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朋友圈,总能看到晒猫的;走在街上也经常碰到背着“太空舱宠物包”的年轻人;短视频平台上每天都有不少推送猫咪的视频……

  来自波奇网的数据显示,当前国内猫的数量超过1亿只,这带动了上游养殖市场迅速发展。成都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成都出现不少家庭猫咪繁育户,他们不少人近年来逐渐投入专业猫咪繁育市场,获取收益。

  根据英国调查公司欧睿信息咨询预测,中国的猫粮消费到2022年将达18亿美元,超率先收益于猫咪经济学的日本。此外,腾讯研究院在发布的《中国猫次元经济现象研究》的文章中估算,截至2018年初,我国吸猫(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使劲儿嗅等。)人群规模近5000万,消费者规模近3000万。

  波奇网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根据行业估算国内猫的数量超过了1亿只,而狗的数量在8000万只左右。猫比狗增多的原因在于“猫更加好养,不用遛,同时猫的个性特立独行,业内有‘撸猫会上瘾’之说,呼应了一些人的心理”。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的人们面临各种工作及家庭的压力,特别需要情感的陪伴与慰藉,这是宠物增多的原因。但同时,又因为忙碌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照顾宠物”“这种情况下,猫咪更适合当前消费群体的需求”。

  记者采访了几位养猫咪的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表示,养猫咪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还能获得稳定的陪伴和抚慰,起到了“治愈”的心理功效,满足了吸猫群众的情感需求。

  2011年进入猫市场的吴先生目前主要养殖曼基康(俗称矮脚猫)、布偶这两个品种,他表示,近两年市场上主要流行英短、渐层、美短、加菲等品种,高端品种以布偶、曼基康居多。

  在谈及成都猫咪养殖市场发展情况时,他说,“2013年属于猫咪繁育的一个萌芽阶段,品种少,价格稳定。2014年开始逐渐增多,2015年开始算最火爆的时候,大批量养殖户挤进这个行业”。

  “2015年~2016年成都的猫市场增长速度最快,那时候一只普通的英短蓝猫售价在2500元~5000元。”一位有着15年宠物繁育、售卖经验的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母猫,市场需求特别大,除了小部分是买回去当宠物养而外,大部分母猫被买去做繁育。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在成都猫咪养殖市场已经饱和”。

  与此同时,一股吸猫风潮在年轻人群中流行,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当中都一定会有一个晒猫狂人,微博热门的前几个视频当中一定会有猫片出现,聊天软件中一定会有猫咪表情包……受猫文化影响的主体人群,已经或即将成为网络消费群体中的主体。

  与之相印证的是,《妖猫传》的小黑猫Luna席卷5亿票房,网剧《有猫在》又杀上互联网,微信里火爆的吸猫小程序“猫卡”获得天使轮融资,还有许多猫咪IP正在暗潮涌动。

  据了解,目前猫舍、猫咖啡馆及家庭养殖是市场上猫咪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家庭养殖户增长迅速。那么,家庭养殖户的市场、收益如何呢?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入行早的收益颇丰,而经过2015、2016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市场几乎进入了供过于求的状态。

  “2012年过生日,朋友送了我一只猫。猫咪身体有问题,开始养后就不断给它看病,悉心照顾它,堪称猫奴。”28岁的王小姐目前住在成都双流,她向成都商报记者回忆了自己初次养猫的情景。2013年,王小姐前往深圳工作,又想养只猫陪伴自己。有了第一次养猫的经验后,她决定买一只稍贵的品种猫。养了近一年后,在朋友的建议下,王小姐让猫咪繁育了一次,生了三只纯白色的矮脚猫和一只普通的英短,“当时纯白英短很少见,更别说纯白矮脚,一只要卖到2万~3万,但我没什么经验,4只猫就卖了7万元。”

  之后,王小姐萌生了做猫咪养殖的念头,因为深圳房租贵,她决定返回四川。2014年,回到成都的王女士,在双流两居室的住宅里当起了养殖户。经过4年的养殖,王女士目前有20只猫。8月2日,记者来到了王女士家,刚进门的通道对面就是两层叠加的笼子,记者走进客厅,除了沙发区域,屋内都是猫抓板、猫碗及猫砂等物件,次卧有二分之一的面积被猫笼子占据,每个独立的笼子里都有1~2只猫咪,主卧内也安放了4~5只猫,其中她从小养大的那只种猫一直都在她的卧室笼子里养着。

  提起这只种猫,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初入行时,因为买种猫被骗了不少次,有一次交了上万的订金却被对方水了,她那时候也养过一些血统、品相不是很好的猫,意识到真正品相好的猫才不愁市场时,她花了近3万买了这只让她颇为自豪的种猫。“我这只稀有色的种猫生的小猫特别受欢迎,去年以来仅是借种就赚回了当初买它的成本”“我现在以养殖曼基康矮脚猫为主,品相一般的矮脚猫价格在4000~6000元,品相好点的要卖8000~12000元。”

  逐渐开始盈利的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买种猫方面从来都看准了就下手,舍得花钱。“我认为中高端猫是有市场的,随着市场的更新,我也买了不少时下流行的种猫,目前家里有7只种猫,一年收入约20万元。”据王女士介绍,她认识一些入行早、养殖经验丰富的同行,“有些收入过百万。”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特别提醒,经过2015、2016年的高速发展,猫繁育市场几乎进入了供过于求的状态。成都商报记者 费成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