时未能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希望有关部门介入处理。经市邮政管理局调解沟通,林先生提供了显示器价值证明、受损图片等证明资料,快递公司按照保价金额赔付2000元,消费者表示满意。根据《快递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快件延误、丢失、损毁或者内件短少的,对保价的快件,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保价规则确定赔偿责任;对未保价的快件,依照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确定赔偿责任”的规定,建议消费者在寄递贵重物品时,留存物值证明并保价,由收件人验视后签收,以便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快递经营者应尽到提醒告知义务,告知消费者注意相关保价规则和保险服务。

  2023年7月,德化县住建局结合信访投诉情况,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金龙中心城小区公共收益进行审计,发现小区物业厦门佰宜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德化分公司未如实公示小区公共收益,涉嫌侵占业主公共收益。德化县住建局立即对该物业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立案查处,依据《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对该物业公司予以行政处罚,罚款3万元。此后该物业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将公共收益转存入小区业委会专户并公示。本案中小区公共资源由业委会委托物业服务公司代为管理,物业服务公司未如实公示公开小区的公共收益,造成小区公共收益流失。身为小区业主,要行使自身权力,积极参与小区的业主大会,选举和监督业委会工作,监督物业公司的行为,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现物业公司侵占业主公共收益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与物业公司沟通,要求改正和退还,若物业公司不合作,可向物业主管部门投诉,请求介入调查处理。

  2024年2月8日,泉州市交通运输局经12345政务服务热线分与朋友在丰泽区蟳埔民俗村游玩后,搭乘林某驾驶的闽CD013**号网约车到浦西万达,双方商定包车车费共20元,到达目的地后,驾驶员临时起价欲收取每人20元,四人共需支付80元,后经协商乘客共支付驾驶员林某40元车费。经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查明,市民投诉情况属实。驾驶员林某已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所驾驶车辆注册于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已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交通执法部门认定其当趟行程系违反《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属于线下揽客的违法行为。交通执法部门依据《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六项进行立案,并根据《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管理规定》第四十二条依法对其处以罚款200元。乘客表示满意。建议消费者在乘坐泉州市出租汽车、网约车过程中如遇到驾驶员拒载、不打表、强行拼客、中途甩客、故意绕道等不端行为时,可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或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线投诉,也可向交通执法人员现场投诉,投诉时请记清车号及当班驾驶员姓名。

  2023年8月,我市公安机关发现有人在微信朋友圈销售一款名为“维纳斯”的减肥药。经检测,该款减肥药含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西布曲明。通过侦控,公安机关在9月对该案进行收网,先后在福建、广东、黑龙江、安徽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林某、郭某等5人。经查,犯罪嫌疑人在明知西布曲明是国家禁止添加的非食品原料的情况下,仍在其住处设置加工作坊,从网上购买西布曲明、胶囊壳、荷叶粉等原料,并经过简单生产、加工包装,制作形成减肥药(品名“维纳斯”),后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直播、快手短视频等社交软件进行兜售,并利用物流等方式发送到全国各地。西布曲明是中枢神经抑制剂,可通过抑制食欲达到减肥效果。2010年我国明确禁止将西布曲明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使用西布曲明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心跳过速、精神恍惚等,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甚至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警方提醒消费者,在朋友圈等社交软件销售的减肥保健品大多是“三无产品”,广大消费者需谨慎购买。对于不法分子利用社交软件销售减肥产品,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切勿因盲目追求减肥效果而忽视对产品安全的关注。

  2023年9月13日,孙某向丰泽法院起诉称:其于2023年8月通过网络与某萌宠店协商购买宠物狗事宜,双方协商约定宠物狗价格为 2588元。而后宠物店又向孙某销售了狗粮,孙某另付500元,总计3088元。宠物店对孙某作出宠物狗包纯种、包健康、包售后的保证。几天后,孙某收到商家发来的宠物狗及狗粮,发现该狗萎靡不振、状态很差。第二天,宠物狗开始不吃不喝,六天后死亡。宠物店辩称,其所发出的宠物狗是健康的,后来状态差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宠物店愿退还全款,但不承认有欺诈行为。期间,宠物店提供了一份疫苗接种记录,但记录载明的接种时间,与该店客服向孙某描述的疫苗接种时间不一致。丰泽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宠物店关于宠物狗疫苗接种时间的说法前后矛盾,无法证实其出售的宠物狗已接种疫苗,且宠物店向孙某明确作出“包健康”承诺,但宠物狗却在六天后死亡,店家存在虚假宣传,法院判令其向孙某退还全部款项,并赔偿购买宠物狗价款的三倍金额即 7764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目前该案已自动履行完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欺诈行为一般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宠物时,应擦亮双眼,注重检查商家资质、检疫证明、合同条款等,并留存凭证,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提醒商家切勿“知病售病”,唯有诚信经营,方是立本之道。

  2023年4月,消费者张先生为装修房子,向装修公司订购知名品牌板材用以装修装饰。同年7月,张先生房子开始装修,但装修公司自作主张更换产品厂商,使用假冒板材。同年10月,公安局对使用假冒板材的墙体和吊顶进行拆除,给张先生造成损失。为此,张先生诉至法院,要求装修公司三倍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装修公司知假用假,已构成欺诈,法院最终判决装修公司按其提供假冒板材的三倍价款向张先生承担赔偿责任。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产品过程中要注意审查品牌授权资质,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遇到知假用假或以次充好等情形注意及时固定证据,依法维权。

  2023年6月12日,消费者曾先生通过电商平台下单了一个智能手机内置电池,到货后进行正常使用。2023年6月15日,曾先生向平台申请退款,商家表示需退货才能退款,但曾先生以电池已经粘在手机背盖,无法拆除为由拒绝退货,并向平台继续申请退款,最终操作成功。商家认为无法拆除实为不退货借口,遂向法院起诉,要求曾先生退还电池货款并赔偿维权费用合计942.95元。经洛江法院调解,曾先生明白平台虽然存在不退货仅退款的规则,但并不意味着买家可以“白拿”,既然手机电池足以保证手机正常使用,曾先生就应向商家支付相应对价。商家也进一步理解了诚信交易、依法合理维权的意义,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共同达成调解协议,曾先生当庭支付商家200元,并放弃其他诉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的规定,“仅退款”规则是电商平台为保障消费者购物权益而生,不应被无理滥用,消费者亦应当诚信,在合理范围内履行退货义务,无故“白拿”看似仅损害商家权益,实则增加全社会的信用成本,长期以往,最终破坏整体消费环境,损害所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3年5月19日,消费者吴先生在电商平台向商家购买10斤芒果干,而后又分三次向商家购买同款芒果干累计800斤。2023年5月30日,吴先生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收到的芒果干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市场监管部门经检测发现芒果干的净含量不合格,因此进行立案调查,并向吴先生进行回复。经协商,吴先生退还全部货物。2023年9月,吴先生以芒果干缺斤少两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商家三倍赔偿。法院审理发现,吴先生早有“套路”。2023年7月,吴先生以同样理由起诉冰糖杨梅商家。在该案中,吴先生也是先购买少量冰糖杨梅,紧接着又购买200斤,随后向商家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缺斤少两并在协商后退还货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信,恪守承诺”的规定,吴先生明知商品缺斤少两还要大量购买,非法利用消费者权益,明显不诚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的规定,吴先生已不属于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的消费者,不应受到惩罚性赔偿规则的保护。最终,法院依法驳回吴先生的全部诉讼请求。职业打假人利用惩罚性赔偿为自身牟利,以向商家索赔为动机提起诉讼,其行为已严重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消费者要塑造诚信人格,商家亦应建立诚实守信的商誉体系,只有诚信无欺才会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共筑公平诚信的消费环境。

  2023年1月1日,群众投诉举报称陈某在我市某区从事非法行医,该区卫生健康局及时组织人员前往该地点进行现场检查。现场发现在该地点内挂有“中医世家”宣传字画、患者的中药处方笺8张、空白处方笺1本以及相关中药材。经调查,陈某未办理中医诊所备案,且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却在该地点从事中医诊疗活动。陈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十三条第四款的规定,该区卫生健康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给予陈某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药品,处40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同时责令其立即停止诊疗活动。为了维护自身健康权益,卫生健康部门提醒市民:1.应到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诊所备案凭证》的医疗机构由有相应执业资质的医师就诊;2.不到无证诊所看病、打针及接受其他诊疗服务;3.不找江湖游医看病;4.相信科学,破除迷信,不采取巫术等迷信方式治疗疾病;5.发现非法行医行为及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