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姐妹问:为啥孩子课文背了、听写满分、日常作业不出错,到了考试问题就暴露了,阅读、写作能力欠缺,丢分严重。

  知道嘛?生字、课文、古诗词,只是语文学习这座冰山露出的一角,隐在水面下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才是语文的底层核心能力。

  要培养底层核心能力,得学会“把书读厚”,怎么把书读厚呢?简单说,就是多拓展阅读。

  比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孩子们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途径,回过头来再看课文,能把脑海中的知识和眼前的文字结合起来,会更好理解“蒲公英的降落伞、苍耳带刺的铠甲”。

  比如学古诗,了解诗人生平、所处朝代、写诗时经历了什么,自然而然能感知到这首诗的情感意义。

  当然,阅读过程中文字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也会同步提高,这点年级越高越往后越明显,这也是为啥,我们常说要陪养娃的阅读习惯。

  有人可能会说,孩子不爱看书怎么办?看纪录片啊,好的纪录片也能带娃领略文化,增长见识。

  为了帮孩子更好理解语文课本上的知识,我们对照着1-6年级的小学课本,找到了40多部备受好评、适合孩子看的纪录片(篇幅有限,文章只介绍了一小部分)。

  记录下动物宝宝探索世界的有趣时刻,可爱的小刺猬、好奇的企鹅雏鸟、有趣的海豹幼崽。软萌有趣的动物宝宝,保管孩子们会很喜欢。

  揭秘动物们的小秘密,家里的猫猫狗狗是如何出生的?哪些动物是从蛋里出来的?长颈鹿为什么有长脖子...好多娃想知道我们不一定有答案的问题,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

  通过乌鸦巧妙地利用鹅卵石喝到罐子底部的水的故事,教会孩子科学方法的步骤:观察、假设、实验和评估,很适合当孩子的科学启蒙片。

  超级惊喜!BBC镜头记录下的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存之战,完全颠覆了我们对自然纪录片枯燥的刻板印象。

  更是被称为“全球首部沉浸式聚焦植物的纪录片”,从沙生植物到高山植物无所不包,带我们了解超乎想象的植物世界。

  将古诗词融进动画,每一帧都很美,讲述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背后的故事,很适合孩子们看。

  讲述成语基本释义、背后的历史故事,比如: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音乐家公明仪……既能学到成语又能历史启蒙,一举多得。

  每集介绍一种野生动物,从动物的外形特征到生活习性、成长和繁殖等,看完孩子能收获跟多动物知识。

  BBC制作,大卫·爱登堡执导并解说,从南极到北极,从赤道到寒带,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把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呈现在世人面前。

  在微距镜头的带领下,完整看完爬山虎从种子到攀爬,再到爬满整个墙壁的生长过程,直观看到爬山虎独有的美。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 故事一个比一个神奇,带领小朋友漫游山海奇境,顺带还可以从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

  以餐桌美食为切入点,通过古代人爱吃的一些代表性美食,给孩子们讲述了与之相关的文人趣事和历史典故的由来,内容有趣又寓教于乐。

  求偶的小鸟在水面上跳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复杂舞步,表示忠诚;鱼使用鱼鳍飞翔,摆脱猎食者的追捕……动物世界中难得一见的捕食、求偶和育雏行为,BBC出手高质量奉上。

  新华社CNC推出的大型记录片,历时两年,英国主持人江森海跨越中国二十四个省市,北至漠河,南至三亚,寻找二十四节气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为全球观众讲述中国二十四节气的故事。

  包含了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刘震云的《延津》、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毕飞宇的《苏北水乡》等,还原了他们的童年往事和创作历程,揭示了他们如何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文学的故乡。

  讲述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全方位揭秘一些传统的宫廷建筑工艺,以及如防火、冷库等宫廷生活细节,比如故宫为啥是红色的?为啥房东总是站着一些小狮子?住在故宫里的人也会吃冰棍吗?……

  除了历史,孩子们还能学到美学教育、传统艺术、科学常识,看完之后一定会大呼过瘾!

  9.6分的宇宙探索纪录片,深入浅出地讲解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史,能强烈激发孩子对于科学精神的崇敬与向往。

  加入了手绘、漫画、动画、3D建模等等形式,整体讲述非常生动,更利于孩子们的观看。

  姐妹们有商品、育儿等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大管家”,她贴心又靠谱,包解决,包满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六年级学生在宿舍坚持锻炼,练出八块腹肌惊呆老师,“每天都锻炼,很有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