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abdovirus),人类感染通常由于被动物咬伤和抓伤后被病毒感染。狂犬病毒对神经组织具有亲和力,感染后会以12~14毫米/天的速度向上移动并达到脊神经节,并导致包括局部感觉异常以及发热、倦怠等不适(前驱症状);此后,将以200~400毫米/天的速度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唾液腺,并产生神经系统症状(狂犬病发病)。
狂犬病发病后病死率近乎100%,因此这个弹状病毒堪称“弹无虚发”。即便少数病例能够存活,但这么多年全球累计仅记录了不到30例(甚至可能证据不充分的)的狂犬病患者存活,而且在全球每年约59000名狂犬病患者死亡的数据面前,存活病例数量可以说非常微不足道。
很多人一听到狂犬病,脑海里立刻浮现的可能是一只满嘴流涎、眼神凶狠的恶犬。但事实上,猫、蝙蝠、浣熊、狐狸等哺乳动物都可能感染并携带狂犬病毒,只是狗和猫是导致人类感染狂犬病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中国导致人类狂犬病病例的动物中,犬类占95%,排名第一;猫排名第二,所有人类狂犬病病例中的4%与猫有关,其中大部分是由猫咬伤或抓伤引起的。
那病毒如何传染呢?当狂犬病毒感染宿主后,病毒会逐步蔓延到唾液腺,从而导致猫的唾液中存在病毒。当被猫咬伤,或被猫舔过并沾有带病毒唾液的爪子挠伤后,病毒就会进入伤口导致感染,进而引起发病。
因此,被猫抓伤或者咬伤,也要第一时间判定患病风险,并尽快采取合适的处置措施。
对于封闭饲养且没有机会接触外界野生动物的猫(比如在楼房房间内饲养)而言,由于没有接触病毒的机会,因此不会感染狂犬病毒。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被咬伤或者挠伤,也无需接种狂犬病疫苗。
由于流浪猫、散养猫存在因接触外界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动物导致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因此被散养猫或者流浪猫致伤,那么需要考虑感染风险,这种情况下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或许有人会问:如果我家收容或收养的野猫或散养猫把我抓伤或咬伤,那么是否有必要接种疫苗?答案是:接种疫苗。
因为猫感染狂犬病毒后,平均潜伏期为2个月,但可能为2周至数月,甚至数年,当猫出现任何无法解释的攻击行为或突然的行为变化都必须被视为疑似的狂犬病。
因此,我们不用担心从小就在家里长大且封闭饲养的家猫得狂犬病,而自由或被收养的散养猫、野猫都可能存在携带狂犬病毒的风险。
狂犬病一旦发病,那么几乎100%死亡,因此在可能存在感染狂犬病毒风险的情况下一定要进行规范处置。接下来,将综合国内外的官方建议 对需要做的动作逐一进行说明:
(3)Ⅲ级暴露:单处或多处被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被唾液污染黏膜(舔舐)、被舔舐破损皮肤、直接接触蝙蝠的暴露(严重暴露)。
2.伤口冲洗:用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专业冲洗液)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约15分钟,如果可用,应使用杀病毒剂(如聚维酮碘溶液)冲洗伤口。
3.使用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根据伤口情况,使用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及相关使用方案可具体参见下图:
此外,如果出现特殊情况还是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给出专门的处理,比如在面对较深伤口冲洗时,医务人员可用注射器或者专用冲洗设备对伤口内部进行灌注冲洗,做到全面彻底清洗;而对于HIV感染者或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则需要根据治疗情况分别处理。
当然,除了狂犬病之外,猫抓咬伤还可能导致多杀性巴氏杆菌、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以及引起猫抓病(Catscratchdisease,CSD)的汉赛巴通体感染,因此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置和消毒非常重要!
由于猫(除了猫外还有狗和雪貂)在狂犬病发病后10天内必死 ,因此国际上有一种观察方式叫做“10日观察法”,即:如果动物在致伤后的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在可能接触时,其唾液中没有狂犬病毒,伤者无需接种疫苗或被动免疫制剂。
千万注意:10日观察法不是受伤后不打疫苗,而是一边打疫苗一边观察满10天!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难以观察到的野猫,以及除了猫、狗、雪貂之外的其他动物。
最后希望提醒大家的是,狂犬病不仅有人用疫苗,猫和狗也可以通过定期接种动物狂犬病疫苗降低风险,小猫在12—16周龄即可接种。
今天是狂犬病日,可能有人会问:狂犬病日不是应该说狗狗吗?为什么软萌的猫咪也和狂犬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