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直播间的沙发上,昔日部队医院影像科医生的邓斯亮如今已是一名淘宝店主。他出生于军人世家,26 年前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在一家部队医院工作 18 载。而到 40 岁的年纪,这位略显脱发、微胖的中年男子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去淘宝卖寄居蟹。
对许多人而言,那份三甲部队医院的工作堪称「金饭碗」:月薪两万、部队编制。可邓斯亮却发现,这样的生活令他感到乏味与无望,偏偏那时候被视作新兴事物的淘宝直播,点燃了他内心的激情。
在踏上淘宝直播之路前,邓斯亮曾与朋友养过锦鲤、倒腾食品,折腾一年赔了几万块钱,终于站在直播风口成为寄居蟹市场的翘楚,均价二十元左右的价格,一年产值达千万。「不夸张地说,我卖出的寄居蟹足以绕整个祖国一圈。」
邓斯亮将医生与创业生涯分别比喻为「面包」与「牛排」。或许在二三十岁的年华里,婚嫁养子、安家立业是人生的首要任务,更需要那份能充饥的「面包」;而在四十岁之际,也是时候想想那份心之所向的「牛排」,追求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2003 年,邓斯亮从军医大学毕业,来到一家三甲部队医院工作。比起自己的选择,邓斯亮更多还是受到家里人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民军人,母亲是一位妇产科医生,父母职业的融合,正好是邓斯亮的职业选择。
部队医院的工作并没有特殊之处。邓斯亮主要从事心脏相关的检查,一天做的最多是 CTA,每周双休,忙的时候加班到晚上七八点。待遇也不错,工作几年后,每个月到手能拿到一万多。加上军队编制,邓斯亮的工作满足了许多人对理想工作的想象。
但是,稳定并非是每个人的追求,也许对邓斯亮来说更像是枷锁。医院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邓斯亮来到休息间换下白大褂。将衣服挂到钩子上的一霎那,他问自己,十年之后将是什么模样。
「未来看不到头。想来想去,我觉得如果做医生,我还是这个样子,无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邓斯亮坦言,这种稳定很像「温水煮青蛙」。
「像现在做电商,如果要新开一个店铺,我们首先要找一个对标账户,看着它,跟上它并超过它。但医生是一个同自己较劲的工作。」
不是每一个选择做医生的人都对临床抱有极大的热情,更遑论医院的工作不只有临床工作。发论文、升职称,很多不自由的地方更让邓斯亮觉得烦闷。
聊起医院里的经历,邓斯亮总觉得「烦」。烦不那么喜欢的工作,烦追问他离开的想法。「你们总希望能挖出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但实际上就是没那么喜欢。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我对医生职业没有这个『痴』,不想继续待在医院了。」
在奔四的路上,离职的想法愈发清晰。常言「四十不惑」,在四十岁左右的年纪,人们已经对价值有了自己的判断。邓斯亮走过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时候的中年危机不再是谈温饱,而是谈价值。
恰好,邓斯亮赶上了军改。中央下发《关于做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军队安置工作的通知》,规定军龄满 18 年的师级以下职务军队,可以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当时,他面临两个选择,或者服从计划分配的安排,继续留在体制内工作,或者退出现役,实现就业与创业。多数人选择前者,邓斯亮心里却清楚,回到事业单位做公务员,这铁饭碗里装的依然不是自己期待的牛排。
离开医院后,邓斯亮没想好做什么。他身边从体制出来的人,多是去做跟部队相关的职业,或借助关系接一些项目,需要不断应酬。
打小就同军人打交道的邓斯亮却并不喜欢这种方式,「有事说事,直截了当,我实在不擅长跟领导打交道,军人感兴趣的话题我也不太热衷,因此很少在部队相关的群里参与讨论。」
虽然邓斯亮生活在医生家庭,但父母并不过多参与他的职业选择。邓斯亮有一个姐姐,复旦大学毕业,本来被安排到了天津一家政府单位,她却偏偏不想留在体制内工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旦放弃分配名额,当地的企业也不会接受应聘者。邓斯亮印象里,姐姐最后没有留在天津,而是回到上海独自创业,家里没有人反对她的选择。
天津长大的小孩,从小就接触花鸟鱼虫,养鱼养花上瘾的不少。上小学的时候,邓斯亮会把家里养的鱼分袋装好,跑到天津西开教堂摆摊吆喝。昔日一起捣鼓这些玩意的发小,也成了日后共同创业的合伙人。
早在邓斯亮离职前,发小就撺掇邓斯亮一起投资养锦鲤。本来觉得喂鱼挺简单一事,邓斯亮却栽了跟头。池塘不像鱼缸,把水倒了重新接就解决问题,从哪里换水、抽水的水泵怎么用都是最基础的问题。如果想把小鱼苗养成观赏鱼,还得考虑到天气因素。
结果,几万元的鱼苗撒下去,光野鸟就吃掉三分之一,留下来的鱼个头也不大,拉到市场上商家都觉得是「老头鱼」,说什么也不肯收,这钱就跟鱼苗一样打了水漂。
第二次试水卖货也以失败告终。交了几万元的学费,邓斯亮琢磨着改行卖食品,租了 200 平米的工厂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货物堆积在仓库卖不出去,想用「无糖」、「低脂」包装产品被职业打假人打脸,光处理打假就赔进去万把元钱,更不用说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成本了。
要么散伙不干了,要么转行再闯闯。心一横,邓斯亮和几个发小准备再回水族圈试试。
高女士是邓斯亮发小的太太,也是在这时候进入创业团队。在她眼里,邓斯亮是一个天马行空,把得住大方向的人。「当时去水族店里进货,邓总偶然发现一屋子的鱼缸里有地方没有水,靠近一瞅才发现角落里有寄居蟹。那时估计也是图个新鲜,买回去后发现很好养活,哪怕一个礼拜不去管它都行。」
寄居蟹是种白天不动弹,晚上出来活动的生物,许多玩家调侃为「养蟹像在养土一样」。相比其他主流的宠物,寄居蟹杂事且食量小,不需要每天换沙换水,被视作「懒人宠物」。寄居蟹在水族市场里足够冷门,但也正是足够细分的小众市场,让邓斯亮和合伙人站到了风口上。
2016 年是直播行业内公认的直播元年,网络直播如星星之火,很快烧到了电商带货这块战场。当时,「5G」还是一个特别时髦的词。敏锐的商业嗅觉让邓斯亮意识到,随着网络环境的升级,直播内容电商将逐步取代以搜索为主的传统电商。恰好,寄居蟹作为观赏性的宠物,可以在直播中还原线下体验,展示喂食、换壳、造景等乐趣。
当时,光店铺开一个直播账号就需要交一万左右的押金。几轮亏损过后,邓斯亮无奈只能自己上阵。在 50 平米的出租房里,邓斯亮简单拾掇拾掇,架起手机,用塑料盒装起一盆寄居蟹放在地上,凭借着从小玩水族的经验,坐着马扎开始第一场直播。
脱下白大褂,邓斯亮变成店铺的第一任达人主播,给粉丝和买家介绍产品。「当时根本没人看,一天进来三十个人就不错了。大概过了一个星期,三十个人就变成几百人,又过了一个星期就变成几千人,都是自然流量。」
刚开始时,邓斯亮心里没有底,他也不太乐意跟别人主动谈起主播的身份。眼看着直播间人数的上涨,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邓斯亮靠直播成为寄居蟹卖得最好的电商,占据当时约八成的市场份额,销售额约有十万元。
直播一天就是 10 个小时,半年后邓斯亮盘算着,自己不能做主播,得做主播身后的人。
彼时,在电商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致富经:「女人给全家人买东西,而男人只会给自己买」。不同于观赏鱼、乌龟这些男性顾客为主的宠物,邓斯亮发现寄居蟹直播间下单的女性客服比重明显偏高,不仅是自己买来当宠物养,也有帮孩子挑货的。
在水族宠物的产业链中,寄居蟹只是很小的一个品类,一只常见的迷你寄居蟹单价在 5~40 元。
一般来说,养殖寄居蟹需要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底砂,设置躲避物供寄居蟹生活;伴随成长,寄居蟹需要寻找新的空壳以容纳更大的躯体。女性客群除了对寄居蟹本身有所偏好,也偏爱给宠物置办行头,造景、躲避、空壳都是更大的开销。
邓斯亮瞄准了寄居蟹的「颜值」,但国内的寄居蟹市场并不成熟,品种和造景无法满足直播带来的需求。
「最开始我们没有自己的供应链,曾经把天津一家水族装饰专营店积压十几年的贝壳库存都卖空了,还是不够卖。」邓斯亮谈到,线下水族店里畅销的主要是自然风的天然贝壳或绿蝾螺,造景多偏向森林、矿石等粗犷的自然风格。
货源问题凸显,颜色漂亮的草莓、短腕、深紫寄居蟹原产地多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区域,但这些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也不高,更别提成熟的水族供应链。于是大家开始商量,自行联系当地的渔民,收购寄居蟹。本以为拓展市场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当地语言问题,没想到运回国内还涉及到清关、报关等壁垒,前前后后花了三四个月时间,才把国外的渠道谈妥。
孤掌难鸣,邓斯亮坦然承认,对于产品设计美学方面,自己并不擅长,所以公司成立初期,就定下来按照女性视角设计产品的思路,由女性合伙人担任产品经理。
聊到女性视角,产品经理高女士调侃道「你永远不能相信邓总的审美,对女性喜欢什么完全摸不着头脑。邓哥有时跟我说最近这个新设计挺好看的,但那个产品可能都出来好几个月他才知道。」
公司有很多 ip 形象、饲养寄居蟹的周边都是由高女士和直播主管一起来设计研发。直播主管潘女士介绍说,「我们参考国外的社交媒体的图文,同时根据直播反馈,发现手工定制水盆、躲避这个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就设计增加了一些玩偶、手办等元素,售卖的成品造景也会更多考虑女性喜欢的花草元素,买家也比较喜欢。」
直播主管潘女士拿出小店设计的手工蟹壳,「我们跟一些网红设计师有深度合作,就跟美甲一样,传统的猫眼螺只要 2 元,设计师的手工壳价格能涨到上百元,因为是限量款,手工定制,这些充满设计感的替换壳基本每次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均价四十左右的寄居蟹,客单价就这样涨到了百元。2020 年的六一儿童节,直播间一小时就卖出 500 多只寄居蟹,大部分是宝妈给小朋友做儿童节礼物。购买过一次寄居蟹的顾客也被周边吸引回头消费,这几年店铺营业额稳定在 8 位数。
「做电商每天想的是怎么开发产品,怎么做营销和内容,没有周六日。」邓斯亮坦言,创业就像,这和在科室里做医生完全不是一回事:做医生月底领钱,做老板月底发钱,创业者的肾上腺素永远比打工者高 10 个百分点。
「我们现在也不能叫成功,只能说我们能够活下来,先看看这个月账面上的钱,够不够发 30 多号人的工资,再说发展。」
2020年,疫情影响了快递运输,寄居蟹生意自然也瘫痪。别说寄居蟹能运出去,邓斯亮自己都进不去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价值 30 多万的寄居蟹在饲养箱里死去,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
几个月过后疫情逐渐好转,邓斯亮笃定疫情期间压制的消费热情并不会消失,「报复性的回温」一定是个大商机,而依照现在的产能应该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就拿饲料来说,人工装配一个人一小时只能装 200 袋,而一台自动包装机一小时的产量是 1500 袋。如果不解决工业自动化,产量不但上不去人工成本还提高了好几倍。」
合伙人当时第一个反对。因为疫情亏损,账面上实在没有钱了,十几万购买自动化机器并不是一次小投资。「当时大家都快掉眼泪了,我说干这行就是赌。」
产品经理高女士介绍说「当时真的挺难,快递停了,蟹死了,账面没钱了,邓总还要买机器,最后也没拗过他,向平台申请贷款买了机器,结果赌对了,21 年夏天 8 台机器全开,还差点追不上每天的销售数量。邓总这个人细节方面比较差,但涉及到战略性眼光、长远的新兴行业问题,我们都会非常尊重他的选择,他把握得非常好。」
这几年来,邓斯亮没有闲着。他就像寄居蟹一样,不断地寻找空壳:卖过天津虫儿蝈蝈、鸡圈新晋网红芦丁鸡,未来打算再卖珐琅锅,打算搞露营。
「寄居蟹我们已经摸到天花板了,这个市场就这么大,但我们摸索出来的电商直播经验,可以适配到不同品类。」看似跟寄居蟹八竿子打不着的生意,邓斯亮心里像个明镜:受网友追捧的珐琅锅在河北有不少工厂,如果能谈下来也是个机会。
邓斯亮正烦恼着露营品牌名。他为品牌储备了一个名字「何觅客」,灵感来自于宋代诗人冯取洽的《贺新郎》,英文名是 Hermicamp,由 hermit(隐士)和 camp(露营)组成。听员工聊起,邓斯亮还是店铺的文案总监,宣传稿件都由邓斯亮亲自操刀。
当问起医生对创业有什么帮助时,邓斯亮的回答让人意外:那个最让他头疼的论文写作,反而在收集全球寄居蟹资料时发挥用处,能帮他顺利通过论文联系到作者。
之前,他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则通知,内容是一地鼓励医护兼职。影像科的同事纷纷在底下评论,开玩笑说医务可以白天做检查,晚上给同一批人算命,还有人问他公司里有没有位置。邓斯亮只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离开医院从事不相关的行业,是一场归零。我喜欢把自己归零,去接受新的挑战,体验新的人生。但是归零着实不容易,困难像一层皮像一座山,创业者终究是九死一生,能否破茧成蝶愚公移山,最终都得看每个人的情况。」
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以「助力中国医生」为己任。在丁香园,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在线学习公开课,使用急救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在丁香园人才寻找可靠的医疗岗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