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8月29日电(记者梁军)今年不少游客选择到广袤的高原和草原游玩,一些博主晒出自己投喂“网红土拨鼠”的照片,却对潜藏的危险不自知。疾控专家提醒,土拨鼠也叫旱獭,是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去有鼠疫疫源地的省市旅游,一定要与旱獭保持距离,避免被抓伤咬伤,降低感染鼠疫风险。

  我国有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其中一种是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四川的广大高原、草原和山地地区。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甘肃省地方病协会会长席进孝说,旱獭身上潜藏着我国甲类传染病——鼠疫。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包括旱獭在内的各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多,游客们在草原上见到和接触旱獭的机会也变多了。人们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如有接触、剥食和携带鼠、旱獭等动物行为,会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

  “鼠疫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传染快、病死率高。”席进孝说,鼠疫是由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西北草原上发生鼠疫的风险较低,但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尤其是动物疫情活跃区域,土拨鼠和小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却有被传染的风险。

  席进孝说,游客去草原旅游时,应避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要剥皮烹食各种野味。另外,游客可穿上长袖衣服,以避免虫子、跳蚤等叮咬而感染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