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咬合力、速度都是犬类中顶尖的,骨头密度是普通犬的3倍以上,加上天生痛觉神经迟缓麻木,在战斗中即使处于遍体鳞伤的下风时,仍能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因此有“斗犬之王”之称。

  比特犬又名美国比特犬、比特斗犬等。比特犬之所以能够排为群雄中的“老大”,主要是因为其异乎寻常的勇猛性格和无与伦比的战斗力。这种“斗犬之王”简直是为斗而生、为斗而死!只要主人一发出指令,它们便会在第一时间扑向敌人,甚至投入“自杀式战斗”也不眨一下眼!

  比特犬的耐力、咬合力、速度都是顶尖的,骨头密度是普通犬的3倍以上,发达的肌肉如钢铁般坚硬,打持久战時其意志力如此不屈不挠,一投入战斗其惊人的爆发力犹如火山喷发,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不怕流血、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即便战输、战死了也不认输,不逃跑,而会仍然死死地咬住敌人)。更奇的是其天生痛觉神经迟缓麻木,这便可能使其在战斗中即使处于遍体鳞伤的下风时,仍能奋不顾身地勇往直前。

  从外形看,比特犬与其它斗犬相比也并不见有多少优势,但其体质却是超一流的,几乎从不染病。此外毛短、皮厚、骨硬(几乎不会骨折),伤口自愈能力极快。

  比特犬既是天生最强壮的搏击格斗犬,也是极优秀的家庭护卫犬,看家护园跟打斗一样兢兢业业、勇敢忘我。当年在英国,庄园主们常常训练比特犬看家,据说一条比特犬可顶过3个男性仆人。在南非,在种族歧视最为猖獗、社会极度不稳定的年代,有钱的白人也常常养着比特犬,用以提防敌对黑人可能的袭击。在美国,则有一些富豪权贵专门训练比特犬当保镖犬,这说明比特犬并非一味好斗,而同时也兼备杰出的顺从性以及高智商和高情商。

  比特犬的历史并不十分悠久,据说起源于仅仅几个世纪以前在英国贵族或平民中都十分风行的斗熊和斗牛活动。在一块开阔的广场的中央,有一头被拴住,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能自由活动的成年的熊或牛,然后根据情况放入数条斗犬。当熊或牛被斗犬激怒时,即会疯狂反扑,其巨大的身躯往往使斗犬只有招架之功,故到了最后,发起攻击的狗反倒往往身负重伤甚至奄奄一息。特别是那些凶猛的大型獒犬、猎犬,因体型过大、反应过慢而遭到疯狂的熊或牛的猛烈攻击而往往遭到致命伤。由此斗牛爱好者们便起了培育专门斗牛的犬的念头。他们企图依靠选种、淘汰和杂交方法,繁殖出一种体型小、动作灵敏,但仍然保持了獒犬的凶猛斗性的斗牛犬,其最主要特点即是:丝毫不畏惧比自己体型大好几倍的对手。

  不过好景不长——后来英国皇室命令禁止“血淋淋”的斗熊和斗牛活动后,这些斗牛犬也都便“下岗”了。但最终峰回路转:又有人另辟蹊径,发展出一种狗与狗对决的斗狗活动。于是,随着斗狗活动的盛行,昔日的斗牛犬又有了用武之地,摇身一变为“斗狗犬”。

  当时在不列颠群岛上还流行着另外一种凶猛的小猎犬——梗犬,其敏捷、聪明和凶猛,正好和原“斗牛犬”的勇猛相辅相成。通过原“斗牛犬”与各种类型的梗犬杂交,一种勇猛、强壮、灵活而且速度非常快的“斗牛梗犬”便诞生于世,这便是今天的比特犬的雏形。

  土佐斗犬是日本土犬与西方斗犬杂交的后代,骨架粗壮结实,性格凶猛,动作灵敏,成年后体重可达60公斤,即使在打斗时也不爱吠叫,因而西方人戏称之为“沉默杀手,但它对主人和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很温顺。

  日本最著名的斗犬,因发源于日本的土佐地区而得名,原本用以猎杀野猪,体型并不很大。公元1854年起,培育者开始系统地引入众多西方斗犬与其杂交,其中包括英国斗牛犬、德国向导犬,大丹犬以及圣伯那犬等等。渐渐,经“欧化”的新土佐斗犬体型越来越大,体格越来越壮硕,性格更加凶猛,动作也更为灵敏。

  二战期间日本因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而国内食物匮乏,日本政府由此而严令民间不得饲养犬只,故土佐斗犬几近绝种,二战结束时仅残存10只。经过休养生息,种群才得以恢复。

  土佐斗犬骨架粗壮结实,成年后体重可达60公斤左右,头大且顶部平坦,嘴宽、颚部肌肉尤为发达,牙齿尖利,耳朵悬垂,颈部粗壮,皮肤光滑松弛,喉部有垂肉,尾巴有力,足趾粗大,皮毛短硬浓密,颜色有多种,如红色、混入金色的茶色、黑色、白色带红斑等,以红褐色为最优。值得一提的是,土佐斗犬在日本国内外都往往并不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由于体力和耐力均好,常常还被当作货物搬运犬使用,而且干苦活时踏踏实实、毫无怨言。

  土佐斗犬性情的另一面是安静,即使在打斗时也不爱吠叫,因而西方人戏称之为“沉默杀手”。或许因为英谚称“不吠的狗最爱咬人”,英国一直明令禁止饲养这种具“潜在侵略性”的犬种。不过其实在强悍的外形下,它对主人和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很温顺,也能与客人友好相处。

  日本常常举办土佐斗犬锦标赛,场面和规则竟然都与相扑相似。入场时对决的狗用真丝绳子牵引,披挂着五彩斑斓的刺绣战袍。比赛中吠叫和咆哮的狗就会被认为犯规而失去比赛的资格,如出现哀鸣或逃跑,即被认定为认输。有时被判定获胜的土佐斗犬不一定是进攻主动、频繁、猛烈的一方,相反却可能凭着自身的“精神风貌”(由专业裁判判定)而取得最后胜利。得胜的土佐斗犬的最高级别的头衔是“横纲”,与相扑冠军的荣誉称号相同。如果两只犬越战越勇且不杀死对方,这种战斗往往更令日本斗犬爱好者称道。这与美国的斗犬比赛完全相反,在美国一只犬速战速决并咬杀死对方则被视为“英雄”。

  杜高犬是阿根廷人为猎杀猛兽美洲豹和美洲狮而培育的,据说,单独可以杀死野猪,4只一起可以击败美洲狮。杜高犬活泼、安静、聪明,对主人和主人的客人友好;作为猎犬或守卫犬,则凶恶、无畏、嗜血甚至杀气腾腾。

  阿根廷杜高犬又名阿根廷獒,是南美培育的少数猛犬品种之一。20世纪20年代,阿根廷人为猎杀猛兽美洲豹和美洲狮,用西班牙斗犬、西班牙獒、大丹犬,牛头犬、拳师犬与本地猎犬交叉杂交,最终培育出历史上最凶猛最灵巧的猎犬:阿根廷杜高犬,当时主要用于群猎和有钱人的狩猎比赛。

  杜高犬头骨庞大坚实,颌强劲有力,为了使犬具有攻击性体型,宽大的耳郭被截短了。杜高犬肌肉强劲有力,身体各部比例匀称,与高大的身材配合得非常和谐,步伐坚定轻盈,还具有相当强的爆发力和攻击力,与猎人和同伴合作、配合的意识也很强,据说单独可以杀死野猪,4只一起可以击败美洲狮,5只联手就可以猎熊。后来,随着斗狗在南美的兴起和流行,杜高犬又成为斗狗的最佳选择。

  而时下,杜高犬则被世界各地不同行当接纳,担任的工作五花八门,其中有:为德国警局当警犬、缉毒犬、搜索犬和救援犬;为瑞士金库、银行当守卫犬;为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盲人、老人当导盲犬或伴侣犬;为加拿大森林保持生态平衡而参与猎杀泛滥成灾的野猪或驼鹿……也许世上没有哪个犬种能胜任如此之多的工种!

  杜高犬全身纯白,皮毛光滑闪亮,体格硕壮,兼具高贵和俊美气质,从外表看不出一点点儿潜伏于其内心深处的“杀手”之凶。它还擅长跟人交流,有保护家庭和房屋的天性,参与家庭活动时,能跟所有家庭成员,包括其他宠物快乐相处。在拥有杜高犬的千家万户中,晚餐后常常可以看见温馨的一幕:全家人在客厅看电视,而杜高犬犹如一个白衣天使,安静地躺在主人的脚下。

  有人说,在所有种类的猛犬中,杜高犬的性格具有最明显的两面性:面对主人和主人的客人,它是活泼、坦诚、谦逊、友好、安静、聪明的,甚至懂得为了取悦主人而尽量克制自己不过分吠叫;然而作为猎犬或守卫犬,它又可能是凶恶、无畏、嗜血甚至杀气腾腾的——因为它具有足够的智商明白自己的使命,而且还会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奋不顾身。

  高加索犬的外观很像熊,最重可达100公斤。它是一种有勇有谋、意志坚强的护卫犬,对主人温顺服从,懂得如何轻咬落伍的羊的后腿催促其前进,一旦对敌人发动攻击则凶猛强劲、迅速果断。当时的苏联将其当做国宝级物种而被限制出境。

  顾名思义,高加索犬原产于苏联高加索地区的车臣,600多年来一直为高加索地区(还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达吉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等广大地域)的游牧部落担当称职的牧羊犬。至于其起源,多数人认定其是藏獒的后代,或是与藏獒同属于在亚洲起源的另一种巨獒。

  当今高加索犬的祖先们,世居于分割欧亚大陆的高加索山脉,那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寒冷高原以及糟糕的生活环境,锻炼出它无所畏惧、坚忍不拔的性格。高加索人常常将他们的狗养在屋外,而不管露天零下30摄氏度的超低温或整晚的狂风呼啸。作为牧羊犬,它们被训练得既稳重可靠又强壮凶悍:不能对人和家畜有敌意,懂得如何轻咬落伍的羊的后腿以催促其赶上大队伍,而一旦遇上狼群,它们一定会有足够的勇气和智力保护羊群免遭敌人的袭击。它们尽心尽责,而且可以说不计报酬:主人因条件有限,常常没有食物供应给它们,故它们还须自行猎取老鼠和兔子之类的小动物果腹。

  由于深居偏僻山区,加上当年苏联将其当作国宝级物种而被限制出境,冷战结束之前竟少为世人所知。1969年高加索犬来到东德,作为边境巡逻犬沿柏林墙巡逻。1989年柏林墙被拆,“失业”的7000只强壮的高加索犬大多被送给德国普通家庭豢养,从此便开始走向世界并被外界所熟识。

  高加索犬的外观很像熊:魁梧的身体(最重可达100公斤)、楔形的头部、深陷的眼睛里梦幻般的眼神以及超长的毛发,因而高加索牧民常常戏称之为“熊犬”。高加索犬是一种有勇有谋、意志坚强的护卫犬,对主人温顺服从,天生的警惕性和领地意识会使其随时保持高度警觉。高加索犬的性格是淡定甚至是冷淡的,但一旦发现畜群、主人或财产遭到敌人侵犯时,发动的攻击不仅凶猛强劲,而且迅速果断。

  它还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敏的嗅觉,任何细节只要发生细微改变都可以引起不安和吠叫,尤其在夜间。由于狼群多在夜间行动,高加索犬夜间特别警觉——它们喜欢在羊群边趴卧,看起来像在原地打瞌睡,但只要出现一点异动,它们便马上会竖起耳朵,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扑向不速之客。

  高加索犬的毛色可谓五彩缤纷:深灰、浅灰、银灰、微红、纯白色、奶油色、浅黄褐色、茶色或者红茶色、黄褐色、黄色等等不一而足,还可能带有白色斑块、条纹花斑或者白色带灰色斑块。

  藏獒是公认的最古老、最珍稀、最神威的大型猛犬。它勇猛善战,有“两头藏獒可打败一只雪豹”之说,但实际上这只是溢美的讲法,并不准确,因为在关键肌肉结构上,它远不如雪豹发达。而在世界猛犬的工作服从性和智商的排名中,藏獒仅列第46位。

  藏獒培育自青藏高原,被人类驯化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藏獒像狮非狮,似虎非虎,独具高贵的王者霸气,是举世公认的最古老、最珍稀、最神威的大型猛犬,故被誉为“东方神犬”和“天狗”。

  在西藏有关藏獒的神奇传说中,它常常被形容为“保护神”之化身。对主人忠心耿耿的天性,使其在历史上不仅是游牧民族的最佳守护犬,而且也被认定是达官贵人的最佳保镖犬。不过在西藏以往的农奴主社会里,不要说农奴,连牧民也被严格规定无权饲养藏獒。

  有关藏獒的最早文献来自于马可·波罗的游记。公元1257年,他在四川第一次遇到藏獒,称之为“金丝兽”,在他笔下,这种巨犬“硕大如驴,奔跑如虎,吼声如狮,且威风凛凛”。

  藏獒因为生活地区的不同,在外观上也有差别。其中品相最优的出于西藏那曲地区:茂密的鬃毛像非洲雄狮一样威武,浑身充满一种粗犷、剽悍之美。还有一种藏獒出于青海地区,相比之下略逊一筹:几乎不长鬃毛,也不及前者雄壮威风。

  据张亚平院士研究小组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的论文称,藏獒很可能是中国东南部驯化的家犬向西迁徙到青藏高原的。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李艳解释说,在青藏地区,除了藏獒,还有藏狗,而它们只不过是土狗进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这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九狗出一獒”的说法。由于藏民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只有那些能承受恶劣气候条件,具备耐饥劳、抗瘟病能力的藏獒才能生存下来。在自然选拔的基础上,藏民又对藏獒进行了人工选择,在群体中选择体大健壮,凶猛忠实,善于牧牲的个体,即“留强不留弱,留大不留小,留雄不留”,雌雄比例大约在1:20左右,其余的大都被抛弃了。

  让国人多少感觉不解的是,为何藏獒未能被世界犬业联盟列为第一,或至少前三名。有专家解释说,“一头成年藏獒可战胜四只狼,两头可打败一只雪豹”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实际上,在关键肌肉结构,如前肢和颈部肌系上,藏獒远不如豹发达。藏獒的头骨虽然比狼的粗壮,但无法与豹相比。豹的犬齿也远较藏獒发达。藏獒的犬齿,从比例上看尚不如狼。

  此外,世界犬业联盟对各犬种工作服从性和智商的排名显示,藏獒仅列第46位,有时的表现相当“有勇无谋”,甚至频频犯错,这也可能在评选中导致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