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纪伟毅频繁往返于香港和内地,作为香港中华煤气内地公用业务营运总裁,他见证了天然气行业和港华在内地发展的每个阶段。

  纪伟毅口中的规模和成绩的确不凡。1994年,香港中华煤气(后简称“中华煤气”)以“港华燃气”(后简称“港华”)为品牌进入内地,开启了城市燃气业务拓展之路。如今,港华的业务已遍布23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拥有超过300个城市燃气项目,燃气用户从最初的几百户发展到逾4000万户。

  一路高歌猛进,港华来到了而立之年。面对国际天然气供需和价格波动加剧、国内天然气行业加速市场化,港华又将如何应对、开启新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显著拉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国家对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提出城市要逐步燃气化,城市燃气事业发展由此走上大规模应用阶段。

  1994年,当时已经有132年历史的中华煤气瞄准时机,通过与地方国资燃气企业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市场前景广阔的内地,分别在番禺、中山成立了港华燃气,从珠三角地区开始推进发展城市管道燃气事业。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但在此之前可能都要经历一段充满挑战的试炼期。改革开放之初,城市燃气在内地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只有部分城市居民、小商业使用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且使用量并不大。一定程度上说,在内地投资城市燃气业务对中华煤气来说,也是一次“冒险”。

  “我们在香港经营了很多年,也是想去寻找香港以外的投资机会,在此之前我们去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寻找过机会,最后还是选择回到内地,一是看好内地广阔的消费市场,二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投资的机会。”纪伟毅回忆,前期对各个地方的深度调研,为后来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21世纪初,伴随“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建设、城镇化发展提速、中国加入WTO及鼓励外商投资等,内外部因素叠加,中国城市燃气跨入高速发展阶段,港华也迎来厚积薄发的黄金发展期,不仅迅速建立起覆盖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燃气服务网络,供气管网总长超13万公里,且天然气销售量超350亿方,约占全国天然气销售总量的十分之一。

  而在深耕内地市场的过程中,香港中华煤气不仅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安全标准。安全,是燃气行业的生命线,不合格的燃气用具、软管等原因都是导致燃气事故的常见原因。在纪伟毅看来,港华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之一,就是将中华煤气入户燃气安全检查的标准带到内地。

  “香港人口密集,地下空间很小,所以非常注重用气安全。”纪伟毅介绍,因此一开始进入内地,港华就将入户燃气安全检查作为“标配”带入内地用户的家中。

  “我们主动上门给用户检查,确保他们用气安全,从安装、维修及检查各个环节都做到一丝不苟。”纪伟毅说。如今,燃气经营者应当指导燃气用户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并对燃气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已被纳入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

  此外,为进一步保障城市管网安全,港华又创新性地推出“车犬联动”安全巡检模式,即“北斗高精准燃气泄漏检测车+嗅探犬”的全新组合方式。不仅车辆配备目前高精度的燃气泄漏检测设备,依托北斗服务网和严谨的大数据算法,可对150米范围内进行瞬时检测,准确识别气体来源。更重要的是,当检测车确定疑似泄漏范围后,或是在一些复杂路段、偏远区域、燃气泄漏检测车无法精准定位的地方,这时经由港华专门培养训练的嗅探犬就派上用场了。

  “燃气里有特殊添加成分,犬只对此味道非常敏感,当发现疑似泄漏点,它们便用前爪连续刨动地面管网处,向工作人员发出警示,检测员随即前往检查核实,并采取修复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纪伟毅补充说,2023年杭州亚运会,港华就采用车犬联动方式做过经营区域的普查,成效明显。

  在一个行业中做到极致,往往能构建并巩固企业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但港华显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跳出本业的传统框架,寻求创新与变革。

  2020年,中国明确提出“双碳”目标,港华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肩负减排降碳的责任和使命。2021年,将香港上市公司“港华燃气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港华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围绕“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数字化、去碳化”三大核心发展战略,从单一燃气供应商向综合清洁能源供应商转型。

  如今,综合清洁能源供应商的案例成果陆续开花。2024年2月正式投用的黄冈市中心医院智能运维中心,港华为其提供了综合节能改造+能源数智化升级+能源托管运维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大数据、云计算及AI技术,可以实现对医院能耗、设备、环境、安全、运维等整体管理提升,从而达到实现监控、智能管理及能效控制。

  当然,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从燃气供应商向综合能源供应商的蜕变,不仅是对企业业务范畴的拓宽,更是对其能力与理念的全方位考验。对港华来说,以前可能只需把燃气管道为客户铺好,做好供气保障和服务就好,但现在这种标准显然不适用了。

  以一栋大楼的供暖管理为例,为了达成高效节能的目标,必须在不同时间段对供暖温度进行精细调控。这种调控不仅要求根据大楼内人员的流动情况适时调整温度,还需要在夜间等低能耗时段暂停供暖,并在次日清晨根据外部气温适时重启供暖系统,甚至在天气降温时提前启动。项目实施不仅考验着能源供应商的传统技能,更对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企业整体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适应新的服务理念,更是为了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港华还以其科技实力为底气,致力于提升服务的外延和内涵。

  在纪伟毅看来,天然气和新能源是“最佳搭档”。港华将中华煤气运营高压富氢管网的经验带到内地,让清洁零碳的氢能、生物天然气“搭车”天然气管道,从而实现为天然气用户减碳。

  比如在苏州工业园区,港华有机废弃物处理项目生产的天然气进入园区的城市燃气管网;在山东潍坊,港华参与科技部重点项目“氢进万家”,目标是在现有天然气管道中掺氢10%;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甲醇生产厂房,利用生物质以及都市废弃物转化可作为绿色船用的甲醇燃料;同时公司孵化的怡斯莱利用废弃植物油脂及农林肥料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供航空业使用——自此,港华构建起涵盖“海陆空”的低碳旅程。

  “帮助客户节能,听起来好像我们自己生意做少了,但只有能源供应得最合理、最经济,我们的事业才能做得更长远。”纪伟毅强调。

  近日,《中国新闻周刊》在京发布《致成长:企业社会责任20年发展报告》,港华智慧能源入选“责任20年”案例。

  纪伟毅强调,对港华来说,安全和保供是最重要的责任。安全是内化于心的最高准则,而保供则是外化于行的首要责任。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剧烈,天然气作为全球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巨大变化及挑战。至于中国天然气市场,在能源绿色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正成为全球天然气市场最大的增长动力。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再创新高,全年天然气消费量达39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其中,LNG(液化天然气)重卡销量爆发式增长,气电顶峰保供能力显著增强,在迎峰度夏、冬季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预测,2024年下半年,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延续宽松态势,天然气需求较快增长,LNG进口量维持增长态势。

  为保障供气稳定,港华立足于供应链安全的高度,增强自主气源统筹能力,保障供应稳定性。从集团层面,在山西、宁夏有非常规天然气液化项目;建成国家级地下储气库金坛储气库,一期项目已投运8口井,项目规划10口井,总储气量5.4亿立方米;加强应急调峰措施,2024年投产的位于四川威远的应急调峰储备基地(一期工程),待其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将成为全国规划规模最大的城镇燃气应急调峰储备基地。

  无论是保供,还是推动能源的清洁替代,减少排放,港华坚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持续服务我国的“无废城市”建设和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当ESG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也在以更加量化的方式助力企业社会责任不断进化,企业则将ESG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卷”。2024年7月,中华煤气及港华再度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并成为在行业内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评分最佳1%的中国企业。

  “总体来说,做企业其实跟做人一样,对得起股东,对得起员工,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客户。”纪伟毅认为,或许30年、50年后天然气使用很少或者没有,但能源肯定会有的,三十而立的港华正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