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无此业务号码”,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拨打殡葬电商品牌“彼岸”的24小时服务电话,得到这样的回应。还是近日,“彼岸”的网店和在北京的三家连锁门店,也全部关张。
而在彼岸的官网首页上,还留有多篇过去的媒体报道。其中有一篇这样写道:“中国殡葬行业的互联网化始于一家叫做彼岸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王丹因为自己母亲的离世,第一次撞到了传统殡葬业这堵灰蒙蒙的高墙。”
“彼岸”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提供寿衣、骨灰盒等殡葬用品销售和提供葬礼、筛选墓地等殡仪服务的殡葬电商,采用“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模式。同年获得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的天使投资。
据了解,营销成本高、消费者接受程度不够、不受资本市场欢迎等因素,是“彼岸”关张的部分原因。
媒体报道,“彼岸”曾号称想让“所有人都死得起”。原彼岸联合创始人徐毅称,“彼岸”所有的商品都明码标价,杜绝灰色收入。比如一款在北京一家大医院附近的寿衣店售价3万元的骨灰盒,在彼岸的店标价5400元。商品平均销售价格约为传统市价的1/3。而根据徐毅在2015年的说法,“彼岸”用3个月就实现了收支平衡。
针对“彼岸”网店关张一事,互联网殡葬平台“一空网”创始人马雷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像“彼岸”一样介入殡葬行业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经营,只是借了互联网的概念,本质上仍然是传统殡葬行业的模式。“(互联网)概念和落地之间,毕竟还是两回事”。
马雷认为,“彼岸”所进行的“线上导流,线下体验”的模式,还是在走殡葬行业的老路。“不能说有个平台网站,再开个实体店,就叫互联网+。”
“大家都以为(传统的殡葬行业)是一个毛利率非常高的行业,(毛利率)80%上下。但其实传统的殡葬行业,它的纯利是很低的,可能20%~30%,中间的成本是极其高的,这个成本很多是渠道成本。”马雷说。
马雷认为,传统的寿衣店获客渠道极其有限,不能做营销,也不能做品牌。获客方式基本靠医院、太平间。这样渠道佣金可能会高达45%~50%,中间商的获利是最大的,而真正落地的,像彼岸这样的公司,获利的空间并不大。介入互联网模式,最大的变革是降低渠道成本,然而彼岸并没有做到。
91搜墓网的营销总监徐晓磊在彼岸创立之初就不看好它的前景,同属于新近创办的互联网殡葬企业,他认为殡葬行业分为殡、葬、祭三大环节,彼岸试图切入的恰恰是最困难的环节。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殡”这一块的产业链上下游比较混乱,各种殡仪馆和殡仪公司已经形成了的垄断状态,初入者进入着实不易。
北京二环路里,积水潭医院南门,“彼岸”曾在这里有一家门店。夹杂在鲜花店、水果店,还有传统寿衣店中,这家主营殡葬商品的店面显得与众不同,富有现代感。门联上写着“彼岸·生命”四个醒目大字,让人很难联想到“死亡”这样沉重的话题。
在马雷看来,“只是装修得很漂亮,但是你们没有任何殡葬商品,那外界的人可能不知道你在做什么。”
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据统计,201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2亿,老龄化人口的增速是16.5%。中国殡葬协会2014年预测,2020年我国殡葬业消费将达到6000 亿元,到2023年会达到1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称,这个行业是暴利。上市公司福寿园2016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68亿元,实现利润4.48亿元,其中墓地服务的毛利率高达81%;福成股份去年殡葬业务毛利率高达84.84%。
殡葬行业的蓝海让许多像“彼岸”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持续介入。速途研究院执行院长丁道师介绍,早在十几年前,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和渠道的时候,就已经讨论过殡葬行业通过互联网做一些营销推广宣传以及后期的墓地管理。而在2005年前后,“互联网+”概念被提出并深入每一个行业之后,“殡葬+互联网”开始成为一种潮流。
据外媒报道,一款叫做“umer”(俄语缩写,意为他死了)的殡葬软件将于两个月内在俄罗斯推出。在 Umer,用户需要做的就是输入死者的名字、死亡日期、宗教信仰和安葬地址,然后,选择当地的墓地、丧葬承办人以及价格信息。另外,用户可在 Umer 为死者选择火化或埋葬、挑选墓碑。线上流程完成后,用户直接与丧礼的组织者对接线下流程。
在美国也有殡葬软件Willing和Ulmer。Willing 的客户通过生前自己立遗嘱、确立身后殡葬流程,Ulmer 也提供生前确定殡葬流程服务,另外还向亲友提供悼念、祭拜物品与平台。
而在中国,除了“彼岸”,也前前后后有不少殡葬品牌或企业开始借助互联网做经营。2014年初,通过墓地团购切入市场的殡葬电商“恩雪天使”,未上线万元融资,但两年后这家公司停止运营。
2016年,80后海归女孩张文创办了互联网生命礼仪公司“元舟生命”,广受媒体关注。“元舟生命”在上海殡葬一条街西宝兴路上,曾有一家风格简约的店,这个店里没有陈设任何殡葬用品,更像是一个喝茶聊天的休闲场所。张文的店是一空网001号认证商家。
张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对殡葬业一见钟情,很明确知道这就是我想要从事一辈子的行业。”但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张文已于去年离开了“元舟生命”。其在上海的门店也已经不存在。
北京义和祥殡葬服务公司负责人刘科认为,互联网并不是保险,并不是有了互联网就可以发展任何行业。目前,义和祥线上与线。刘科表示,殡葬行业“如果单纯依靠互联网的话,生存压力会非常大,会比较难。任何一个企业‘单机’的模式都是很难生存的。”
谈到盈利,义和祥并不依赖互联网盈利。“殡葬行业比较特殊,我们线下的盈利方式已经够了,之所以做线上,主要就是为了把这种透明公开的‘殡葬超市’的形式和理念告诉老百姓。”
“我们公司很多股东通过多年市场研究发现老百姓的痛点在于,消费完殡葬产品以后,觉得被坑了,上当受骗了,不清楚钱花在哪儿了?”
“殡葬超市”是在探索一种新的付费模式,“我们打破常规的小店形式,变成连锁的大型的殡葬超市。家属来到这,明码标价,有非常多的产品可以自主选择,后来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发现确实是给能够给很多人带来方便。”
打开义和祥的官方网站,骨灰盒、寿衣、套餐服务等殡葬商品根据不同的档次都有明码标价。
2015年,成都梵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苏有城曾参与了“殡葬+互联网”项目——“存在”。“存在”打算走O2O这条路子,在B2B2C(包括B2C和C2C 平台的商业模式)中,帮助B端殡葬公司进行转型,对策划师、礼仪师、入殓师等将当地整个行业中的零散资源进行整合。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苏有城,对于这个项目,他“基本就放弃了”。
在“存在”的实际推广运营中,苏有城发现,当时的设想太简单。苏有城认为,殡葬行业的核心“不是用什么样的模式,也不是你服务到底好与不好,而是你怎么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客户,或者说在客户的决策场景中,你怎么能够第一时间出现。”
苏有城举了个例子。比如,在医院去世的这部分人的家属,面临这样的事情时,脑海里根本不会考虑“采用哪种方式服务”这个层面的事。第一反应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在这个时候,谁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家属面前,就有可能获得这个客户。
“互联网是一个在很多行业提高效率非常有效的手段,有很多人通过互联网建立了完整的链条或微型生态圈。但(殡葬)行业最关键的问题在哪儿?在最开始的一个消费场景,互联网暂时没有起到作用。”
“传统的服务商,护工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家属面前,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解决方案。你想,在这种情况下,有个护工跑过来告诉你不用着急,我们可以告诉你怎么办,我们这边有经验很丰富的殡葬服务的电话。其他任何方式不管做得多好,你接触客户的机会都没有。”苏有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