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吸猫撸狗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学习、工作的压力有多大,地铁有多挤,只要回家看到自己的“毛孩子”,疲惫就会瞬间得到治愈。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宠物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那年轻人为何愿意“穷养自己,富养宠物”?
快节奏和内卷化的城市生活使得城市独居青年往往整日为工作、生活忙碌奔走,面临着事业、家庭、学业等多重结构性挤压。同时,独自在外打拼的青年缺少了原生家庭强关系所提供的情感支持与资源支持,城市间的人际关系又日趋淡漠,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存压力,他们内心的寂寞和空虚往往无法倾诉和排解。
独居的他们缺乏情感寄托和社会交往,有郁闷痛苦的事情却无处倾诉、无人交流。而宠物就成为他们缓解生活压力的“解压阀”、倾诉负面情绪的“树洞”,带来心灵上的陪伴和精神上的抚慰,成为繁重生活之余娱乐和放松心情的“伴侣”。
宠物虽然不能以人的交流方式与饲主进行沟通,但作为具有一定认知功能的动物性个体,它们能够理解人的部分语言和肢体动作信息,并对情感有着敏锐的感应,能够感知到我们的情绪变化并作出回应,并做到安静地倾听和无条件地接纳。宠物可以承受更多频率和时长的人类带来的情绪上的抒发、哭泣等,为独居青年释放压力和情绪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渠道。同时,宠物不能以人类的语言表达,营造了一个自我暴露的完美空间,使青年个体将其视为情感倾诉对象并足够信任。在这种行为和意识的互构中,饲主通过宠物实现自身的情感输出路径,完成主体性的双向情感互动。
宠物往往被年轻人视作极其珍视的家庭成员和朋友伙伴,为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种种趣味,慰藉着劳碌而孤寂的身影。它们始终会用热烈真诚的回应来让主人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被需要的,没有任何利益要害,也不会夹带任何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对饲主而言,它是自己生命中亲密的伙伴,是朝夕共处的亲人。他们之间是毫无保留地相互依赖、相互信任和相互温暖。
独居青年出于爱为宠物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和情感资本。城市独居青年是典型的工作繁忙导致休闲时间减少,无处宣泄压力又亟待寻找情感出口的群体,而与此同时,青年又恰恰是市场中具有活力的消费群体,相比老一辈的养宠人来说,这届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的饲主更容易受新兴消费模式和消费产品的吸引,更愿意,也更有经济基础为自己的宠物投入精力和金钱。对于年轻的饲主而言,宠物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品质和生命体验,不少饲主通过“穷养自己富养宠”的方式对待它们。
养宠固然需要爱心和耐心,但更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青年饲主往往更注重对宠物身体、心理的保养与保护,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如何照顾宠物,并尊重宠物的天性,尽己所能给它们最好的成长环境。青年饲主习惯将宠物拟人化,将人的需求附加于宠物之上,为宠物庆生、送宠物去上学、给宠物美容等,他们将宠物视为独立的生命体。这些付出并没有伴随期待,饲主不需要从宠物那里得到回报,光是付出就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