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兰州新区把社区工厂作为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统筹考虑辖区陪读妈妈、残疾人、中老年人等群体就业难的自身实际,盘活闲置资产,加大政策资金帮扶,在新安社区率先试点建设“振兴工厂”,使“社区小工厂”成为“乡村振兴和就业扶贫大产业”。截至目前,新安社区“振兴工厂”累计吸纳农民工41人,收入累计6.75万元,最高每人增收约1500元,有力促进了劳动力就近就地充分就业,也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补充手段。

  八月末,夏日的热浪仍在空气中弥漫。兰州新区新安社区“振兴工厂”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十余名老人围桌而坐,一边唠家常一边忙活着手上纳鞋底的活儿。“平均月工资也有千把块,上班就在家门口,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坐在桌边的方师傅调侃道,“多亏社区把我们聚集起来,除了平常的娱乐活动,还把工厂的生产线搬了过来,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干活儿赚钱。”

  新安社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型社区,小区内“村转居”剩余劳动力集中,许多妇女、中老年人受限于照顾家庭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但她们又强烈希望就近利用自己的弹性时间为家庭增加收入。同时,新安社区辖区内有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加工产品时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采取以件计酬,对工作时间、场所限制不严,具有专业技术要求低、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

  社区党组织结合辖区居民居家弹性就业和辖区企业招工双向需求,广泛走访驻区企业,积极链接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社区合作,创新性地将企业工厂车间延伸到居民小区内,通过引入服装厂纳鞋底业务,使得许多搬迁群众如愿从农民转变为工人;考虑到居民们制作的各类手工艺品的销路,社区还与辖区互联网技术学校合作,以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销售。“社区+工厂”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社会关系更趋和谐稳定。

  在“振兴工厂”另一边,刚送完孩子上学的丁小娟,正忙着和老师学习蛋雕技艺。据丁小娟介绍,她之前做过酒店服务员、超市导购员,因为上班时间与照顾孩子冲突,最后只能辞去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经过推荐,她现在社区学习蛋雕技艺、制作手工艺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现在能接送女儿上学,挣钱也不耽误,很适合我。”丁小娟说。

  为充分激发“振兴工厂”的潜能,2021年初,新安社区引进社区“合伙人”,为蛋雕非遗传承人刘财万开设了工作室,让他能够专心钻研蛋雕技艺,还邀请他给社区“七点半”课堂的孩子、工厂里有意愿学习的工人教授蛋雕技艺;并约定依托“振兴工厂”将制作好的蛋雕作品进行线上线下售卖。让居民群众在充分就业、稳定增收的同时,学到真本领、掌握真技术,传承非遗文化,有效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我们的学员中,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还有学生,把‘非遗进社区’变成‘非遗在社区’,让更多居民感受非遗的魅力,学习非遗的技艺。”新安社区党支部书记魏廷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新安社区“振兴工厂”蛋雕技艺已经有6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经过前期培训,目前全员都能上手开展制作,每月能完成蛋雕作品10余个。

  未来,兰州新区将继续加大“振兴工厂”的带动效益,在新区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社区搭建就业平台。同时,在全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毛绒玩具、服装手套、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工厂+生态旅游”新模式,借助社区工厂开发旅游商品等新兴商品,不断延伸新社区工厂产业链条,让新安社区“振兴工厂”成为新安人发家致富的“梦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