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恩师冯 · 卡门在信中的询问,钱学森暗自叹了一口气。的确,这一次回国,钱学森已经打算好了要留在国内。但眼下很多事情还没有定下来,钱学森想着确定之后,回美国办手续的时候再一并辞谢恩师。
1947年,钱学森回到了阔别12年的祖国,好友专程从杭州赶来迎接。坐在车上,钱学森像孩子一样,贪婪地看着窗外的事物。尽管在美国的时候,钱学森已经听说了一些中国的现状,但等他真正亲眼看到这一切,心中还是有几分吃惊和悲切。
自从日本人投降之后,上海又成了美国人的天下,浓妆艳抹的女郎坐在美国军官怀中招摇过市的场景随处可见,钱学森气愤地朝着地下狠狠吐了一口唾沫,表示自己的厌恶之情。
他万万没想到,抗战胜利之后的中国居然会是这个样子。相比于12年前,上海滩非但没有好起来,反而更加的乌烟瘴气。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钱学森悲愤不已,可当他踏进家门,见到头发花白、日渐佝偻的老父亲时,钱学森的悲愤之情又转为了痛心。12年前自己离开家的时候,父亲可不像眼前这般衰老。
1934年,23岁的钱学森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大学几年,钱学森为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了喜爱的火车制造专业,只因为在初中的时候,听到两个农村学生说自己从未见过火车。
那个时候的钱学森想法很简单,只是一心想要成为一名工程师,设计出更多的火车让农村的大人孩子也能享受到这一交通工具。
可真到了上大学以后,钱学森眼看着学生们纷纷跑到美国学习先进科技,以学成之后报效祖国,钱学森不禁也动起了出国留学的心思。在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后,钱学森开始对美国的航天事业产生了兴趣。
火车固然重要,但作为新一代的知识青年,只有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让祖国腾飞助力。
由于美国放弃了战争赔款,给当时中国的年轻人创造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庚子赔款留学生”成为当时的热门名词。钱学森为了抓住这个公费留学的机会,先考取了清华大学的飞机设计专业,经过短暂的学习后,被安排到杭州飞机场实习。
当看到飞机场上满是国外落后的产品时,钱学森更加笃定去西方学习航空制造的念头。对于儿子的这一决定,钱学森的父母尽管心中万般不舍,但最终还是同意了。临别前,父亲为钱学森准备了一套中国传统典籍,母亲则塞给他一块自己亲手绣有荷花的手帕。
“爸爸妈妈,我走了,你们多保重!”原本钱学森打算给父母磕头告别,可又担心体弱多病的母亲更加伤心,便改为鞠躬。话还没说完,母亲一把将钱学森搂在怀里,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搂着他。
在父亲的催促下,钱学森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母亲,头不敢回地拎着行李就走。他不会想到,这一别就是和母亲的永诀。
1935年9月初,钱学森到达美国,直接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报到。尽管人生地不熟,但钱学森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的学习氛围,整日泡在图书馆中,徜徉在航空知识的海洋之中。
就在钱学森孜孜不倦认真学习的时候,父亲的一封来信彻底改变了钱学森的世界,钱学森的母亲去世了。悲痛不已的钱学森放下手中的书本,踉踉跄跄跑到河边,一边落泪一边回忆母亲的点点滴滴。
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出生在杭州一户富商之家,从小就展现出在数学上的天赋,记忆力和计算能力超群,而且喜欢诗词。因此在钱学森出生之后,章兰娟就让儿子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经常给他讲一些古代英雄的故事。
在母亲的熏陶下,钱学森对民族灿烂文明无比崇敬和热爱,同时也激发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除了教授文化知识以外,章兰娟还以言传身教引导儿子成长。当时钱家周围很多缺衣少食的穷困人家,每到隆冬时节,章兰娟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些邻居,钱学森也从母亲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底层人民的疾苦,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母亲对于钱学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没有母亲的谆谆教诲,钱学森可能不会有之后那样高的成就。因此母亲的突然离世,让钱学森感觉自己的天塌了一大半。
在河边哭到了天黑,钱学森又踉踉跄跄走回了宿舍,拿出临走前母亲塞进自己手里的手帕,小心翼翼地抚摸着上面母亲亲手绣的荷花,泪水又开始汹涌而出。泪眼中,钱学森伏在书桌前绘出了一幅心目中母亲的肖像,然后将它挂在了案头,时刻缅怀母亲。
洗过热水澡,吃过晚饭以后,钱学森和父亲躺在一张床上,听父亲讲述母亲去世时候的情景。
章兰娟去世前的那几天,天一直阴沉沉地下着雨,就在她将要离世的时候,天突然放晴了。章兰娟似乎预感到了什么,睁开双眼颤巍巍地说道:“天晴了,学森该——该回——回来了!”
“是啊,天放晴了,飞越太平洋的新航线马上就要开通了,你可千万要等儿子坐飞机回来呀!”钱学森的父亲在一旁说道。章兰娟听了丈夫的话,吃力地点了点头,然后交代丈夫要好好照顾院子里的荷花:
听着父亲的讲述,钱学森早已经抽泣得说不出话来。关于荷花,其实是钱学森出生的时候胎位不正,导致双脚先落地,按照民间的说法,这种姿态出生的孩子叫做“踏莲而生”,将来必成大器。
章兰娟出身名门,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这些民间的说法并不相信。可自从儿子出生之后,章兰娟对于荷花却越发钟爱,家里的池塘中种满了荷花,棉被、手绢上也有她亲手绣上去的荷花。
在钱学森的印象里,小的时候一到夏天,院子里就满是荷花的的清香。可如今荷花仍在,自己和母亲却已经是阴阳两隔。
第二天一早,钱学森前往世伯蒋百里家中拜访,再度见到了自己的“干妹妹”蒋英。蒋英是蒋百里夫妇的三女儿,5岁过继到钱学森家,改名钱学英,后来蒋百里夫妇“反悔”又要了回去,章兰娟在蒋英离家前提出要求,将来要蒋英给自己当儿媳妇,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
在两家父母的撮合下,钱学森和蒋英相互之间逐渐产生了情愫。后来钱学森去了美国,蒋英被家人送到德国学音乐,在钱学森回国的前一年,蒋英因父亲病逝,提前回国陪伴母亲。
拜访完蒋百里的夫人后,钱学森满脑子都是蒋英优美的歌声。几天之后,钱学森又受邀去看了蒋英的个人演唱会,看着台上熟悉的人,钱学森萌生了向蒋英求婚的冲动。
回到家之后,钱学森和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父亲拿出一个精致的首饰盒交给钱学森,钱学森打开一看是一副珍珠耳环。这副耳环是章兰娟的陪嫁,在去世前章兰娟再三叮嘱丈夫,一定要亲手交到儿子手中,那是自己给未来儿媳的礼物。
没过两天,钱学森又来到蒋家,当面向蒋英求了婚。在两家的操办下,钱学森和蒋英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婚礼。按照母亲的遗愿,钱学森将那一副珍珠耳环亲自给蒋英戴上。
这一次回国,钱学森除了看望家人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能够有机会留下来,为祖国做一些贡献。尤其在和老友彻夜长谈,了解了一些老同学的困境和国内的情况后,钱学森要留下来的信念更加坚定。
因此趁着这一次回国的机会,钱学森应邀前往几所大学做演讲,宣传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少有远见的人听过钱学森的演讲后,纷纷拜托胡适出面将钱学森留下担任上海交大校长一职。
然而,在上海交大将拟委任钱学森为校长的提案上报教育部之后,以钱学森太年轻为由严辞拒绝。眼看着统治者的黑暗和腐朽,钱学森想要留下的心彻底死了,给恩师回信之后,钱学森和蒋英拜谢父亲,再度登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原本钱学森觉得下一次回国肯定用不了12年,但他没想到下一次的回国之路居然如此曲折……
钱学森回到美国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美国政府对于钱学森在二战中的贡献极尽溢美之词,但钱学森对于这些荣誉和褒奖却泰然处之。没过多久,由于恩师和学校之间的芥蒂,钱学森跟随恩师辞职到加州理工学院任职。
来到新的工作单位,钱学森继续从事他感兴趣的研究,并带领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研究之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钱学森带着蒋英专程到华人街买了月饼,和中国留学生一起共度中秋节。席间钱学森劝说学生们有机会就尽快回国尽力,并表露自己等到孩子出生,也将动身回国。
然而,就在钱学森夫妇积极为回国做准备的时候,美国居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开始对他们进行迫害。
在苏联第一颗爆炸之后,英国人声称一位科学家将的许多交给了苏联,同时美国参议员也宣称掌握了一份在国家部门工作的员名单。钱学森就是在这股风潮中遭到追查。
刚开始钱学森只是被要求揭发一个化学研究员,并暗示这样可以保全自己。在钱学森断然拒绝这样的无理要求之后,美国政府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钱学森,不但吊销了钱学森的资格证书,还对外宣称钱学森1947年重返美国属于非法入境。
当时钱学森已经为全家买好了回国的机票,并向美国政府递交了辞职报告,结果美国政府坚决不同意,并且勒令有关部门坚决不能放走钱学森,还说出了那句世人皆知的话:
很快,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就找上了钱学森,告诉他不得离开美国。无奈之下,钱学森一家只得留在加州理工学院,所托运的行李还被迫接受调查局的仔细检查,行李中的一些纸质材料被认定为带回中国的重要情报,钱学森也被认定为来自中国的间谍。
事实上,钱学森行李中的纸质材料,不过是一些教科书、笔记和他自己写的文章。没过多久,钱学森就遭到美国政府逮捕,蒋英和两个孩子还受到了美国特务的监视。
得知钱学森一家无端受辱的消息后,全世界的知名人士纷纷致电美国当局,谴责他们迫害科学家的暴行。远在欧洲的冯 · 卡门听说自己的学生被捕,立即中断访问赶回美国,联络各方面人士向移民局提出抗议。
在恩师的四处奔走下,加州理工学院的师生募集了1.5万美元的保释金,将钱学森保释出狱。短短15天的时间里,钱学森受到了非人的折磨,体重直降近15公斤。
尽管钱学森已经被保释出狱,但被美国政府软禁在家,同时美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让美国当局更加害怕钱学森回国。美国特务人员经常无故走进钱学森家,大摇大摆坐在沙发上吸烟喝饮料,甚至家中的每一通电话都会遭到特务人员的盘问。
钱学森被美国政府扣留的消息传到上海之后,钱学森的父亲担心得吃不下饭,想要写信又怕被美国当局扣压,但不写信心中又十分憋闷。考虑再三,钱学森的父亲还是决定给儿子写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关心。
经过无休止的审讯、检查,钱学森不是中国间谍已经天下皆知,美国人虽然承认了这一事实,但仍然对钱学森的回国路设下了重重阻挠。
1955年,钱学森从报纸上看到中国五一节的报道,这条报道所配的照片,让钱学森看到了父亲的旧交陈叔通。和妻子商量之后,钱学森决定给陈叔通写信,并托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将信寄回国内。
陈叔通接到钱学森的求救信之后,立刻去拜访了周总理。在中美两国大使级的会谈上,王炳南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俘虏为条件,要求美国政府释放钱学森回国。
在王炳南的质问下,美国大使百般抵赖之后,无奈表示会对此事认真调查。迫于各方压力,在会谈后的第三天,钱学森接到了准许离开美国的通知。
钱学森夫妇收到通知后担心夜长梦多,当即订了最早回国的船票。临行前,钱学森向恩师冯 · 卡门辞行,冯 · 卡门听说后半天没有说话,沉默了许久才痛惜地说:“美国当局干了一件愚蠢的事情,他们把一位最出色的火箭专家奉送给了中国。”
1955年9月,钱学森一家终于登上了回国的邮轮。由于美国当局的迫害,钱学森一家只能买到三等舱的船票,当船驶入公海后,同船的留学生向船长抗议,钱学森一家才被安排到头等舱。
邮轮靠岸之后,钱学森一家经香港来到深圳,中国科学院的特派代表和广州市政府领导早已经等候在那里。看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又回想起1947年那次回国的经历,钱学森激动得语无伦次:
当火车缓缓驶入上海站,钱学森在人群中一眼就发现了老父亲的身影。相比于九年前,父亲的身体越发佝偻。在上海休息了两天,钱学森带着一家人赶回杭州老家给母亲扫墓,站在母亲的坟前,钱学森再度泪如雨下,20年过去了,他终于实现了母亲的遗愿,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郭梅,张宇著. 钱学森传:平凡造就的伟大.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01.
[3]黄禹康.钱学森之母的教子之道[J].当代老年,2008,(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