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龙河镇河堰村美丽乡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服务以村内三留守群体及其他困难群体为服务对象,案主陈婆婆是河堰村留守老人群体中的一员。陈婆婆今年70岁,现与70岁的丈夫杨爷爷居住在一起,丈夫早年因为意外受伤医治不及时,现在几乎完全看不见,经鉴定为二级视力残疾。

  丈夫视力残疾后脾气有所变化,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社工发现案主与丈夫的沟通存在一定问题。案主夫妻育有三个孩子,儿子一家常年生活在福建,小女儿一家在重庆主城生活,很少回家探亲,与案主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案主的大女儿一家在长寿城内居住,时常会探望案主夫妻,与案主的关系较为紧密。

  案主平常与人交流较少,喜欢呆在离家近的地方,散步都不会走太远,还养了两只狗与三只猫,一只狗看家,一只狗是宠物。案主告诉社工,自己平常有心事都会向家里的狗诉说,仿佛它们可以听懂自己说的话。经评估,兴民社工将陈婆婆作为个案对象。

  案主身体健康,无其他特殊疾病,丈夫视力受损之后,案主负责大部分家务活。案主没有太多兴趣爱好,除了散步外就是照顾家里的小动物。案主经常会与自己家中的猫狗说话,缓解自己无人诉说的苦闷,对社工组织的活动都很积极参加,跟社工很有话讲,常常希望社工能多来看望自己,陪她说话。

  案主与丈夫居住在河堰村7组的二层砖混楼中,社工跟随志愿者走进了案主陈婆婆家,陈奶奶在门前忙碌着今天的午饭,杨爷爷躺在床上睡觉。家里没有多余的装饰,比较简朴,案主与丈夫分房居住,丈夫居住的房间没有窗户,光线不是很充足,丈夫的房间摆放有一张单人床、一台的电视机和一台老式收音机。

  由于喂有家禽,陈婆婆没有太多精力收拾房间,居住环境干净整洁度不高。孩子们都劝说过老两口搬去与自己同住,但陈婆婆考虑到孩子们生活负担并不小,而且自己和丈夫在这里生活比较习惯,搬去城里人生地不熟,新的居住环境会让丈夫不适应,便拒绝了邀请。

  陈婆婆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农业公司,每年会收到固定的土地流转费。丈夫二级视力残疾,国家每月会发固定补贴,子女们时不时会给夫妻二人零花钱,也会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寄回来。家里有一块自留地,蔬菜一般是自己种来吃,米肉等依靠市场购买,偶尔还有头疼脑热,虽然有固定收入,但老两口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勉强维持日常开销。

  1.陈婆婆为人随和,从不与其他人发生冲突,周围人都对服务对象的评价较好,也愿意帮助她。

  2.子女们比较孝顺,考虑到老两口分床睡,购买了一个二层小床,陈婆婆也可以在这个房间睡,房间灯光不充足,专门更换了瓦数大的灯泡,还安装了一台空调,改善老两口的生活环境。

  3.陈婆婆的邻居是自己的嫂子余婆婆,余婆婆跟女儿同住,一家人都经常帮助她。

  4.杨爷爷是河堰村登记在册的一级残疾人,每月都会有政府补贴,政府每年也会有慰问。

  5.河堰村共修建五个娱乐休闲场所,距离案主家附近就有一个活动场地,案主与丈夫会常常到院坝休息。河堰村水泥硬化到户,交通方便,陈婆婆也会牵杨爷爷散步。

  案主与丈夫一起居住,丈夫视力残疾后脾气有所变化,案主与丈夫的交流话题不多,说不了两句就会吵架。丈夫总是想为家里分担一些家务,案主担心丈夫安全,一直制止,丈夫很想展现自己虽然眼睛不好但依旧可以为家庭付出,内心很焦急,语气不好,长此以往产生了矛盾。儿女均已成家立业,相隔较远,很少能够回家,案主很难从丈夫、儿女那里获得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因为时刻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家的安全问题,陈婆婆很少出过远门,活动范围仅限自己的湾子。和自己打交道的也仅有几个,丈夫也时常不理解自己。案主无人倾诉,情绪比较低落,多次向家中的猫狗诉说自己的烦恼,期盼它们可以理解自己、陪伴自己。

  案主平常与人交流甚少,长期封闭的人际圈,案主可以从其他人、村子和社会获得的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也相对较少,社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1.服务目标:缓解案主孤独无助、倾诉无人的悲观情绪,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

  解决策略:定期上门探访,陪伴案主,为案主给予倾情陪伴,上门陪伴案主聊天解闷,让案主有可以谈心的人,缓解其内心的孤独感。

  解决策略:邀请案主参加小组活动,丰富生活,扩大交友网络,使得案主生活多了一种娱乐方式,扩大交友网络。

  3.服务目标:能人培育,鼓励案主成为社区能人,成为志愿者服务队伍的一员,满足成就感。

  解决策略:邀请案主参加相应的志愿服务,逐步实现志愿助人的精神,在河堰村内进行结对帮扶,完善志愿者队伍。

  社会支持理论涉及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两个方面。客观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团体、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主观支持是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案主长期与丈夫一起居住,丈夫视力残疾后脾气有所变化。

  儿女离家太远,使得案主很难从丈夫、儿女那里获得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案主平常与人交流甚少,导致其从他人、村子和社会获得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也相对较少。

  案主的社会融入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因此根据社会支持理论,主要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支持。一方面应尊重、理解、鼓励案主,从心理精神上给予案主关爱,增强其应对困难的能力,学着融入社会与他人之中;另一方面,帮助其利用有效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使案主与邻居、朋辈、社区、社会有效连接接,提高案主的安全感、归属感、认同感。

  (一)建立专业关系,帮助案主缓解孤独无助,焦虑不安等不适当的情绪反应,确定服务目标

  在真诚沟通后,服务对象很快与社会工作者建立起了信任关系,并向社会工作者倾诉了自己的家庭状况。案主与丈夫两人一起居住,丈夫在几十年前因为意外摔伤眼睛救治不当,后逐渐失明。

  案主表示丈夫自从完全失明过后,脾气变得不好,自己只有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孤独与寂寞。案主表示平时没有人陪她聊天,也找不到人倾诉,就喜欢看点电视四周走走,但也不敢走远了,担心丈夫独自在家出现意外。

  在案主的叙述下,社工了解到案主家中共喂养三只猫、两只狗,有什么心事的时候就喜欢向它们倾诉。社工向案主表示有心里话可以找社工倾诉,案主听后非常乐意。

  社会工作者通过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技巧协助服务对象发泄了当下的情绪,对服务对象进行了情绪疏导,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同时确定了个案跟进目标。

  案主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案主常常晚上时分睡不着,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的遭遇,导致一夜难眠。案主谈到自己与丈夫的关系时,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随后向社工说道:“我和他说话不超过三句话就要吵起来,他的脾气很不好。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眼睛看不见我也理解他,他比我更着急。但是想着没有人可以和我好好说说话,我就很无奈”。

  社工安慰案主,引导案主在这些时候回想那些与丈夫温馨的画面,转移注意力。案主表示这个是一个好方法愿意主动的尝试。社工询问案主的兴趣爱好,案主表示自己喜欢动物,偶尔也和亲戚出去散步,在这些的时候自己是快乐和享受的。

  社工邀请案主参加织围巾小组活动,案主很高兴的参与了进来。社工告诉案主织围巾可以选择一个困难群体服务对象一对一帮扶,并提议送给持有残疾证的丈夫。随着小组的开展,案主了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群体中,在小组中相互帮助感受活动的乐趣,缓解孤独。

  在一次小组开展时,案主提供的思路获得大家一致的认可,大家对案主表达的想法予以热烈的掌声。案主表示活动让她觉得很高兴,以后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一起打打围巾,自己也与大家融入在一起,真的很高兴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并表达了自己对社工的感谢。

  因疫情原因,无法线下跟进个案。等到复工的时候,社工联系到陈婆婆,主动提到近期疫情期间案主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得知疫情期间案主的子女也在家陪同,很是开心。

  社工邀请陈婆婆成为固定志愿者,定期参加志愿者例会及志愿服务,陈婆婆主动向社工反馈到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到村内其他的困难人群。

  询问原因才知,陈婆婆认为自己以前很孤独,在家里丈夫不理解自己,经常发脾气,在外面也不好跟别人说这些,自己只有和家里的狗猫聊天,那种孤独的感觉很不好过。成为志愿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陪伴,可以和人一起聊聊天,缓解他们的孤独。

  在社工的介入下,案主获得陪伴,有了倾诉对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苦与伤痛,并且勇敢面对,找到了减轻内心伤痛的方法,心态和状态都发生了改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且成为了社区能人,为河堰村三留守群体和其他困难群众提供更多帮助,自我价值得以实现。慢慢的,社工单独与陈婆婆联系变少,告知结案虽然非常不舍,但也欣然接受。

  整个个案服务开展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社工通过提前与案主确定好时间,都是通过与案主会谈的方式进行交流,为了保证案主能够在熟悉的环境里更好的与社工交流,同时照看到丈夫,地点都是选择在案主家中。

  首先社工陪伴案主,认真倾听案主的内心,做案主的“倾诉箱”,鼓励案主勇敢的面对;

  最后,引导案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在改善案主的显在问题后趁热打铁,鼓励案主走出家门,既然家庭不能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体系,那么就在村中建立社会支持体系,鼓励案主多参与社工开展的活动。

  对于案主行为的退宿、情绪的悲观,社工以优势视角为介入点给予案主各种积极回应与支持,鼓励案主尝试自己克服困难。案主在参与多次的志愿服务后,明显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变化,和丈夫沟通的时候更能够体会到丈夫的用意,避免争吵;在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相处下,人也变得更活泼,经常会在志愿者微信群里面分享一些猫狗的段视频。

  唱歌、跳舞、手工等爱好,使案主的心态和状态发生改变,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且成为社区能人,为河堰村三留守群体和其他困难群众提供更多帮助,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经服务对象本人确认,本个案目标达成并结案。

  在这个案例中,社工与服务对象交往时,充分做到尊重、倾听服务对象,认真研究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感受服务对象目前的情况、感受和情绪,使用多种个案工作技巧,尽最大能力帮助服务对象,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身能力,以实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标。

  此案例由志愿者带领社工入户探访、挖掘个案,在社工开展日常探访工作时,可以借助志愿者的力量发掘个案,快速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

  老年人是十分注重感情又敏感的群体,社工的情绪他们能够清楚的感受到,所以不要将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对老人们的感情关怀是重要的,老人渴望被接纳被理解被陪伴,我们应当对老年人有信心、有耐心,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帮助他们有效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