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日本就上映了一部名为《和猪猪一起上课的日子》(又称《小猪教室》)的电影,据说改编自真人真事:一位新任老师以“养大后吃掉”为前提,要班上学生轮流照顾一只名叫“小P”的小猪,希望学生亲自体会“生命的意义”;一年半过去了,小P长大,学生陷入到底要不要宰杀的两难。
日前,日本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也仿效了这一事件,这几天在微信上,不少人在转发这档电视节目的截屏。
和许多爸妈看完后的第一感觉一样,我们身边的老师也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太残忍,无法接受。现在杭州许多幼儿园、小学,以及部分中学教室里,都有一方小小天地用来养植物和小动物。钱报记者打听了一圈,这些小动物的最终归宿要比那几只小猪幸福。
据了解,在杭城校园的生物角,出现频率最高的小动物当属金鱼和乌龟。老师们告诉钱报记者,因为这些小动物对活动场地要求不高,既干净又好养。
当然,有时也会有小鱼死掉。“我们会告诉孩子,小金鱼生病死了,但会事先把这些小鱼偷偷地处理掉,不会当着孩子的面,否则他们会难过。”杭州朝晖幼儿园副园长胡嫣说。
在饲养过程中,除了部分自然死亡的小动物,也有一些小动物会回归大自然。比如,小蝌蚪,等到它们变成青蛙的时候,老师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草地上放生,或者把它们带回去,找个小池塘安家。
不过校园里的小宠物,最多的归宿是孩子们的家。一到寒暑假,或是毕业季,老师就会布置一道题:“这个假期,你们预备怎么过?小动物该怎么过?”
“因为班里的宠物,大多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所以这时都物归原主,从没有孩子撒手不管的。”杭州长寿桥小学科学老师余文冲说。
他认为,小猪教室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来说太残忍,现实意义大于教育意义,他是不赞成的。科学课的人文教育,就连观察了蚂蚁之后,都要求放生,不去打扰。饲养小动物的本来意义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有同样看法的老师不在少数。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老师陈静回忆,自己带过的学生,还在教室里养过小猫和仓鼠。小仓鼠味道比较重,学生主动提出带回家养。小猫则是在操场上捡的流浪猫,老师担心学生照顾不了,本来想带回家养,没想到捡到小猫的孩子不肯,当场就哭了。陈老师前几天遇到这名学生,据说这只小猫现在在他家的日子过得可悠哉呢。
据杭州朝晖幼儿园胡老师介绍,有时带小动物回家的竞争还很激烈。像活蹦乱跳的小兔子,以前每次有好多孩子都想认领回家,最后只好全班投票表决,或者大家轮流照顾。 本报记者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