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也没管那么多,看到老人掉河里了,想着赶紧救上来。”不久前刚刚获得“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荣誉称号的新浜镇香塘村村民秦军回忆道。自2015年以来,全镇共有34名村民获得松江区以及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荣誉称号。新浜镇还于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年在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全区前列,其中2019年更是位居全市前列。这一切都离不开新浜镇淳朴的民风、良好的治安以及完善的制度。
近年来,新浜镇坚持大安全理念不动摇,以超常作为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着力打造现代化城乡治理新样板。
“昨天我去献血得了2分。”“上周我参加了普法活动能拿2分。”“下个月我当志愿者估计可以加分。”……经过两年多的运行,“今天,你积分了吗”正逐步成为新浜百姓茶余饭后的“口头禅”。
2022年,新浜镇居民家庭积分制管理系统开始在全镇试行,通过负面清单、加分清单和一票否决清单,对本镇居民进行积分管理,居民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查看个人积分情况并前往积分超市兑换相应奖品。“我们超市里有洗衣液、食用油、肥皂等,都能用积分来换。”新浜镇鲁星村党总支副书记杜仁鸣介绍道,“村民们挺喜欢的,因为都是比较实用的生活用品。”如此一来,好人好事、新风良俗都有了荣誉分值,无形的村规民约被赋予了“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的价值,村民的自治热情不断被激发,乡风文明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文明村镇的打造不仅有赖于个体的全方位进步,也离不开民间组织的有序发展。多年来,新浜镇沿街商铺一直存在跨门经营、违规占道、噪音扰民等共性和易反复性问题。为此,2022年5月,新浜镇与镇域内近600家商铺和业主签订了《新浜镇沿街商铺自治公约》,3个月后,商铺自治联盟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方式,商铺团体意识得到了加强,并且形成了一套内部监督、外部督导与刚性执法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引导商家从被动配合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我们每个月都会去巡查商铺,帮大家进行垃圾分类、收拾占道桌凳等。”商铺自治联盟副会长徐峰告诉记者。值得称道的是,此项工作探索先后被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东方网等多家媒体、网站报道,并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实施7周年专题报道中全市唯一一个镇级案例予以刊登。
乡贤文化是扎根家乡的母土文化,在新浜镇,乡贤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他们发挥自身能“说土话、办实事”的优势,从乡情亲情入手,总能化解村里的矛盾。“能为大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还是蛮开心的。”南杨村村民吴建东告诉记者,致力于“解民之难、疏民之困”的他帮忙解决过不少问题,如路灯故障、房屋破损、路面坑洼等,因此也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民间村长”。2022年6月,新浜镇评选出10位乡贤和10位提名乡贤,此外,新浜村、南杨村、黄家埭村还成立了“乡贤工作室”,在固定时间段接待群众反映事项或是协调矛盾纠纷,而吴建东也位列其中。
为解决农村地区治安和管理上的突出问题,新浜镇在技防物防较差、乡村矛盾较多、外来人口较杂的文华村率先探索实行“村庄小区化村民自治共管运行模式”。通过在进村主要路口“建门岗,设道闸、装照明、安公共视频”,引导村民参与日常村庄管理,实现了进村“车过留牌、物过留影、机过留号”的治安防控和小区物业管理效果。数据显示,2019年全镇推广村庄小区化管理以来,110报警和刑事发案率下降60%;乡村矛盾纠纷率下降45%;信访和12345投诉率下降48%;各类安全事故率下降25%。
村庄实现了小区化管理,随之而来的是小区里的常见矛盾也在村庄里上演。随着爱犬、养犬、遛犬的村民越来越多,因犬扰民、犬伤人、犬排泄等所引发的投诉、纠纷也在逐年上升。基于此,新浜镇“用犬之长,治犬之短”,探索出了一条“治犬护村”的新路子:“小型宠物犬规范养、无主流浪犬收容养、农家中型以上散养犬利用养”的方式加强犬类管理。同时针对农村地区技防设施少,流动、偷鸡摸狗时有发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犬的警惕性、忠诚度以及陪伴老人、家人的特性,将农家中型以上的散养犬纳入群防群治、平安建设之中。“我家‘毛毛’警惕性很高,今年已经发现了两次偷鸡鸭和蔬菜的事。”村民俞红英告诉记者。据统计,自2021年试行“治犬护村”工作以来,同比2020年,当地犬类投诉及纠纷量下降了70%。
如果遇到“狗狗警官”解决不了的问题该怎么办?对此,新浜镇通过实行民警挂任“村官”工作机制,实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连心桥,让社会洽理跟着民意走、社区民警围着群众转,基本上实现了“情況在基层掌握、问题在基层解决、矛盾在基层化解,工作在基层推动、感情在基层融洽、近距离打击犯罪、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