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3-2024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3年宠物犬数量为5175万只,较2022年增长1.1%,宠物猫数量为6980万只,较2022年增长6.8%。
尤其是,随着猫咪数量与毛孩子在国人心中地位的上升,中国似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猫咪经济学”。
事实上,早在2021年,中国城镇猫咪数量便首次超过犬数量,达到了5806万只,较2020年增长了19.4%。
2022年,城镇犬猫数量整体为11655万只,较2021年增长3.7%。其中,犬的数量为5119万只,占比为51.3%,较2021年减少5.7%,回落至2020年的水平;而猫的数量6536万只,占比为60.7%,呈持续上升趋势,较2021年增长12.6%,数量创出新高。
从猫的性格到人的需求,再到大环境的一些因素影响,都是猫犬“地位反转”的诱因。
事实上,猫咪之所以能成为受现代人类欢迎的宠物,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外形——根据生物学家的研究,人们普遍觉得拥有大眼睛、短鼻梁的圆脸是更具吸引力的,这如婴儿一般的长相特征可以促进大脑释放多巴胺,有效激发原始的照顾欲望。
这便是猫咪的样子,圆而大的眼睛,五官分布近似于人类的比例,类似婴幼儿的体型,柔软的皮毛,这些因素在心理学上则容易让人类产生怜爱,也是它给人以“萌”感觉的来源。
区别于人均别墅的欧美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人均居住面积相对较小,尤其是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讲,大部分打工人的居住单位只在数十平米。
如此逼仄的生活空间对好动的狗子来说并不友好,对养狗人也不友好,但对一个盒子就能栖身且自娱自乐的猫咪来说,空间小根本不算什么挑战。
以及,相较于一天不出门就难受的狗,高冷且独立的猫咪更是不用打工人过度操心,猫咪完全符合且适应当下的“颜值经济”和“单身经济”。
相较于大部分犬类,如果仅仅需要把猫“养活”,那么仅从主食支出这一角度来考虑,猫咪需要摄入的主食量以及花费远低于犬类。
与之相对的是,如果想要把宠物从“养活”升级为“养好”,除了吃饱更要吃好的话,犬类的花费支出同样会比猫类更高。
《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2022年中国宠物消费报告》指出,2022年,单只犬年均消费 2882 元,较 2021 年增长 9.4%;单只猫的年均消费则为1883元,较2021年增长3.1%。
病毒内容传播专家萨姆·福特把猫称为“完美的情绪画布”,因为猫的神情和肢体语言不易懂,于是有了更大的诠释空间,观看者可以容易地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在猫身上。因此,对猫的动作分析还掺杂着观看者的主观情绪,成为了一种自我映射和情感出口。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相较于活泼好动的狗子,安静独立的猫咪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的情感寄托。
与此同时,年轻人真金白银的去“云吸猫”也成为了一种大势。据媒体早期报道,头部主播“花花与三猫CATLIVE”曾自曝其主要的平台收入来自B站、头条和Youtube,粉丝近两年的收入贡献高达70万人民币。
也正是因为猫犬的地位在中国逐步得到了反转,中国似乎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猫咪经济学”。
“猫咪经济学”一词最早来源于日本,伴随着2010年起的养猫热潮,日本2015年由猫产生的经济效果约有2兆3162亿日元,一度超越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经济效果。于是,大众便模仿安倍晋三提倡的安倍经济学,将这阵风潮称为“猫咪经济学”。
在日本商界看来,“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民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一直保持高涨,因此无论涉及哪个领域,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并从中获益。
虽然中国还未形成一套足够成熟的“猫咪经济学”市场,但从目前品牌与大众对于猫咪的“热情程度”来看,在宠物经济之下,猫经济更是“钱景无限”。
站在品牌的角度而言,猫咪虽小,但蹭对了热度,反响就会足够大。比如那个一度刷屏无数的星巴克猫爪杯。
2019年,星巴克中国推出樱花系列星杯,其中,一款“猫爪杯”成为了消费者热捧的对象,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场“圣杯大战”。这款原价199元的“猫爪杯”,也一度在网购平台淘宝上价格被炒到几百甚至上千元。面对“一杯难求”,甚至被指品牌饥饿营销的情况,星巴克还特意发布相关声明,表示:“猫爪杯与之前其他新品的市场计划并没有什么不同。”
显然,“一杯难求”的原因并不是星巴克实行“饥饿营销”,而是因为这款杯子跟“猫”挂钩。
这场“圣杯大战”仿佛也让品牌们意识到了一点:人类确实无法拒绝小猫咪。自此之后,在猫咪身上蹭热度也成为了一种常规操作。
随后的日子里,无论是麦当劳连续两次推出麦当劳猫窝,还是奈雪的茶推出猫爪造型欧包产品等等,有猫咪的地方,就有流量。
除了品牌蹭热度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关于“猫”,或许正是得益于其“独立高冷”的性格,宠物行业也衍生出了更多细分服务。
猫咖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的台湾,6年后风靡日本,2011年左右,猫咖这一形式来到国内,逐渐成为一种受到创业者追捧的商业形式。
只不过,这种受到创业者喜爱的模式,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事实上,大部分猫咖都是猫为噱头揽客,其本质还是轻餐饮,前来消费更多是图个新鲜感,消费者粘性不强。猫咪也不是插上电就能用的电磁炉,它们数目有限、精力有限,因此,这对猫咖的营业时间、最大客流做出了硬性限制。
以及,面对高冷且特立独行的猫,其很难给到消费者想要的“服务”,再加之商户本身所提供的餐饮品质或是说特色有限,“猫咖”本身也极易陷入同质化难题。
对于经营者来说,在猫咖这条商业化道路上,顾客和猫咪都是难题,这一业态本身的局限性就很大,这也是大多店主都会以亏损收场。
只不过,猫奴们无处安放的爱宠之心依旧需要得到满足,伴随着宠物经济的发展,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伴随年轻一代养宠人的崛起,猫经济也在传统链条之外发散出更加精细化、多样化的业态。
魔镜洞察在《2022年宠物食品市场趋势洞察》中指出,2021年我国宠物食品市场逐渐增速恢复,呈现品类丰富,精细化、高端化的趋势。猫淘宝宠物主粮市场增速略高于宠物食品整体,作为宠物主粮中的主力产品之一,猫主粮是增速最快的细分类目。此外,从入局者角度来看,猫主粮活跃品牌数量呈现上涨趋势,品牌结构整体集中度高且趋向稳定。
与此同时,作为宠物零食中的主力产品之一,宠物猫零食是增速最快的细分类目。
近两年来,市场中不乏一些专门为“猫”诞生的品牌,专注为猫创造产品的品牌,pidan便是代表之一。
pidan产品共分为三大类:食品、用品、猫砂,各细分类目下又有10余款产品供用户选择。以猫砂为例,从基本的混合猫砂、豆腐混合猫砂到超细豆腐膨润土混合猫砂、隐血测试豆腐猫砂等,用户可以针对自己家主子的情况进行针对性选择。
当下,除了自动喂食机、智能猫砂盆、剃毛器这些入门级的智能化产品,智能烘干箱、智能项圈、冷暖窝、机器人、恒温饮水机、自动逗猫棒等等智能设备的出现,则可以除了满足宠物的基本生理需求外,进一步让他们生活得更加安逸舒适。
拟人化养宠之下,宠物们的一生也开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近两年火热的宠物殡葬、宠物保险、宠物旅游、宠物学校等便是代表赛道之一。
以宠物殡葬为例,一方面,入局宠物殡葬赛道的企业数量以及市场规模近两年都得到了高速增长。据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宠物殡葬行业资产规模约为11.75亿元;到2020年其资产规模便增长至15.09亿元,同比增长约为13.7%;截止至2021年其资产规模继续增长至17.59亿元,同比增速更增长至16.6%。
另一方面,相较于单纯的火化,涉及到“精神服务层面”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比如成立于2019年的Tianpet天宠,相较于潦草了事的手续,Tianpet天宠把重点放在人性化的预约专属服务,提高顾客的体验感的同时保留了宠物善终的纯粹。比如,品牌可以为用户提供宠物骨灰石膏雕塑,其制作的原料便是石膏粉与宠物骨灰。
而当宠物“家人化”成为大势所趋,不仅仅是宠物医疗,宠物保险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据亚宠研究院发布的《宠物行业蓝皮书:2022中国宠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基于宠物主对宠物健康的重视以及对减轻宠物医疗成本的需求,60%以上的宠物主表达了对宠物保险的消费需求,宠物保险是宠物主最愿意投资的特色服务项目。
最后,宠物同样需要仪式感,但如今,这种仪式感已经不再局限于给宠物过生日这样单一。比如,人类要过年,宠物同样要过年;出门在外,人类需要衣着打扮,毛孩子们同样要时尚出行。
龙年春节前后,“宠物年夜饭节前销量猛增120%”话题冲上热搜。据淘宝天猫宠物1月销售数据显示,“狗过年衣服”搜索量近期暴增103%,宠物年夜饭和宠物春联今年销售量“异军突起”,宠物年夜饭节前销量猛增120%,宠物春联销售额增幅489%。
小红书商业化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在日前共同发布的《小红书2024宠物行业洞察报告》也指出,当下,宠物行业有三大新趋势,分别为:科学养宠-宠物之均“研究生”、专宠专用-从大而全过渡到小而美、双向奔赴-既在意TA,也在意你的感受。
其中,“双向奔赴-既在意TA,也在意你的感受”则是指,当下的宠物行业具有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的特点,许多品牌从只服务“宠物”转向服务“人和宠物”,用贴心的设计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好感度。比如,随着“携宠出行”趋势的兴起,宠物主在户外场景下不仅希望解放双手,也开始关注“毛孩子”的时尚穿搭,对胸背、牵引绳等产品的外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宫本胜浩曾对2022年的“猫咪经济学”进行过统计,彼时,日本猫经济产业规模就已突破2万亿日元(约合1100亿人民币),远超过日本国民级偶像团体AKB48的贡献。
尽管当下,中国的“猫咪经济学”还没能像日本一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经济生态链,但在“猫犬反转”的当下,正在崛起的猫经济,已经成为宠物市场新的增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