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是很多父母都会教给孩子的良好品质,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给娃讲一个

  这个故事的原型无从考证,但现实中其实存在比这还夸张的懒人。要不是有真实的记载,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真存在这样的懒人。

  1986年杨锁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他是家中的独子,又是男孩,因此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父母对其非常溺爱。

  杨锁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夫妻俩对这个儿子却极尽宠爱。会满足他的一切需求,真是做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程度。

  他就这样被父母当成“巨婴”一直抚养,村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杨锁的生活状态,也都劝过其父母不要这样对孩子,这对孩子成长没好处。

  但老两口从不在意,更不把大家的建议当回事。久而久之,也就没人再愿意提醒他们了。

  直到杨锁8岁上小学之前,夫妻俩还不愿意让儿子下地走路,每次出门都会用扁担挑着。

  后来杨锁上了小学,“巨婴”抚养带出来的脾气和懒惰的性格让老师忍无可忍,经常批评他。

  回家后的杨锁更是无所事事了,一直由父母养着。期间他也曾尝试过做事,帮家里做农活,但总会被父母用言语支开。

  直到他13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只剩母子二人,生活的担子也更重了。这时候母亲一个人种地忙活不过来,

  这时候母亲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非常后悔,但一切也来不及了。最终在杨锁18岁那年,母亲积劳成疾去世了。

  母亲去世前,把儿子托付给他的堂哥杨德玉照顾,杨德玉当时在工地上做活,就叫着杨锁一起,结果

  后来村里人又给他介绍了饭店服务员的工作,结果杨锁在那儿反而成了大爷。啥也不干,还指使别人做这做那,最后被人送回来了。

  直到有年冬天,亲戚去给他送饭,才发现他已经冻死在屋里了。那时的杨锁年仅23岁。

  父母的这种溺爱让人毛骨悚然,显然已经宠溺过头,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则。这已经不是“巨婴式”抚养能简单概括的了。

  我们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父母是否过度宠溺孩子跟家庭条件并没有直接联系。

  父母是否拥有健康的育儿观以及真正的意识到要为孩子将来负责,这才是最重要的。

  杨锁荒唐的一生还曾被拍成电影警醒世人。即便家里的生活条件再好,也不能过度宠溺孩子,“巨婴式”育儿甚至把孩子“宠物化”。这样的结局到头来只能是悲剧。

  首先不要带有“功利心”的去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家长认为“只有读书高”,为了让孩子学习,会把其余的一切都包办了,这很容易形成另一个悲剧,

  其次是在生活中学会“放手”。杨锁的父母就是不懂得什么是“放手”,如果知道什么是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劳动,最后怎么也不至于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只是,最该见到这出剧结局的两个人却都先孩子一步离去。不知道他们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会不会惋惜。

  这出丑剧也好悲剧也罢,都给我们世人以警醒,让我们意识到了“巨婴式”育儿的悲哀结局,希望能让还在宠溺孩子的父母们清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