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宠物爱好者行列,猫咪成为了许多家庭的首选宠物。如今,“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逐渐普及,在宠物“免费领养”模式应运而生的同时,套路满满的领养骗局也充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捆绑消费。

  媒体记者了解到,法院一般将这类案件认定为合同纠纷,商家会以违约为由起诉,领养人会被法院判令赔偿违约金。如何免费领养时避开陷阱?法官提示,如宠物店引诱领养人不断缴费,可能构成诈骗罪;如果宠物店明知宠物已患病却依旧交付,则属于违约行为。

  2023年5月19日至6月11日期间,罗女士等12名消费者与某商家订立《宠物领养协议》,协议约定:免费领养猫咪后,需在商家处购买满24期猫粮、营养膏、化毛膏等,如未按时足额、足量购买视为违约,违约金为24个月的猫粮加营养膏和化毛膏的总购买费用金额,还对其他权利、义务等内容进行不平等约定。

  领养人原本奔着免费宠物领养去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选好猫咪,店家拿出一纸协议,免费领养一只猫咪被强制绑定各种消费要求,每月需花288~299元购买店家的猫粮、化毛膏等,为期两年。”一领养人表示,算下来两年大概需花7000多元,远超于这些猫咪本身的价格。

  “本想着为了猫咪,一个月付出几百块钱也可以接受,没想到自己领回家的猫咪没几天就病了,纵使花钱救治,还是死了。”该领养人称,猫咪死了,自己还背上两年债务,即使猫没了,一旦违约仍需支付高昂费用。

  据了解,罗女士等12名领养人多是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商家分明是以高价出售的方式售卖病猫,却套上爱心领养的外壳欺骗。”该领养人称,商家的扣款方式类似于分期网贷,每月直接扣钱。

  媒体记者搜索裁判文书网发现,免费领养宠物遭捆绑消费事件发生在成都、重庆、武汉、贵州等全国多地。法院一般将这类案件认定为合同纠纷,商家会以违约为由起诉,领养人会被法院判令赔偿违约金。

  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法院的一则相关案件判决中,法院认为,该协议的实质为买卖合同与赠与合同的混合合同,店家的目的是出售猫粮及营养膏,以此获得经济利益,该《领养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约履行义务。

  重庆市大渡口区法院在判决中给出的解释为,宠物领养本身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宠物领养协议》合法有效,但不再是赠与合同,而应认定为买卖合同。

  除了因违约被店家起诉之外,也有领养人将店家起诉至法院的相关判例。2022年1月17日,浙江宁波的王女士花6188元在宠物店买了一只猫回家。在饲养过程中发现该猫腹部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大,状态不良,去宠物医院进行体检后确诊猫咪患了猫瘟和猫传染性腹膜炎。她认为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动物在出售前,货主应当按照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店家在出售前未经过检验检疫,违反了该规定。于是将宠物店起诉至法院,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

  宁波鄞州区法院一审认为,王女士要求确认合同无效,证据不足。《宠物领养协议》实为买卖合同,合同依法成立。不过,宠物店作为出卖方,负有宠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判令宠物店返还王女士5000元。后来宠物店不服判决上诉,宁波中级法院维持原判。

  3月14日,宁波镇海法院曾发文称,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近期受理了几起“领养骗局”。除了层层加价的套路骗局,还有不少领养者签订的《宠物领养协议》内有许多不合理条款。

  宁波镇海法院法官表示,如宠物店以免费领养为由引诱领养人不断缴费,可能构成诈骗罪,受害领养人可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交易名义上为免费领养,但消费者实际已经支付了合理对价,双方之间形成了买卖合同关系,根据《民法典》规定,宠物店对于交付的宠物具有一定的瑕疵担保责任。如果宠物店明知宠物已患病却依旧交付,则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武汉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杜帆告诉媒体记者,现在很多卖猫卖狗的商家都打出免费领养品牌猫、品牌狗的旗号,吸引一些大学生或者刚刚出社会的爱猫爱狗人士。领养时又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比如交一定数额的押金,或者之后每个月到店消费多少的东西,这对没有多少积蓄又喜欢宠物的年轻人非常具有吸引力。

  “领养者在领养时一定要注意甄别,同时考虑自身适不适合养宠。因为一只猫的寿命在10到15年之间,那么在这中间出现生病的情况下,领养者很容易出现弃养现象,这对猫咪和环境都不好。”杜帆说。

  “并非所有的免费领养都是骗局,但也需要保持警惕。”成都城南一家连锁猫舍经营者告诉媒体记者,部分免费领养服务可能导致宠物健康问题,或强制要求领养者在领养后购买高溢价、低质量的猫粮猫砂,所以在选择免费或者有偿领养时,一定要审慎评估领养机构的信誉和资质,并要求对方出具宠物健康报告,确保领养一只健康合格的猫咪。

  法官提醒,领养人要与宠物店签订完善的领养合同,尤其对于宠物健康状态和纠纷处理方案应进行详细约定,及时对不合理的消费条款提出质疑。同时,最好保留好交易全过程的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必要时通过司法途径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