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眨着眼,月亮画句号”你会不会下意识的跟唱?你还记得那只曾经家喻户晓的【蓝猫】吗?

  《蓝猫淘气三千问》开创了中国科普动画先河,是一代人的童年科学启蒙,中国的“蓝胖子”,“猫和老鼠”。2000多集的时长,曾创下世界上最长动画片的吉尼斯纪录。

  他拥有动漫行业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全国驰名商标,开启了国内动漫IP授权的先河,最辉煌的时候,蓝猫专卖店在全国达到了2300多家,一二三四线城市乃至县镇,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小时候能拥有个蓝猫的书包或者运动鞋,在小伙伴中是很值得炫耀的事情。

  2004年,在湖南省的两会上,有人作出提案,想要把“蓝猫系列”打造成东方迪士尼,建议在湖南省内投资18亿元,开土建造“蓝猫乐园”,这比王健林提出要建造“中国迪士尼”的万达乐园还要早13年,但这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在那时,市场对于蓝猫的品牌价值估算,高达1000亿美元!

  在那个还没有IP和周边概念的年代,《蓝猫》野蛮生长成了一个超级顶流IP,这一切都要从那个特殊的时代讲起。

  90年代初期,正值中国动画体制改革,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大片通过低廉的版权费,快速打开中国市场,国产动画刚刚经历从计划生产统购包销的体制到自负盈亏的改革,青黄不接,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彼时,中国的孩子们只要打开电视,屏幕里出现的清一色都是一休哥、米老鼠、还有机器猫这样的舶来品,国外卡通大片在中国的兴盛让国人对于国产动画产生了一种失望和悲凉的情绪。

  在这样的背景下,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的王宏(蓝猫之父)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知名国产动画品牌来,这种英雄主义情节也正是促使王宏之后不断在国产动画道路上披荆斩棘的动力源泉。

  和那个年代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毕业后王宏进入了一家有国企背景的音像出版公司工作,1992年王宏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调用到湖南广播电视广告艺术中心担任总经理。同一年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对音像教材进行招标,王宏拿到了22门课程制作权中的18门,之后他花5费年时间,制作出了长达5万分钟的科普动画影像教材。 这也正是后来王宏制作《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底气,在这次经验当中,王宏发现了科普动画的巨大市场。

  1997年王宏同北京三辰公司董事长孙文华合资成立三辰影库,受到当时公司正在制作的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的启发,凭借着自己对于动画独到的理解和眼光,王宏决定将《十万个为什么》改编成科普动画,破釜沉舟地拿出全部积蓄投资创作《蓝猫淘气三千问》。

  没人知道王宏当时做出这个决定需要多大的勇气,蓝猫可谓是民营动漫行业的拓荒者,也是科普动画的先行者,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和盈利模式可以借鉴的情况下,一切都要从头摸索。

  当时国外的动画盈利模式是生产商将动画片出售给电视台获利,但在国内的环境下,由于有大批的外国生产商以极低价格将动画片版权出售给电视台,且国产动画长期萧条,能够长期稳定产出的动画作品几乎没有,因此国内电视台基本不会出钱购买国产动画片,即使出钱也是以极低的价格,每分钟只有三块钱,而蓝猫动画每分钟制作成本是6000块钱,那么蓝猫到底是如何让电视台接纳并走出自己盈利模式的呢?

  可以说,当时国产动画的长期萧条与王宏科普动画的制作经验,成了《蓝猫淘气三千问》腾飞的两个风口,但是真正让蓝猫进入千家万户视野的,则是王宏的一个想法。

  王宏知道价格竞争不过外国厂商,于是干脆把《蓝猫淘气三千问》免费送给电视台,但是电视台必须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在每集动画结束后,放映一段电话有奖竞猜的视频;二是放出几分钟对于观众的来信予以回复,这种插入互动的形式,在如今各大视频平台已经司空见惯,但这在2000年初可谓史无前例的创新,所以一经上映立刻掀起巨大的风潮,后来也被国内外很多人模仿。

  光是这些还并不足以让蓝猫在短期内形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动画片播放时段差,通过广告获得的收入很有限,于是三辰在各个地方招商,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蓝猫品牌的代理商,以动画中出现的人物如“蓝猫”、“淘气”、“咖喱”为名,生产文具、服装、鞋类等各种儿童用品。后来发现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渠道去卖,他们就充分利用了广告效应,在每一集的结尾加上一句广告语“开家蓝猫店,欢欢喜喜好赚钱”,这在现在看来过于简单粗暴的广告方式,却在当时使得蓝猫加盟店开遍全国各地。

  从2001年三辰组建第一家授权公司开始,仅仅三年时间,蓝猫公司就用参股或者形象授权的方式组建了跨10多个行业的含6000多种蓝猫品牌儿童消费品的2400多家传媒店, 单单2002年9月到2003年12月期间,三辰的营业总收入额就达到了12亿元。

  加盟店的盈利支持了蓝猫动画的制作,而蓝猫动画又使得“蓝猫”这个形象的知名度日益增加,反过来促进了加盟店的盈利,通过这样正向的循环,蓝猫迅速占领了国内动漫市场,在最高峰时期蓝猫动画在中国有1040家电视台同步播放,其中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电视台。占据了国产动画片播出的60%以上,还有了阿拉伯文、印尼文和英文等多个版本。《蓝猫淘气三千问》因为科普的题材和取得的巨大成绩,在2002年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点名表扬。

  那时候的蓝猫就是这样的风光无限,极尽锋芒,但极盛与极衰往往只有一步之遥,表面光鲜的蓝猫帝国其实内里早就已经千疮百孔。

  2004年至2007年,短短三年时间,2300家专卖店就销声匿迹。总结来看不乏以下原因,动画制作模式单一质量下滑,创始人出走,加盟扩展缺乏规划产品品质堪忧,盗版猖獗加盟成为摆设。之前说到,蓝猫动画和加盟店的模式是一个正向的循环,动画的影响力和加盟授权是紧密相连的,这也同时意味,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牵一发而动全身。

  首先是动画的制作水平。在2000年初期,三辰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动画制作软件平台,开创了民族动画制作 “无纸化作业”的先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当时的“蓝猫”一共有11个衍生系列,总集数达到几千集,甚至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天能制作30分钟成片,以极高的生产效率傲视群雄。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曾经的辉煌让三辰固步自封,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三辰公司独有的软件平台已不具备技术上的领先优势,技术进步催生了像《猪猪侠》《秦时明月》这样优秀的3D动画作品,对比之下,过于追求速度的蓝猫只能用粗糙形容,作为创始人的王宏并不是没有做出努力,2008年,因为理念不合,王宏出走公司,在他离开公司之际曾经说过:蓝猫已经1500集了,人物形象和创作模式已经改不回来了。虽然遗憾,但也只能如此。

  蓝猫的扩张得益于大规模的周边产品和专卖店,但是在中国当时并无先例, 这就导致蓝猫专卖店在品牌授权上毫无规划地疯狂繁衍,5万元就可以开一家专卖店,30万元做代理,给钱就可以做,其他不考虑。最疯狂的时候,在一条不足一千米的街道上,同时出现过5家蓝猫专卖店。

  结果就是代理商、专卖店良莠不齐。当时的蓝猫产品几乎都是在义乌批量生产,简单贴牌以后就销往全国,根本没有质量审核这道工序,当时市面上近80%的蓝猫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而盗版则给了蓝猫最后的致命一击。蓝猫大热时,国内几乎不存在版权意识,假冒伪劣的蓝猫复制品几乎和正品同时上市,盗版的光盘、图书、童装和书包遍布全国。真蓝猫产品的质量和盗版比也没有任何优势,假蓝猫就在当时光明正大地站了出来,和主产品同台竞技,又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与责任。

  国家在版权立法上尚未健全,打击假冒伪劣让蓝猫集团疲于奔命,耗费巨大精力却效果甚微。

  几重打击之下,2008年后的蓝猫虽然在动画质量、产品更换上作出努力,但终究还是无力回天,最终在12年被爆出拖欠员工工资的丑闻,自此淡出公众视野,回忆终究成了回忆。

  蓝猫的科普启蒙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他的没落是中国文化产业的一大损失,这个本有望成为“东方迪士尼”的国民IP形象,在那个人人野蛮生长的年代,毁于粗犷的运营与盗版,令人惋惜。

  除了开创科普动画的先河外,“蓝猫”的更大的贡献还在于,它为国产动画成功实现“卡通产业化”探索出了一条路,打造出一条“艺术形象-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为中国IP授权历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国民对IP的重视,国漫的重新崛起,一个个新兴的国民IP形象不断涌现,我们都在不断探索着IP产业商业化的道路,虽然行业越来越规范,但我们也仍然面临着和蓝猫当年同样的问题。产品质量差,缺乏规划,盗版依旧是当今IP授权绕不开的话题,希望每一个新兴的国产动漫IP在授权扩张,开拓商业模式的同时,也能长远规划,精心运营,不要走上蓝猫的老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