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小馒头、牛肉丝、鸡肉条、苹果卷,“法国皇家”……这是一位普通的“铲屎官”定期要给自己的宠物献上的贡品。
以前,人们养猫养狗是为了看家护院,而现在,宠物已经成为了人们情感上的寄托。只要吃得好,即便宠物食品比人用食品还贵,“铲屎官”们也乐意购买。
中产信息研究院的《2015-2020年宠物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猫粮狗粮市场,主要被美国玛氏、雀巢普瑞纳、欧誉宠物食品三大外国宠物食品巨头所占据。
其中,光美国玛氏集团下属的皇家、优卡品牌,就占据了中国宠物食品市场的42%,国产品牌合计仅占4.7%。
雀巢、玛氏等外国企业在宠物食品市场深耕多年,产品质量普遍安全可靠。同时,又提前在中国布局,利用中国优质的饲料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实现国产化,。
比如,2007年,雀巢普瑞纳宠物食品公司在天津建立了第一家工厂,随后玛氏公司等也在中国投资建厂。
对很多宠物主人来说,宠物是生活中重要的伙伴。宠物吃的东西,也要精挑细选,不怕花钱,外国品牌自然成为了首选。
外国品牌凭借先进的工艺,优质的产品和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掌握了市场的主导权。
搜索京东上的宠物食品便会发现,销量靠前的都是清一色的进口货,几乎看不见国产品牌。
中国宠物食品市场仍然处于培育期,国产品牌起步晚,与资金积累、技术、市场占绝对优势的外企相比,缺乏竞争优势。
再加上市场的不确定性,行业就形成了一个尴尬的围城现象:城里的先天不足,干不过对手;城外的观望心态居多,不想进来。
其一是假冒伪劣产品,主要集中在电商平台。由于网络平台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部分宠物食品生产企业,在未取得相应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情况下,生产假冒正规企业产品。
其二是虚假宣传。部分国产品牌夸大产品功能与功效,甚至还标注“治疗”等字样,严重误导了消费者。2017年,就有一家出售假猫粮的淘宝商家被告上法庭。
2015年,一份来自杭州萧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浅谈宠物食品跨境贸易现状及发展》的报道提到: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5年我国进口各类宠物食品411批、5913.57吨,货值2112.57万美元。而正规渠道进口的宠物食品仅占全国宠物食品市场的4%。
一种常见的灰色渠道模式是,代理公司获得港台或亚洲地区的品牌方代理,将宠物食品通过各种手段带入内地。
早在2014年,江门市海关就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7亿的走私宠物食品案,折射出了其中的巨大风险。
首先在检疫方面,非法渠道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外有有害生物夹带入境的风险,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在品质方面,非法入境的宠物食品或经过暴晒或进水受潮情况下再次出售,或干脆就是假冒产品。存在以次充好、修改保质期等问题。
举例来说,通常北美一些宠物粮在当地售价也就2美元一斤,但随着多个中间商的介入,最终到消费者手中,就会变成10美元一斤,折合成人民币要70元左右。中国消费者要为其买单。
可见,中国宠物食品市场被外国品牌垄断,消费者不仅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还要面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根据2018年的《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在中国,有7355万的养宠用户,其中养狗、养猫人数达5648万,他们每个月光是用于买主粮的钱,就平均到了335.2元(狗)和359.3元(猫)。
2017年全年,中国宠物饲料市场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340亿元,且保持着3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会突破1800亿。
正解局,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在这里,穿透信息的迷雾,在这里,发现真实的中国。局长是各种报告爱好者,收集了上千份各行业报告,关注正解局回复关键词“行业”,可获得多行业最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