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5月9日,在鹿城区南郊街道龙方家园小区“混迹江湖”近半个月的“小黑”结束了“流浪生涯”,小区群众目送它上了流浪犬抓捕队的车辆。有群众问:“小黑”会被带到哪里?它今后的生活会怎样?记者跟随流浪犬抓捕队一起去看看。
当天下午2点,流浪犬抓捕队负责人老李带着队员们开始奔波。老李所在的温州大华安防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与鹿城养管办合作,负责为犬类相关事件做应急处置。老李这支流浪犬抓捕队一行4人,皮卡车的货箱上放着一个大型铁笼和几个网兜。这些天,他们收到市区龙方家园小区有流浪犬的消息,准备驱车前往该小区进行抓捕。
不久,记者跟随队员来到该小区,只见一只黑色小狗正跟在一位居民身后奔跑。“它在我们小区流浪半个月了,经常见到它的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黑。”一位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它在小区里跑来跑去,吓坏很多怕狗的人。没有人养它,平时它只能躲在小区里四处找垃圾吃,看上去也怪可怜的。
这时,抓捕“小黑”的工作已经开始。抓捕队携带的网兜长度近2米,队员说:“我们经常跟狗接触,身上有股气味,流浪狗遇见我们都很警惕,所以要带用长杆子,才能把它们兜住。”两名队员拿着网兜对小黑分两路进行包抄,不到一分钟时间,小黑便“落网”了,被关进了一个铁笼子。
这时,几个小区居民也围了过来,好奇地问,“小黑”会被带到哪里去?它接下来会过得好吗?当押送小黑的车子离开小区时,小区居民都在目送它离去。
当天,抓捕队队员还在市区黎明西路附近的巷子里带走一只流浪的巨型贵宾犬。据附近一位市民说,这只狗当天上午还扑向了一位路人,非常凶。
记者从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养管综合管理科了解到,大街小巷出现流浪犬会对市民带来安全隐患。它们身上可能携带病菌,传播传染病,随地大小便对城市卫生造成影响。对流浪犬进行抓捕收容,既能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卫生的宜居环境,也是为流浪犬提供容身之处,甚至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家。
包括“小黑”在内这两只流浪犬会被带到哪里安家?记者跟随流浪犬抓捕队来到位于鹿城藤桥镇云岭村山脚下的鹿城区犬只栖养园。
鹿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养管收容救助中心负责人周建聪介绍,栖养园占地3650平方米,园区被精心划分为隔离区、观察区和领养区。目前园内共生活着200余只狗,犬只的主要来源是巡查整治抓捕和群众弃养。
周建聪介绍,每只狗入园时,他们都会对它进行体检、扫描芯片、建立档案,然后被安置在隔离区。如果有主人认领,填写《犬只返还凭证》后就可以被领回家;如果10天无人认领,它们会被当作无主犬只收容进观察区;经过进一步评估后送进领养区。目前,领养区内共有50余只狗等待领养。
记者看到,不管是领养区还是观察区,都是“一狗一舍”。“我们每天都会定时清理犬舍,一天喂两次狗粮,还会增加罐头、肉干等食物。”周建聪说,“每天我们会分批次放它们出来玩耍,还会给一些小玩具,增加乐趣。”记者看到,领养区内还设置了障碍物和独木桥等设施,作为它们的玩耍处。
栖养园内生活过的每一只狗,都有属于自己的档案,写着入园日期、品种、年龄、领养指数评估等信息,
但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给狗起一个名字并让它接受,比简单的行为训练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更适合它的未来主人来做。”周建聪说。
“工作人员会把领养区的狗狗信息发布在公众号、抖音等网络平台,如果有心仪的狗狗,市民可以与我们联系,免费领养。领养狗狗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产权证或租赁合同等证件,对于被领养的狗,栖养园会定期回访,通过领养人发来的视频确认小狗近况。”周建聪表示,希望栖养园的每一只狗都能找到家。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养宠物狗成为部分市民的生活新方式。如何规范养犬行为、减少因养犬引发的各类矛盾与问题、维护市容环境和社会公共秩序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
犬只随地大小便怎么管理?遇到流浪犬怎么处理?记者了解到,为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鹿城以街镇为单位,建立了24小时应急处置机制。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可以通过96310向指挥中心反映犬只是否办理养犬登记、涉嫌公共区域饲养犬只、犬只随地大小便、疑似流浪犬等情况。指挥中心通过对讲机及时将情况反馈给辖区执法网格,由网格员去现场处置。如有市民反映流浪犬踪迹的情况,中队网格员现场核实后,会联系第三方抓捕公司,对流浪犬采取24小时抓捕应急处置。
另外,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与公安派出所和农业农村执法队联合,以广场、公园等人流密集场所为重点地区,加大对违规遛犬、犬只随地便溺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巡查整治,及时劝阻不牵绳、不戴牌、不及时清理犬类粪便等不文明养犬行为。定期开展流浪犬专项整治行动,梳理流浪犬出没的高峰时段、地段开展定时巡查,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无主犬实行全天候收容。
此外,“鹿城犬卫士”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对爱心领养、走丢管理、不文明管理、监管一件事等服务的数智化管理。据了解,目前鹿城区共有19家犬只准养登记点可以办理犬证,市民也可到鹿城区养犬管理服务中心办理犬证,现场还能为市民提供文明养犬咨询服务。
因本科就读于独立学院参加人才招引被拒之门外 “第一学历”的坎是否终究跨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