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下个世纪初,美国的商业史上先后曝出了三大企业丑闻,其中之一叫“泰科案”。
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说法,是说他出生于一个普通人家,但是因为他天资聪颖,所以考上了大学,然后参加了工作。
但也有人提出,科兹洛夫斯基的父亲,可能曾是新泽西州的州长,值得一提的是,科兹洛夫斯基后来功成名就的泰科公司,总部正是位于新泽西。
科兹洛夫斯基大学毕业之后,曾从事过多份工作,虽然公司都属于世界500强级别的大企业,但是科兹洛夫斯基兜兜转转了好几年,一直也没混出什么大名堂,后来泰科的上层不知道怎么注意到了他,就把他弄进了进来,从此以后,泰科和科兹洛夫斯基都开始开挂。
科兹洛夫斯基掌权的十年间,泰科从一家年收入只有30亿美元的企业,一跃发展成了近400亿美元的大集团。
作为泰科的掌舵人,科兹洛夫斯基也成了华尔街最靓的仔,美国顶级商业期刊《商业周刊》,每年都会评出全球最顶级的职业经理人,因为每次的名额只有25个,所以比尔盖茨和乔布斯这样的大佬,在也不是每一次都能选上,而科兹洛夫斯基却接连入选了三届。
科兹洛夫斯基在上任之初,对自己管理的分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裁撤冗员,狠抓绩效是他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他还经常以身作则,常年只拿100万的年薪(当时不算高),很多公务开支,按照规定,本可以进行报销,但是人家都是自己掏腰包。
科兹洛夫斯基以身作则之后,分公司的业绩和形象,一下就脱颖而出了,科兹洛夫斯基的能力上层看在眼里,于是就开始给这个大公无私的高手加担子。
科兹洛夫斯基升职加薪之后,在公司内仍然推行他原来的那套体系,但是单靠这种手段,还远不足以让泰科飞跃式的发展,他还有另一条锦囊妙计。
科兹洛夫斯基掌管泰科的管理大权之后,没有继续把精力用在公司内部的继续修炼上,而是开始玩起了高明的资本运作。
在一开始的时候,科兹洛夫斯基把公司的闲钱,都投给了一些的确有潜力的公司,这些公司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是流动资金,因此当泰科的钱到位以后,这些被并购的企业立刻向投资者展现出了活力,这其中最有名的公司,就是在美国仅次于强生的肯达尔医疗集团。
商业并购如果是健康的话,那么对母公司的业绩增长会非常快,母公司的业绩一亮眼,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股价上升),投资者越买进公司的股票,公司的估值的实际资本立刻就会水涨船高。
而公司获得了大量投资者的资金之后,又可以开疆扩土,如果单从理论上看,企业走到这一步,就会走向良性发展,公司的业绩会越做越大。
在一开始的时候,泰科的情况的确如此,因此当科兹洛夫斯基的年薪从100万快速增加到5000多万时,很多股东不光没有质疑,反而是认为他们的钱花的很值。
但是,这种良性循环的基础,是科兹洛夫斯基能一直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并能很好的让并购的企业发展下去,但这种事并不容易,更容易的事,是科兹洛夫斯基在大肆并购优质企业的同时,也高价收购一些他想办法注册的空壳公司,然后从中大赚一笔。
于是,科兹洛夫斯基在拿着公司的高工资,享受这社会赞誉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的滑下贪欲的深渊。
曾经一度“勤俭”科兹洛夫斯基,在自认为掌握到了轻松敛财的“财富密码”以后,就不再继续勤俭。
2200美元的镀金纸篓,15000美元的宠物狗专用遮阳伞,2000000美元的生日派对,136000000美元的年薪......都成了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科兹洛夫斯基沉迷于奢华的享乐之后,自然就没有精力去主抓公司的业务,因此泰科的金融帝国开始慢慢变得千疮百孔,科兹洛夫斯基为了掩盖这一切,就只能继续扩大并购规模,让并购的业绩来美化泰科的问题,截止2001年,科兹洛夫斯基主导的并购已经超过100起,但是这些还不够,于是他在2001年当年,有打算用62亿美元去并购一家大型集团。
但是群众的眼睛总有雪亮的,他的这套玩法已经出了问题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华尔街,于是被迫下岗,并很快接受调查,后来仅公开的文件显示,他本人通过各种非法途径窃取的公司财产就已经过亿,而他给公司带来的各种间接损失,更是天文数字。
时至今日,“泰科案”虽然已经结案,科兹洛夫斯基也已经被绳之于法,但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只要资本的运作还存在,“泰科案”未必不会重新,而更多的科兹洛夫斯基们,很可能不光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而是从中看到了“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