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本报选取两本相关书籍,与读者分享。《荒野的回声》立足中国自然保护地,介绍了寻找野生大熊猫、雪豹、长江江豚的故事。《爱上动物的理由》从作者切身救助经历、养育经验入手,告诉人类如何与动物相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守护,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感受每种动物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健康的生态系统,像一座金字塔,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位置,发挥着相应的功能,并相互制约,没有哪一个成员会过度发展。《荒野的回声》记录了韦晔上山下海、走进荒野,追寻理想国的经历,也将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影响,以故事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具有一定启发性。
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大猫谷,生活着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雪豹,它们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濒危级别。目前,只有约2%的雪豹栖息地被纳入科学监测范围,科学家对全球种群数量的估算只能很粗略地表述为4000到7000只。
韦晔和妻子寻找雪豹踪迹却多次失之交臂。其中一次,他们在山坡上发现了被雪豹咬死的岩羊,但是有3只凶狠的流浪狗在周围徘徊。韦晔判断,雪豹应该就在附近,可能是不敌成群的流浪者——藏獒,便躲了起来。多年前,我国遭遇藏獒炒作热潮,没想到泡沫消失之后,这种凶猛的动物甚至对高原生态链顶端的雪豹发起了攻击。它们会抢夺雪豹的猎物,杀死雪豹的幼崽。人类不负责的活动打破了高原生态系统平衡,这样的后果令人唏嘘不已。
麋鹿曾经与大熊猫一并列入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经典案例。截至2022年,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已经从重引入初期的70余只增长到1万只以上。
其中,在江苏大丰,目前生活着超过7000多只麋鹿。麋鹿种群的扩张和迁徙,近年来开始影响濒危水鸟的监测和保护工作。比如,麋鹿很喜欢在黑嘴鸥筑巢繁殖的碱蓬地活动,也会干扰到人工繁殖放归野外的丹顶鹤在夏季的孵化、育雏。麋鹿种群扩张带来的人兽冲突、局部栖息地过载等问题,都是20世纪80年代动物保护拓荒者们始料未及的“甜蜜的烦恼”。
虽然说人类拯救濒危物种的故事情节最能打动人心,但是先行者的远见和努力更为重要。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态位,这才是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正如韦晔在书中所呼吁的,物种保护的终极目标绝不是拯救濒危动物那么简单,“保护工作最终要实现的是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和野生动物种群的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