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欺欺人,也就是自我欺骗,是人的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状态。人都是趋利避害。思想和行为,总是因为某些事情的出现,才开始发生变化的。

  每个人都有过自欺欺人心理经历,自己欺骗自己,看似不理性,看似是在蒙蔽自己的感知,其实是在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来避免自己受到更大的痛苦和伤害。比如,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会欺骗自己“孩子还活着”,因为她受不了“孩子已经去世”的现实;一个失败的人会欺骗自己“我只是缺个机会,没那么好运”,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

  根据研究证明,我们大脑的一部分总是喜欢对另一部分说谎,人类会因为想要避免痛苦,所以对自己说谎,在自欺欺人后会继续欺骗他人。

  就比如,大多数穷人会自欺欺人,以实现生活的快乐和乐观,避免陷入痛苦之中。

  对于快乐,每个人的定义是不同的,有人觉得实现财富自由、天天风花雪月才是快乐;而有人认为掌控人生、威风八面才快乐;还有人觉得,不管财富多寡,只要能满足自身需求,让自己感到满足,那就是快乐。

  快乐的标准,每个人是不同的,时代不同,快乐定义和标准也不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对匮乏,那时,拥有良好的社交关系和美满的家庭生活,就是快乐的。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人觉得快乐就是拥有万贯家财,可以随意消费。

  比如,就业时对工资待遇的追求;比如,结婚时对对方经济实力的考虑,都体现了,人对快乐定义的变化。

  有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总资产均值达到 320万元,住房拥有率高达 97.0%。很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并不在这“大多数人”当中。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在大城市打拼,租房居住是很常见的情况,可能会觉得被调查了,被买房了。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份报告揭露了穷人的快乐,其实都是自欺欺人罢了,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从这份数据来看,城市居民似乎没有家庭买不起房了。但这毕竟只是针对城镇居民的数据,贫富差距依然存在。对于那些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如果他们没有亲身到一些相对贫困或者刚刚脱贫的地区去看一看,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象那里的生活。

  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富人来说,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本,除了自己的主业,还能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一个富人的子女来说,他们的生活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想上学的时候可以享受最好的教育资源,成年后又有各种人脉资源帮助他们创业,成家后自然也是顺风顺水。

  而对于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同龄人来说,想要走出家门去上大学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以后的发展了。

  这种“错位人生”使得他们的未来也延续着这种状态,下一代之间的差距甚至会越来越大。

  对于那些生活在深山里的人来说,想要走出熟悉的生活环境非常困难,交通成本极高。这就使得他们只能长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就像古人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最终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状况。

  对于拥有一些不适合发展观念的人,也很难改变贫穷的境地。比如,古人尝试,“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其实这句话是想表达一个思想,有些人并不是真的贫穷,而是自己选择了贫穷。

  一些人过于看重财富,形成了“金钱至上”的观念,用老话说就是“钻进钱眼里了”。这样的人有一些不好的特点,他们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几瓣花,与人交往时首先考虑对方的经济状况,做什么事情都显得很困难,很没有出息。

  要知道,这种观念会影响身边的人,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这就使得一些人因为一时的贫穷而长期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状态,只能无奈地苦中作乐,认为活着就好。

  现代社会贫富差距确实存在,所以很多穷人,没有办法或者难于改变,过着贫穷的日子,为了能够让自己好受一些,给自己在艰苦的生活中找到心理安慰,有时就会进行自欺欺人的心理活动,自己欺骗自己,自己对自己撒谎,鼓励自己把生活过得尽量好一点,让自己的人生也开心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