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醒来,就要先看看宠物猫咪,不然不安心;晚饭后,到广场上遛狗,即便给小狗拴着狗链,还是担心它会被撞到,干脆抱着小狗走,把自己累得够呛……这些因宠物而起的“揪心事儿”,渐渐成为不少老人的“心病”。

  早上一醒来,就要先看看宠物猫咪,不然不安心;晚饭后,到广场上遛狗,即便给小狗拴着狗链,还是担心它会被撞到,干脆抱着小狗走,把自己累得够呛……这些因宠物而起的“揪心事儿”,渐渐成为不少老人的“心病”。

  早上一醒来,就要先看看宠物猫咪,不然不安心;晚饭后,到广场上遛狗,即便给小狗拴着狗链,还是担心它会被撞到,干脆抱着小狗走,把自己累得够呛……这些因宠物而起的“揪心事儿”,渐渐成为不少老人的“心病”。

  在金谷园路附近一小区,63岁的汪女士独居多年,平日里除了去超市很少出门,对于她来说,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家“撸猫”。

  几年前,汪女士的儿子工作调动离开洛阳,目前,儿子一家三口定居深圳。平时,儿子儿媳忙工作,孙女要上学,一家人回洛阳的机会有限。汪女士的爱猫“萌萌”,是儿子有一次回洛探亲时带给她的。

  “萌萌”初到家里,朝汪女士跑过来,还在她的腿上蹭来蹭去。那一刻,她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好情绪随之而来。用她的话说,“日子没那么孤单了”!

  收养“萌萌”后,汪女士的宠物消费直线上升。她先是花费数百元买了猫舍,后来,她常光顾超市里的宠物用品专区,采购宠物食品、洗护用品、玩具等。每过一段时间,她还会带“萌萌”去宠物店,给它挑选精细洗护服务。

  汪女士自认为是一名“爱宠”人士,在她看来,宁肯自己节衣缩食,却舍得为宠物“一掷千金”。即便被亲友们贴上了“猫奴”的标签,她也欣然接受。在那些因为琐事而烦心的日子里,“萌萌”已成为她重要的“家人”。

  家住瀍河区的马女士,8月份将迎来76岁生日。儿女们之前一直在准备寿宴的事儿,看到孩子们这么孝顺,她挺开心的。然而,最近爱犬“大壮”的离去,让她伤心不已,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致。

  马女士的老伴儿因病卧床多年,5年前离世。没过多久,马女士的女儿新添了小孙子,因忙于带娃,就把家里的萌宠“大壮”寄养在马女士家,偶尔过来看一看。

  有了“大壮”的陪伴,马女士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她一旦和狗狗玩起来,就会抛开眼前的烦恼,着实解忧。

  几年过去,“大壮”老了,年纪相当于人类的70多岁,差不多和马女士同龄。这二“老”相伴,平时散步都需要走走歇歇,还真有点儿相濡以沫的感觉。

  大约一个月前,“大壮”身体状况突然恶化,没几天就离世了。如今,马女士还沉浸在悲痛中,只要安静下来,就会想起和“大壮”相互慰藉的时光;只要一和亲友谈起“大壮”,就忍不住流泪。虽然她常常自我安慰,但情绪始终无法好转。

  在九都路一家宠物诊所,马女士带“大壮”就诊的那些画面,都被诊所负责人高先生看在眼里。“说实话,看着不好受,但也很无奈。”高先生介绍,像马女士这样的情况,他见得并不少,属于典型的“宠物依赖”。

  高先生所说的“宠物依赖”,也叫宠物依赖症,是一种心理问题,表现为对宠物过度的感情倾注。大致来说,如果出现这3点,就要格外警惕:一是如果离开了宠物,情绪波动大,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的念头;二是因为养宠物而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三是因为养宠物而减少与外界的联系,降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该诊所宠物医生、心理咨询师李丹介绍,宠物依赖症的产生与每个人的人格发展、经历、价值观、个人素质等都相关,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正是宠物依赖症的潜在易发人群,原因与老人内心的孤独、失落直接相关。

  有科学研究表明,当老人身体日渐衰弱,其人生难免被边缘化,或多或少会生出凄凉感,这对身心健康有着难以衡量的伤害。在养宠物之后,老人有了可爱的“伙伴”,有了无条件接受关心的对象,感到了自己被需要。

  在唐宫路附近一家宠物店内,店主李先生说,近些年,在来店里购物的许多老顾客中,中老年人比例上升。随着宠物消费市场升级,宠物主人平均每年花在宠物身上的开销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一般来说,老人照顾宠物需要按时起床,按时喂食,及时打扫卫生,而这些时间性很强并且必须做的工作,也有助于促进他们自己均衡进食,按时吃药,控制自己的血压及其他疾病,保持好情绪。但若把握不好感情倾注的“度”,反而深陷“宠物依赖”,那就麻烦了。

  李丹建议,要有效避免老人“宠物依赖”,防治根本在于情感转移。比如,老人要做到空巢不空“心”,主动走出家门,有意识地培养广泛的兴趣,多与同龄人交流;到公园练太极拳、下棋,参与社区里的合唱、舞蹈等集体活动;到老年大学学习画画、练习书法等。在此基础上,老人还可以尝试将对于子女的“小爱”升华为对他人的“大爱”,在社区、公益机构里做志愿服务,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老人的亲友要多和老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不要一味地认为,只要给老人提供丰厚的物质条件就够了,要多鼓励并尽量多和老人一起出门散心、走亲访友,有意识地为老人寻找适合的社交圈等。

  整个社会需要重视和关注老人的需求,为他们多提供适合老人社交、收费低、安全有保障的场所。政府等职能部门更要把“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场所”作为福利事业来抓,招募更多的志愿者、义工等为老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