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喜欢小兔子,他们有大眼睛、长耳耳朵,毛茸茸的样子很可爱。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中,女生无法接受“小白兔”变成了盘中之食,带着哭腔跟男生说:“怎么可以吃兔兔?”

  确实,如果毛茸茸的兔子,一下子换成扒了皮的、光溜溜的兔子肉,这画面太美有点不敢看。

  但是,在四川兔肉确是一道美食,而且四川人还吃不够。据统计,去年四川共销售近3亿只兔子,平均每秒9只,年销量增幅约10%,占全国市场近7成。另四川省农业厅数据显示,作为消费大省,四川兔业每年约15万吨、近亿只兔子需从省外引进。

  成都平原周围多丘陵,尤其是自贡等地区,几乎都是小山。虽然气候条件不错,饲草资源丰富,但是不适宜饲养大型牲畜,所以多养兔,当地的兔业很发达。

  四川养兔历史悠久,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养兔史,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悠久的养兔史,使得家兔养殖在四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养殖传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养兔能手。

  90年代以后,四川先后培育出了齐兴兔、四川白獭兔、荥经长毛兔等三个地方品种。其中江油市是国内獭兔出栏最多的城市,达到245万只,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了“中国獭兔之乡”的称号。

  目前,四川除“宜宾汇宝”、“哈哥兔业”等兔肉深加工龙头企业外,从事兔肉深加工的数个厂家,主要分布于成都、广汉、内江、绵阳等肉兔、獭兔主产区。

  另外,四川还有上百个饲料企业,如希望、正大、统一、通威等,生产拥有自主品牌的兔配合饲料及预饲料,年加工销售量保守的估计超过万吨,发展趋势明显。

  正是因为当地兔业发达,使得四川人有吃兔肉的习惯,并有无兔不成席的说法。在四川的菜场、超市和饭店,兔肉随处可见。多年来,兔业从业者坚持不懈的宣传兔肉营养价值,使得“益智肉、美容肉、健康肉”等营养概念在四川普及开来。

  在兔肉烹调技术方面,烹调技术不断改进和传播。当地有“双流老妈兔头”、“广汉缠丝兔”、“凉拌兔丁”、“冷吃兔”等十几种兔肉的做法,口味各有千秋,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缠丝兔。制作是采用麻绳缠绕的特殊加工方法。

  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有一种说法流传已久“妇女不能吃兔肉,否则生下小孩是兔唇”。这个说法,最早的文字记录东汉事情,在一部叫做《论衡》的书里。作者王充在书中写道:“妊妇食兔,子生缺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唇裂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多基因控制。此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在妇女妊娠前3个月内,当母体的生理状态受到侵袭或干扰时,可能影响胚胎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如营养缺乏、感染、药物因素、物理损伤和吸烟等。是否唇裂,与吃不吃兔肉并不相关,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上,兔肉肉质细嫩、味美香浓、久食不腻。就营养价值而言,兔肉是畜禽肉中最高的,有五高三低的特点,即高蛋白质、高赖氨酸、高烟酸、高卵磷脂、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热量,故兔肉有“荤中之素”的说法。

  为了加大兔肉的宣传,消除人们的误解,2002年,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兔肉节”。并在全国不同区域设置主会场和分会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目前,兔肉尚未被国人所认识,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2013年,有学者对中国10个城市城镇居民兔肉消费现状进行调查。数据显示,仅仅38.6%的受访者吃过兔肉,可见大部分居民没有吃过兔肉。其中,成都居民消费过兔肉的居民比例最高,杭州居民消费过兔肉的比例最低。

  然而一种食品的消费习惯是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既有地域特点,也有时代特征。比如说,我国绝大多数地区消费猪肉比较普遍,无论人们如何宣传猪肉高脂肪、高胆固醇、高能量,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但是,国人对猪肉的青睐难以改变。对于兔肉来说,多数地区的消费习惯难以在短期内养成。

  虽然兔肉有很多优点,但自身的某些不足也影响了大众消费。第一,不香。兔肉被称作中性肉,没有什么香味。因此,兔肉与什么肉配合煮炖,就呈现什么肉的风味。第二,发柴。煮熟后的兔肉干瘦,柴瘠,口感不佳。

  第三,有一定的“土腥味”或“草腥味”或“腥味”。有研究表明,兔肉中有特殊腥味物质存在,且该腥味物质与组织结合紧密,在加工中不易去除。

  由于兔肉的这些不足,按照常规猪肉的加工方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绝大多数地区的消费者,并不知道兔肉如何加工烹调。因此,烹饪技术也是兔肉消费市场狭窄的原因之一。

  目前,受饮食习惯、兔肉产业等影响,兔肉消费尚局限于四川等少数地区。就整个国内市场而言,吃兔肉的习惯尚未行程,一些人对兔肉还存在误解,认为孕妇吃兔肉会导致孩子兔唇。

  古人说“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兔肉质地细嫩,味道鲜美,性凉味甘,被称之为“保健肉”、“荤中之素”、“美容肉”等。兔肉对人体可谓益处多多。如果烹饪方法得当,还能制作出一道道口味独特的美食。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兔肉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