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宠物视为子女般抚养,精心为这些“毛孩子”挑选原料健康、营养均衡的猫粮和狗粮,购买调理肠胃、保护关节和心脏的保健品,甚至带它们去享受按摩、美容、游泳、社交活动及旅行等。他们在宠物身上投入的心力,丝毫不亚于养育一个孩子,因此将

  热爱养宠物的,远不止“丁宠”一族。《2023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宠物猫狗的数量已超1.2亿只,几乎与日本全国人口数量相当。而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已达5928亿元,同比增长20.1%;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11500亿元。

  粗略估算,每位宠物主人每年平均在宠物身上的花费接近5000元。但他们纷纷表示,对此毫不吝啬,因为“毛孩子们带来的快乐,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投入”。

  随着宠物带来的新需求不断涌现,在经济逆增长的背景下,宠物经济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所谓“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巨头们纷纷瞄准了这块诱人的“蛋糕”——如何开展宠物生意。名创优品便是其中之一。

  名创优品悄然进军宠物市场,其坚守的低价策略能否打动那些“抚养毛孩子”的家长们?品牌跨界涉足宠物用品的发展模式又能持续多久?

  步入名创优品,昔日那个以性价比著称的“日用百货十元店”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从Hello Kitty、三丽鸥、迪士尼、哈利波特、宝可梦等经典IP玩偶,到间谍过家家、排球少年、咒术回战、蓝色禁区等热门IP周边商品,琳琅满目,名创优品已然成为顶流IP的“集大成者”。

  名创优品启动品牌升级战略,背后原因复杂多样。首要因素便是电商平台的冲击。近年来,随着电商的普及,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巨变,尤其是以1688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便捷性、丰富度及价格竞争上对线下实体店构成了严峻挑战,使得名创优品的性价比优势大打折扣。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名创优品单店收入持续下滑,三年累计亏损高达20亿;2022年下半年,名创优品营收更是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2.9%,第四季度收入同比下滑10%。

  尽管名创优品迅速调整战略,但中国市场收入增长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2023财年,名创优品中国市场营收虽有所增长,达到76.51亿元,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但增速仅为2.8%,与海外市场44.6%的增速相比,颓势明显。

  此外,名创优品还面临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困境。过去,在消费者眼中,名创优品更像一个覆盖多元品类的生活用品渠道品牌,虽有性价比但缺乏高端感,缺少具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品类,难以形成坚固的竞争壁垒。当互联网“平替”产品泛滥时,名创优品极易被替代。

  为抓住“消费者的心”,名创优品亟需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为此,今年10月,名创优品进行了全面品牌升级,明确了“全球IP联名集合店”的品牌定位。

  在名创优品集团2024年Q3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司表示将牢牢把握未来零售行业两大趋势:品质零售和兴趣消费。未来,名创优品将以产品和消费体验为基础,以品质零售为根本,以兴趣消费为核心,打造线上服务线下的消费模式。

  如果说IP联名是名创优品未来发展的关键,那么涉足宠物赛道则是其在“兴趣消费”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尝试。

  宠物经济的火爆,本质上源于“萌宠布洛芬”的效应。对于年轻人而言,建立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成本高昂,而养“毛孩子”则能以较低的精力投入,获得更即时、更确定的情绪价值和陪伴感。

  年轻人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重新自我养育”,获得了更高层次的价值共鸣。随着“90后”、“95后”逐渐成为养宠主力军,这一群体与名创优品一直以来的目标客户高度重合。

  事实上,名创优品并非首次涉足宠物产品线。此前,名创优品已推出以宠物日常清洁护理为核心的“热宠”系列,包括清洁湿巾、护理香波、宠物梳等,还推出了迪士尼、三丽鸥、皮克斯等多个系列IP联名宠物服饰,但市场反响平平。

  名创优品则将焦点对准了宠物公益领域,携手“它基金”,共同开展了一系列流浪动物科学救助项目。

  为了营造声势,名创优品在线上将所有平台的Logo统一更换为蓝色,推出了“名创公益蓝”活动;在线下,则通过一系列爱心活动来提升品牌的存在感和好感度。例如,在杭州的公益蓝主题门店中推出了可爱的宠物周边产品,并承诺每售出一件专区商品,名创优品将向“它基金”捐赠一元,用于流浪动物的TNR/A(捕捉、绝育、放归/领养)项目以及帮助它们过冬安家。同时,在广州还举办了退役实验犬和退役导盲犬的领养活动。

  网易严选、爱肯拿等品牌在淘宝、抖音、小程序等多个线上平台上线了宠物用品,并在多家线下门店增设了宠物产品专区。

  根据2024年4月京东发布的猫食品搜索趋势,猫粮、猫砂、猫条在宠物产品品类的搜索关键词中排名前三,这意味着这些高搜索频次的产品能够带来更多流量。

  目前,不少宠物产品延续了品牌一贯的性价比路线,试图以低价吸引潜在消费者,如优先上线猫砂和猫零食,可能是为了前期引流,且多以试用装为主,这可能是在等待市场反馈,多数产品暂未推出大包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时代,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成分、分量等都会成为影响决策的因素。

  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宠物赛道涌现出众多销量表现出色的品牌。据天猫公布的数据,自10月21日双11正式开卖起,仅1小时内便有15个宠物品牌成交额突破千万;开卖4小时后,658个品牌成交额同比翻倍,659个品牌订单量同比翻倍。

  然而,由于宠物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且宠物食品行业标准尚不完善,我国宠物行业频繁出现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

  例如,2021年1月,Go猫粮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使得消费者对高昂的进口宠物主粮的信任度大幅下降;今年8月,关于猫砂甲醛超标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三款猫砂经检测后被证实含有甲醛,再次引发宠主们的担忧。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各大品牌若要在宠物行业真正赢得市场认同,必须回归到产品本身。通过研发高质量的产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长久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甚至将产品打造成为品类代名词。

  以猫粮为例,随着科学养宠观念的普及,宠物食品行业正朝着精细化和功能化的方向升级迭代。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宠物,市场推出了有针对性的细分产品,并在营养搭配上有所侧重。因此,品牌之间的核心竞争逐渐聚焦于产品参数、成分和工艺的对比上。

  品牌跨界进入宠物用品市场并不难,难的是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长久发展,并推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因此,要在宠物赛道上长久走下去,还需在产品开发上苦下功夫,在性价比和产品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点。毕竟,信任才是最大的流量来源。否则,盲目烧钱只会让品牌陷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