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时期,并不是所有的红军都参加了长征,也有一部分红军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这部分红军也被称为南方八省留守红军。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部分留守红军接受改编,成立了新四军,继续在我党的领导下投身抗日救国的烽火狼烟当中。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是当年留守红军中的一员,他的名字叫刘培善,新中国成立后,刘培善长期在福州军区工作,担任了福州军区第二政委等职务,并被授予中将军衔。那么,刘培善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刘培善出生于1912年,湖南茶陵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期,刘培善积极追求进步思想,向往线岁的刘培善参加了家乡的少先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9年,刘培善加入了红军,也是参加红军的这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我党。

  参加红军后,刘培善主要活跃在湘赣根据地,担任了湘赣红三师第三团政委、湘赣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务,期间,他参加了建设湘赣根据地的一系列战斗,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指挥经验,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优秀指战员。

  长征时期,刘培善留守湘赣根据地,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他在湘赣边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战火的考验下,刘培善越发坚定了内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他坚信只有我党才能拯救中国,只有我党才能带领广大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抗日战争期间,刘培善加入了新四军,活跃在南方抵抗日本侵略者。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刘培善进入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担任了政委一职,当时抗日战争恰好进行到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但刘培善没有对抗战事业灰心,他紧跟组织的步伐,认真做好军队的政治工作,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刘培善继续留在华东战场战斗,担任了华野第十纵队副政委、政委等职务,参加了解放华东战场的一系列重要战役,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是华东战场胜利的功臣之一。渡江战役后,刘培善继续南下,参加了解放福建的战役,并在福建解放后留在当地工作,致力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新中国成立后,刘培善担任了福建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1955年,43岁的刘培善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55式军衔”的中将。1956年,福州军区成立后,刘培善改任福州军区副政委,一段时间后他又担任了福州军区第二政委,并以第二政委的身份主持过一段时间军区的政治工作,为福州军区的全面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十年浩劫开始后,刘培善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时代的旋涡当中,1968年,他被派到江西省军区执行支援任务,期间受到江西省造反派的冲击,并被关押起来,失去了自由。幸亏在南京军区的解救下,刘培善恢复自由,不久后,他又被派到北京参加会议,到北京后,他继续受到批斗,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5月8日,56岁的刘培善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此后刘培善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78年,福州军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缅怀这位革命先烈。值得一提的是,刘培善的妻子名叫左英,曾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是一名副省级干部。刘培善的两个儿子分别是刘胜与刘晓榕,两人长大后都参军入伍,并被授予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