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至40℃、怕冷、打寒战……39岁的于女士(化名)万万没想到,去宠物店“吸猫”后,竟然高烧不退,最后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精准检测发现,导致于女士发热的“元凶”竟是鹦鹉热衣原体。医生提醒,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不建议“吸猫”,这种行为容易导致经口和呼吸道的病原体感染。
今年3月初,于女士出现了发热、畏寒、寒战的症状,一量体温更是吓一跳,高达40℃。
随后,她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筛查了新冠病毒及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病原抗体,结果都是阴性的。排除这些常见感染后,医院进行了静脉抗感染治疗,但她的体温丝毫没有下降。
第二天,于女士依然是39-40℃的高热,于是转诊到另一家医院治疗。经检查,其白细胞以及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都是升高的,胸部CT显示左肺上叶及右肺下叶炎症。进行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依旧不好,仍然反复发热,而且开始出现胸闷、咳嗽、咳少量的白痰。
在发热的第五天,辗转两家医院治疗无效后,于女士住进了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结合患者之前的影像学和治疗情况来看,考虑有可能是少见的或者是耐药的病原体所导致的感染。到呼吸科后,我们给患者做了气管镜检查以及肺泡灌洗,灌洗液送检了病原体高通量测序,很快就回报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然后有针对性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后,患者的体温在三天内逐渐降至正常。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后,她的肺部感染性病灶也完全消散,十天左右就顺利出院了,现在情况都很好。”
在接诊时,唐昊进行了详细询问,这位患者并没有直接鸟禽类接触史,但发热前曾在宠物店“吸猫”。据于女士描述,她说的“吸猫”就是抱着猫用鼻子对着猫的毛发进行吸、闻的动作。
唐昊介绍说,鹦鹉热衣原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患者所说的“吸猫”很符合呼吸道感染途径。鹦鹉热衣原体主要寄生在鹦鹉体内,患病的鹦鹉会通过粪便、眼部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向外界排菌。比如,粪便中鹦鹉热衣原体能够保持感染活性长达1个月。人如果吸入含有鹦鹉热衣原体的空气颗粒或接触患病鹦鹉的羽毛,就可能感染。
鹦鹉热衣原体虽然主要寄生在鹦鹉体内,但也会感染鸽子、鸡、鸭、鹅这些常见的鸟禽。除了这些,猫、狗等也会被寄生,只是比较少见。这个患者没有鸟禽的接触史,接触鹦鹉热衣原体宿主的最大可能是发病前在宠物店“吸猫”的经历。因此考虑是接触带菌的宠物猫后感染的。
唐昊在近两年门诊中,共接诊过两例较为严重的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病例。其中一例是在2019年冬天,一位78岁的大爷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上了呼吸机。这位患者有鸟类接触史,可能是接触了携带病菌的鸟类粪便、羽毛等导致感染,经过精准诊断和治疗后康复出院。另一例就是前面说到的于女士。
唐昊表示,以前由于检测技术限制,我们无法筛选出这个病原体。近几年随着病原体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等方法,筛选出这些以前很难发现的病原体,从而使得这些病原体感染情况逐步显现出来,为大家所知。
唐昊表示,和宠物亲近是可以的,但从疾病预防的角度来说,不建议“吸猫”,这种行为容易导致经口和呼吸道的病原体感染。除了病原体感染外,猫毛、狗毛等也是常见的过敏源,可能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等。
对于普通人来说,鹦鹉热衣原体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接触活禽以及饲养宠物。不过宠物猫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低的,毕竟猫不是它的常见宿主。而弓形虫、狂犬病毒、巴尔通体(猫抓病病原体)、真菌、螨虫容易感染宠物猫。因此对于宠物猫,要注意打疫苗、定期驱虫。
自己养宠物的,要注意保持宠物清洁,关注宠物健康状况。宠物感染后一般会不吃东西、精神萎靡、烦躁等,出现这些生病症状后,要及时送去宠物医院治疗。尤其是新购买的宠物,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宠物医院就诊。平时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理宠物的粪便,接触排泄物后洗手。
唐昊介绍,目前对于这些发病率不高的病原体感染,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不过,人体免疫力就是最好的屏障。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感染后病情也更严重。因此,要合理饮食、充分休息、适当锻炼,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他表示,鹦鹉热以散发病例居多,大家不用过度担心。需要注意的是,流浪猫、野鸟以及一些健康状况不明的宠物等有可能携带致病菌,要减少亲密接触。
唐昊介绍,感染后的症状很像重感冒,高热是最常见的,还会出现畏寒、精神萎靡、头痛、肌肉酸痛。咳嗽一般是干咳居多,痰比较少。病情严重时会有呼吸困难。少数人会出现呕吐、腹泻这些消化道症状,极少数的人因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会首先出现言语含糊、反应迟钝、肢体活动障碍等,被误认为脑梗、脑出血而到神经内科就诊。
他提醒,普通市民自己很难判断是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还是感冒,出现相关症状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详细病史、接触史等。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后及时治疗,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