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只鹅引起高校团宠之争,黑天鹅、玳瑁猫、恐龙……川内高校这些“校宠”你pick哪个?

  学校突然飞来一只不知来处的黑天鹅,想必放在哪个学校读会引起“轰动”。2018年6月2日起,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面积并不大的苹果湖,这只漂亮的黑天鹅的到来,迅速占领了学校师生朋友圈。

  “不知道什么时候飞过来,有时候下课都会故意绕到苹果湖去看下。”学生李赛说道。

  学校师生都知道这只黑天鹅,对它十分喜爱,给它取了个很可爱的名字“黑牡丹”。甚至有些同学担心黑天鹅饿肚子,时不时就有去投放食物的,据了解,学校保卫处人员还在湖边为它搭建了一个窝,作为暂居地。

  关于黑天鹅的来处,目前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天府早报记者从学校相关负责人了解到,“有传言是隔壁电子科大飞过来的,但是已经和那边核实过,电子科大的天鹅并没有少,再者由于人工饲养的原因,飞行过来也不现实。”

  学校办公室处的值班老师介绍,暑假只是各学院轮流值班 ,学校后勤并没有安排人员值班,所以不了解黑天鹅的饲养情况。“暑假开始后,就已经没有见到那只黑天鹅。”

  前面就有说过,飞到川大锦城的黑天鹅,曾被怀疑是从两站公交距离的电子科大飞来的。实际上,电子科大西湖生活的几只天鹅也是名副其实的“校宠”,不仅有专人饲养,更是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在早前,电子科大就饲养了3只成年天鹅——一只大白,两只大黑。从去年8月开始,这三只友好的“伙伴”画风开始突变,小白越来越形单影只,而两只大黑则愈发亲密。

  原来,2017年8月,学校的饲养员们欣喜地发现了2枚天鹅蛋!之后更是陆续产下7枚天鹅蛋,它们是黑天鹅的“蛋宝宝”。

  2018年1月10号,第一只小天鹅宝宝在电子科大孵化成功,来到这个世界。目前为止,黑天鹅父母一共有3只天鹅宝宝。

  据饲养的师傅说,黑天鹅一家主要吃菜叶子和饲料,并且它们还不喜欢吃白菜叶呢,最喜欢吃莴苣叶!“

  当小宝宝在专心吃早饭的时候,黑天鹅夫妇会赶走想来偷吃的鸭子们。可怜的鸭子和白天鹅只有等到黑天鹅一家吃饱喝足,雄赳赳气昂昂地离开之后,才能吃上早饭。”

  8月14日中午时刻,天府早报记者来到电子科大西湖,在桥上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画风——桥的右边是如今的黑天鹅家族五口,简直是阖家欢乐的典范,几乎形影不离,正在嬉戏玩乐。

  而在桥的左边,可怜的大白形单影只,独自一人在“探水捉鱼”,对比右边,画风实在凄凉。

  “我有时候会来西湖这边拍照,每次来的时候都是大白一个人在玩耍,看着真的有点心酸,希望后勤的老师可以早点跟它找个伴。”王娅同学告诉记者。

  身为川农成都校区的一霸,“校霸猫咪”受到了同学们极高的关注。它早在六七年前就入住川农成都校区,平时一般出没于一公寓旁边的草坪,喜欢蹲井盖。

  凭借冷傲的面孔,高冷的气质,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铲屎官,成为学校的名副其实的团宠了。

  川农的李同学说,“校霸之所以叫校霸是因为它眼神犀利,它去年还挺歪的,今年来了感觉变乖了不少,喜欢让别人打屁屁,但是还是看它心情。”

  这只“川农校霸是”是一只玳瑁猫,玳瑁猫的名字来源于海龟的一种——玳瑁,因其皮毛颜色与海龟玳瑁非常相似,故称为玳瑁猫。

  玳瑁猫一名称是由“玳瑁色猫”简化而来的,因此玳瑁猫并不是猫的一个品种,只是对一种颜色的猫的统称。玳瑁猫一般毛色均匀,视觉上,比单色猫的皮毛看起来更加蓬松、柔软。一只毛色掺杂得比较好的玳瑁猫,就像秋天午后的树下,阳光透过黄叶在地面上斑驳的影子,钻到草丛里就不见了,着实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护色。

  据说,每一只玳瑁猫都是温柔可爱的小天使,但是川农校霸猫咪可能是一个大大的例外了。

  李同学说道,“这只猫对其他猫也是非常霸道,之前学校有个花店老板收养了两只流浪猫(小白和小黄),每天定时定点放猫粮和水碗,后来‘校霸’发现了自助猫粮,就成了常客,小白小黄都得让着。”

  说到国宝级的“校宠”,怕是全国都没有几个高校敢跟成理比。因为人家的“校宠”是史前生物恐龙化石本体。在成都理工大学,校宠=恐龙已经深入人心。

  在这里,不仅学校校徽就是以恐龙图案为灵感,而且每位成理学子在入学的第一年,都会参观成都理工恐龙博物馆,甚至在新修建的7号线理工大学地铁站,惟妙惟肖的恐龙壁画更是惊艳世人。而壁画的原型,就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内的镇馆之宝,“亚洲保存完整的恐龙化石中最大者”——合川马门溪龙。

  它发现于重庆合川,总长22米,高3.5米,全身骨骼数量达300多块,其颈椎骨就有19块,长9.8米,化石完整度达80%以上,生前体重可达40-50吨,为大型的食草类恐龙。

  “作为学生肯定引以为荣,有时候家里人来学校玩,也会想着带他们去参观下,毕竟是国宝,学校没有实力也留不下这个恐龙化石。”小刘自豪地说。

  天府早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成都理工大学校内的成都自然博物馆正在筹建中,号称有8个足球场那么大!不仅可以再见恐龙化石,并且采用AR技术、全息技术等手段让“化石复活”。

  来源:天府早报记者万梦瑶 部分综合新华社、电子科大官微、成理官微、川大锦城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