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监督管理假释人员、缓刑人员、被判处管制人员、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如何帮助他们矫正恶习、重新回归社会?其实,这些都属于社区矫正工作。

  为了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让社会各界零距离了解社区矫正,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的知晓度与认可度,近日,杨浦区司法局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媒体记者、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来到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参加以“社矫零距离,帮扶聚合力”为主题的社区矫正开放日活动。

  社区矫正是一种罪犯教育方法,它具有非监禁刑罚的性质,旨在通过政府、社会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使罪犯在不脱离社会和生活的情况下改正恶习,更好地适应并重新回归社会。

  据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一级警长姜平介绍,社区矫正对象包括四类对社会危害性较低的人员,分别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以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姜平表示,与监狱服刑相比,社区矫正的自由度更高,采用开放式监管、教育方式,帮助他们修复社会关系,顺利回归社会。

  记者了解到,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还引进了VR技术,让矫正对象深度体验酒驾、毒品危害等模拟场景。今年,杨浦区司法局还与五角场监狱联合开展了疫情后全市首次社区矫正对象入监在刑意识教育,通过实地体验监狱环境、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方式,真切感受高墙内外的巨大差别,从而督促矫正对象自觉认罪悔罪,遵守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切实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罪犯不用在监狱服刑,可能会让一些市民产生担忧:他们会不会对社会再次造成危害?对此,姜平表示可以不用过多担心,矫正对象每天早、中、晚都要通过特定的手机应用程序上传实时照片和定位信息。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通过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实地查访等方式,实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情况和行为表现。

  记者了解到,根据《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对象如果没有经过社区机构批准,则不得离开上海市辖区。如果擅自外出,可能面临训诫、警告等处罚,并佩戴采用北斗定位系统的24小时电子定位装置,确保不脱管、不漏管。如果矫正对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其他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甚至被收监执行。

  记者了解到,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接受矫正中心的监督与管理,但在就业、就学和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享有不受歧视的权利。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创建了“矫正人员之家”项目,通过开展文化矫正、公益服务等活动,激发矫正对象的归属感与责任感;邀请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帮助他们改正犯罪心理与行为恶习,同时还为矫正对象提供面对面个案问诊、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类帮扶措施。

  其中,就业是矫正对象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恢复正常生活的重要渠道,但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姜平向记者介绍,为了帮助矫正对象找到工作,矫正中心不仅会开展汽车美容、宠物美容等专业技能培训,而且联合区就业促进中心、区帮教协会以及爱心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

  受邀来参加活动的市民代表陈津韬,在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后表示,社区矫正中心对矫正对象的管理既有心理辅导,也有就业方面的帮助,非常人性化。这场“社区矫正中心开放日”,不仅能让更多社会大众近距离感受社区矫正执法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与高效性,更有助于让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和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小伙夜市摆摊刚赚10元被同行掀翻,全程冷静应对报警赔偿2000元,网友:这才是真正的大学生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