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5.3%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引发市场关注,被认为“超出预期”。事实上,这一增速符合中国经济的实际,也具备有力支撑,主要是由工业和服务业回升向好带动,特别是工业强劲增长有效带动GDP增长。当然,中国经济恢复的不平衡性问题依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困扰着部分企业,特别要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

  基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宏观背景,我们应如何客观看待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近期被重点部署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带来哪些发展机遇?接下来,中国经济能否延续稳定增长势头?围绕这些热点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宏观首席分析师熊园,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

  熊园: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明显高于年初市场预期的4.5%左右,也高于1至2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修正预期(4.9%左右)。归因看,出口、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表现亮眼,这背后则反映了海外经济复苏强于预期、国内政策发力效果显现。不过,3月份当月多项指标较1至2月份有所回落,年初以来,内需相关指标总体也偏弱。从本质看,需求不足的问题仍要高度关注。

  沈建光: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超预期的支撑因素包括政策靠前发力、内生动能修复、海外需求回暖等。其中,得益于春节假期出行和消费热情高涨,一季度服务消费较快修复,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0.0%。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9.9%,较2023年明显加快。受全球制造业回暖带动,我国出口增速改善。

  李佩珈:一季度,我国经济良好开局,既与前期调控政策显效有关,也与疫情影响消退、市场主体预期和信心加快修复有关,带动工业生产继续回升、服务业稳中向好。工业生产好于预期,是经济实现超预期增长最主要原因,得益于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工业生产供销两旺,企业家信心增强。

  主持人:目前,各界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今年以来,我们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后续应如何发力?

  沈建光:随着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出台落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正在持续显现。一方面,新兴产业生产端明显加快。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等新产品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兴产业投资端较快增长。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接下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例如,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李佩珈: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专精特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就金融领域而言,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加快构建与专精特新企业内在特征相一致的授信审批新模式、新方法、新工具。授信审批模式上,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应考虑科技含量、知识产权等因素,并将其作为评价企业内在价值和还款能力的一部分。在抵质押品创新方面,根据科创企业“软资产”丰富的特点,加大抵押物创新,推广探索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新方式。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根据不同企业所处行业、阶段的不同,精准把握其资金需求特征,开发定制专精特新专属金融产品。

  主持人:消费持续恢复有哪些支撑力量?近期被重点部署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带来哪些新机遇?

  熊园:后续支撑消费修复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居民消费意愿逐步恢复、收入增速随着GDP增速反弹,消费自发修复动能仍存;二是政策持续发力提振消费。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助于促进群众潜在需求释放,推动高质量耐用消费品更多进入居民生活。我国曾出台多轮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从历史经验看,本轮政策效果可能主要取决于中央财政的补贴力度。政策实施过程中,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大宗消费是关键抓手,要在这些领域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提供支持,同时,要优化金融支持力度,比如,优化调整相关消费信贷条件。

  沈建光:本轮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此前的以旧换新方案相比,主要有四方面不同:一是上轮消费政策以提高保有量为主,本轮则以“存量换新”激发消费潜能,市场潜在规模更大,但更依赖财政补贴力度。二是上轮家电补贴以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为主,本轮家电补贴覆盖的品类更全,并且涉及家装等。三是上轮“废弃电器回收”和“以旧换新”分开推进,而本轮更强调两者的协同性,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四是本轮财政补贴力度仍有不确定性,中央和地方的分摊力度还有待明确。结合历史经验,如果中央能够出台较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望实现刺激居民消费、改善企业经营、扩大政府税基三重功效。

  李佩珈:二季度消费市场活力有望继续增强。一方面,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均出现了明显改善,有利于消费恢复;另一方面,随着新一轮以旧换新消费政策的实施,汽车、家电等大件商品消费潜能有望进一步被激活。若配合新能源汽车、新型家电下乡等优惠政策,有望释放更大消费潜力。

  熊园:二季度,我国经济有望继续恢复。考虑到一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二季度基数走低,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提升。随着前期政策陆续落地,投资有望继续回升,消费也有望继续修复,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好于预期有望继续支撑出口反弹。从全年看,在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出口好转等的有力支撑下,有望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沈建光: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5.3%的超预期增长,为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二季度,服务消费、制造业投资、出口有望保持恢复势头。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加快发行,或将支持基建投资增长。不过,3月份,部分经济指标同比、环比增速出现回落,表明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实物消费恢复偏慢、物价走势偏弱、外部环境复杂等,政策还需在消费、房地产、外贸外资等领域继续加力,保持当前来之不易的向好势头。

  李佩珈:在宏观政策发力、预期回暖、政策支持等因素带动下,中国经济仍将持续稳步回升,再加之去年低基数效应影响,二季度将继续稳步回升向好。一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供需两端均存在改善空间。消费将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压舱石”的作用,服务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为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全新图景。二是外部环境依然偏紧,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相对过去几年趋于下降。全球库存周期进入补库阶段有利于外需动能增强。三是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金融政策将多措并举,继续用好总量、结构与价格政策,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