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改革之后,农民可以养殖家禽和家畜作为副业,增加收入。从农副产品这个词就可以看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种地的收益越来越低,很多农民选择背井离乡,脱离土地,走进大城市寻找机会。
都说故土难离,有些农民不愿意外出,将养殖这个副业作为主业,成为自己谋生的生段。
挣钱了,会带动附近农民跟风养殖。赔钱了,自然无人再养。这也是农民对各种致富经不信任的原因,各种乱七八糟的养殖,大都变成致负经。上当受骗的农民不再少数,谁还相信?
80年代,农家院里家家养猪,养鸡,养羊。不仅可以改善生活,增加收入,也是农家肥的主要来源。相信许多人的童年,都对杀猪宰鸡记忆深刻。笔者小时候最盼望过年,蒸馒头,蒸包子,炸丸子,炸带鱼,炖鸡,炖猪肉啃骨头......全是美味的回忆。
90年代,粮食价格不变,种地的收益开始降低,副业养殖越来越受村民的重视。传统的养殖,大家都在养,但农村市场有限。大家开始追求特色养殖。
村民一窝蜂的开始养,不知道几代杂交的小母羊,价格还特别贵。小母羊长大了需要配种,当时配种价格炒到50元一次,还不包孕!你别嫌贵,一堆母羊在排队!
后来发现,波尔山羊虽然个头大,但吃的也多啊。而且收购价比本地山羊低,算一下收益,好像差不多,慢慢的养殖户越来越少。
这种鸭子现在也有人养殖,养大的母鸭都有5.6斤,公鸭更有8.9斤重。鸭蛋也特别大,可以作为旱鸭子养。而且这种鸭肉没有鹅肉的土腥味,肉质香嫩,特别好吃,很受村民欢迎。
过年的时候,亲戚来家里做客。现杀一只鸳鸯鸭,加点粉条满满的炖上一大锅,吃过的客人都夸好!
新世纪之后,粮价还是不变,种地的收益就更低了。农民靠种地已经无法养家糊口了,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很不安全。
当然,弊端也有,村里发生过多起恶犬伤人事件。而且很多闲汉“以狗为生”,“专业”“药狗队”,“套狗队”应运而生。
后来,大家开始流行养小型犬,倒是安稳了2年。不过,最终没有逃不过被药死的命运。
先是养殖鹌鹑,说是鹌鹑吃的少,产蛋多,蛋价贵。卖鹌鹑苗的商人还包回收鹌鹑蛋,村里很多人动心了,搞起了鹌鹑养殖。
养过后才知道,鹌鹑养殖又脏又累,最重要的是并不怎么挣钱。鹌鹑蛋销量有限,收购价格并不高。除去饲料和鹌鹑苗的成本,挣不了几个钱,还不如出去打工。
后来的兔子和鸽子养殖,命运和鹌鹑养殖一样,销路是很大问题。农民自己没有销路,只能卖给收购商,这些二道贩子拼命压价,养殖户根本无力抵抗。
慢慢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养殖,再也没人轻易尝试了。什么土元,蜗牛,蝎子,蜈蚣等稀奇古怪的养殖,更是无人问津。
村民都觉得打工最实在,出卖自己的劳工力,没有本钱,按月拿工资,完全没有风险。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收益越来越低,几千块的工资,自己都不够花,更不用说要养孩子。很多年轻人开始回乡创业,有人种果树和蔬菜,也有人搞养殖。
大家都知道种植和养殖很容易扎堆,笔者村里没有养殖户,都是菜农。隔壁不远的村子全是养鸡户,一个村子10几个养殖棚!
至于村里自家院子,倒是开始流行养“宠物”和“健康”养殖:鸽子,兔子,乌鸡。
鸽子,兔子都是为了哄孩子玩,乌鸡蛋是为了给儿媳妇和孩子补充营养,逢年过节还可以杀鸡炖汤。
当然普通的家禽鸡鸭鹅,都会养上几只,但数量都不多。全是自用,或者逢年过节杀之待客。而且为了院子的卫生,一般都是圈起来养。
那些大型的家畜,猪牛羊,都被村民无情的抛弃了,太脏了。儿孙住的新院子,肯定见不到。倒是一些老头老太太,在老院子里养上几只母羊,挣点零花钱。
庭院养殖再次沦为副业,但时代不同了,家家养猪,户户鸡鸣的“盛况”不再出现。这些,只是一代人童年的记忆。
但,生活在城市的高楼大厦,没有院子。你会怀念家乡的院子,还有哪些小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