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狗都是通过对狼进行长期人工驯化而得来的,它们依然带有狼的性格和基因,不要放松警惕。但犬只伤人,更多的不是狗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犬只伤人事件发生后,针对伤人犬只,我们不能以个人报复的形式对犬只滥用私刑,除非是出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特殊情况。

  我们现在还把狗放在物权法里去界定。把狗当物件,犬主人往往就是想打就打,想扔就扔,也导致了虐猫虐狗和流浪猫狗泛滥的问题。

  说句实话,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养狗。就像必须考了驾照才能开车上路一样,养犬人也应该参加培训,学习动物和法律知识。

  屠宰并出售猫狗肉,在我国是违法的。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公开售卖狗肉的行为,都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

  10月16日,成都一名2岁女童在小区内被烈性犬咬成重伤。最新消息,女童目前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幸而其右肾已保住,恢复情况也较好。

  自该事件在网上发酵以来,从不文明养宠行为、烈性犬禁养名单到流浪狗处置等相关议题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犬只伤人是狗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为何犬只伤人事件屡禁不止?令人头疼的流浪狗处置难题又该何去何从?这背后缠绕的不只是法律问题、治理问题,还是文明问题和教育问题。

  本期《一起来唠科》特约主持人任辉对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钱叶芳、博物学指导老师杨毅共同来探讨人犬冲突背后的困境与解法。

  任辉(圆桌主持人,博物学科普作者):在女童被撕咬的视频中能够看出,小女孩并没招惹罗威纳犬,但却遭到了攻击。罗威纳犬为什么会有如此激烈的攻击行为?它的攻击力有多强?

  杨毅(博物学指导老师、科普作家):全世界的狗,目前已经培育出了几百个品系,但希望大家都记住:所有的狗其实都是狼,都是通过对狼进行长期人工驯化而得来的,因此,它们依然带有狼的性格和基因。依据驯化目的的不同,犬只主要分为“工作犬”和“玩赏犬”两大类。罗威纳作为“工作犬”,在欧洲被培育的时间较长,主要作为军用、警用到后来发展为民用的保镖型护卫犬。近些年来,因为罗威纳身形魁梧,在国内也越来越多地被用于看家护院。罗威纳的咬合力和狼大致相当,它的拖拽力、撕咬力、爆发力在大型犬只里也能排在前列。

  任辉:在各种犬只伤人的事件中,除了犬种本身的特点,犬只对人进行攻击还有其他哪些促成因素?

  杨毅:一方面,犬只可能因为陌生人进入自己的领地范围而发起攻击;另一方面,犬主在饲养时如果经常让犬只进行追、扑、咬的动作练习,可能会养成犬只的攻击性。

  首先,作为犬主,应当对自己所养犬只的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如果饲养的犬只比较淘气、具有攻击性,就应当尽量避免它进入公共区域。外出遛狗时,除了牵绳和戴嘴套,犬主也应时刻关注周围环境和狗的状态,遇到有人迎面走来,尤其是那些怕狗的人,要收束牵引绳,尽量回避。

  再者,在部分犬只伤人的事件中,被咬者自己也有责任。一般来说,宠物很少会主动攻击人。前些天有个视频,一个网红直播,看到别人越野车后备箱里坐着一只阿拉斯加犬,觉得很可爱,结果过去摸的时候被狗咬了脸。所以,喜欢犬的人也要具有防范意识,不要想当然地觉得所有的宠物狗都是可爱的,在与犬只进行接触时首先要征得犬主的同意,动作轻柔,避免伤害或刺激到犬。

  任辉:根据一份由美国和加拿大联合制作的统计报告提到:1982年至2008年间,因遭受犬类攻击而致人死亡、伤残的案例中,比特犬占43%,居第一位;第二位就是罗威纳犬,占比21%。在中国,像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城市也明确将罗威纳犬列为禁养烈性犬,但在成都的禁养犬类名单中却没有列入罗威纳犬。各地的禁养犬名单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钱叶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其实,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犬类管理法,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没有制定统一的养犬管理标准,而是把权限授予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让各个地方自行其是。而各地在组织制定禁养犬目录时,不同专家看法的不一致,就导致了各地区在禁养名单上的差异。像成都和深圳就没有把罗威纳犬列入禁养犬的目录中。各地禁养犬名单的不统一,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某些烈性犬的繁殖和买卖变得难以控制,这就提高了犬只伤人的风险。

  任辉:在此次事件的相关讨论中,我注意到除了有人质疑禁养犬目录不够严格,导致像罗威纳这样应该被禁养的烈性犬没有被禁养,也有声音认为有些禁养犬目录又过于宽泛,导致一些习性相对温和的犬类如中华田园犬反而被列入了禁养名单当中。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杨毅:我们常聊到的那些犬种,比如德国牧羊犬、金毛、罗威纳犬、比特犬等等,基本都是国外的品系。那有多少人了解我们中国本土的狗的品系呢?很少。地方上所有不认识的品系,或者说不好看的品系,或者说是跟国际不接轨的品系,我们统称为土狗。中华田园犬其实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本地的犬种和国外一些犬种杂交的、品系不纯的狗,在中国就被称之为中华田园犬。与此类似,到了英国就叫英国田园犬,到了美国就叫美国田园犬。

  在犬只管理方面,犬种如何辨识、烈性犬如何界定一直是个问题。举一个例子,我妈原来养了一只狗,它是一只蝴蝶和鹿犬的串儿,最后我们家那只狗的户口证上写的却是京巴,这就很尴尬。因为到相关部门去办证的时候,人家看一眼就随便写了一个。所以说,地方执法部门、行政部门首先得有一些基本的业务培训,对自己所管理的这些动物要有基本的了解,你自己都不懂,怎么去管理、怎么去执法?我看到网上很多人吐槽,说管理部门光会办证收钱,办完证收完钱就什么都不管了,问到哪儿去打疫苗都不知道。

  再说烈性犬的界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大型犬就是烈性犬?比如身形较大的斑点狗,可能性格反而比吉娃娃绵软。吉娃娃是典型的小型犬,但它打架是相当狠的。还有博美犬,身形也很小,但它见到生人可能就会直接冲上去了。所以,单纯看体型,诸如肩高过了35cm就不能养(根据《关于发布北京市养犬重点管理区准养犬类的公告》,北京重点管理区内禁止饲养烈性犬和成年体高超过35厘米的犬种)这样一刀切的政策是不是合适?这都需要更科学的讨论。

  钱叶芳:像杨老师提到的京巴、巴哥,包括农村里常见的大黄等犬种,都是我们本土驯化而来的品种,我们也需要保护它们的遗传资源。我国畜牧法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保护畜禽的遗传资源。动物分为两大类,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传统的家养动物包括猫和狗,属于家畜。2020年,猫和狗没有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农业部的意思是它们是伴侣动物,与《畜牧法》上的可食用农场动物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犬猫遗传资源不需要保护,它们也是构成生物多样性的一份子。

  现在养外国品种犬的人特别多,反而是我们本土的一些犬种不是被禁养,就是被嫌弃。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那我们自己的土狗为什么不能养呢?比如刚刚提到的中华田园犬,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是不能养的。对此,有很多民众提出了意见,我们的主管部门参考这些意见后也在逐步解禁,总的来说,我国现在不禁养中华田园犬的城市在变得越来越多。

  养犬产生的很多问题,没法靠一禁了之来解决问题。一些适合作为家庭伴侣的、应当准养的犬种没法得到合法养育,反而是产生问题的一个原因。中国城市在1994年之前是禁止养狗的。然而,人们这种养宠的精神需求是遏制不了的,于是就形成了有人偷偷养,发现问题再打狗这样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养犬逐步放开,一开始只准养一些小型的观赏犬。但这一限制慢慢也变得不合时宜,于是有人就开始背着养,养了之后因为没法办证,于是这些犬只就都成了黑户,不能纳入正规的管理渠道中去。在执法部门要规范文明养犬的时候,这些犬怎么办呢?为了避责,很多犬主就直接把它们给放了,因为没有任何犬主信息,没有办法进行处罚,这也加剧了安全隐患。

  任辉:从立法、执法到日常的犬类管理都需要更加科学化、精细化,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完善优化。那在犬只伤人发生后,相关责任该如何认定?

  钱叶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饲养动物侵权”有非常清楚的界定。如果因为动物饲养人、管理人的过错导致动物伤人,那么动物的饲养人、管理人需要承担责任。一方面有民事侵权责任,需要赔偿相关医药费,另一方面有行政侵权责任,需要接受当地主管部门(大部分地区是公安部门,少数地区是城管部门)的处罚。此外,如果犬只致人重伤,犬主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当然,如果饲养人没有过错,不存在不文明养犬的行为,对犬只管理也到位,仅仅由于受伤者或第三人的过错导致动物伤人,在这种情况下,饲养人是不需要承担责任的。

  任辉:我们讨论了对于人如何进行处罚,那在这次四川崇州的犬类伤人事件中,对于伤人的犬如何处理?

  钱叶芳:就看到的一些现实情况,确实有很多伤人的犬只最后是被打死了,也包括存在被犬主自己打死的情况。前些天,在重庆发生的一起犬只伤人事件中,一位父亲因为一只有主的几个月大的小狗扑了自己的女儿,就将那只狗给打死了。这就是滥用私刑。但犬只伤人,根子上还是由于人的过错导致的。针对涉事犬只,我们不能采取私力救济,不能以个人报复的形式对犬只滥用私刑,还是得交给相关部门来进行处理,除非是出于正当防卫或紧急避险等特殊情况。

  虽然各个地方对涉事犬只的处理规定,可能会有自己的一些特色,但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2019修正)》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犬只伤人的,由区主管部门对伤人犬只实施暂扣,连续进行医学观察七日,以确认是否患有狂犬病。有关费用由养犬人承担。”如果伤人的犬有狂犬病,需要对其扑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没有狂犬病,再根据是否已分别处理,如果无证,犬只可能就会被没收,也可能在补证后还给主人,各地存在差异。

  任辉:这次成都罗威纳犬咬伤女童事件之所以在网上引发这么大的热议,离不开两个大的背景。一个是养宠人群这几年一直在不断的增加,《2023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养宠家庭规模将破亿,从2022年的9800万户增至10565万户。另一个是相比养猫,养犬对人的干扰和影响可能会更直观一些,因此不文明养犬引发的问题和争议也更容易极端化。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见过狗戴的嘴套到底是长啥样儿,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我们本地养狗遛狗的,据我观察,牵绳的可能都不到一半,戴嘴套的,我至今见到的次数是零。可见很多饲养人其实还没有形成文明养宠的意识,包括弃养导致的流浪猫狗泛滥的问题,那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对犬只进行更好的管理?

  杨毅:最重要的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2001年发生过一起清华大学生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熊的事儿。我们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但因为动物园里的动物并不在这个保护范围之内,所以最后是按照损坏公物来处理的,也就是把动物这样一个生命体最后当成一个物品来处理。与此类似,关于宠物治理,一大问题就是我们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法律法规。

  你看我们现在都还把狗放在物权法里去界定,也就是说,狗是一个物件。既然是拿狗当物件,那犬主人往往就是想打就打,想骂就骂,于是虐猫虐狗的人才那么多,一闹别扭就拿狗撒气,甚至动不动当街就拿着棍子去打狗的。古时候生活水平有限,人们驯化狗养狗一是为了狩猎、看家护院,一是为了吃狗肉。可现在大家经济水平提高了,宠物狗已经成了人们真正的生活伴侣,我们确实不能再虐待它,也不能吃它们(当然我也不抵触别人去吃那些可食用的犬类)。可针对家养的宠物,我们至今仍没有一个动物福利法来保护它们。

  此外,我们现在养猫养狗的门槛太低了,好像是个人就能养,想养就养,想扔就扔。我说句实话,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养狗。比如有些大学生养狗,四年以后毕业了,这狗怎么办?飞机高铁不让带,自己又没有车接车送,最后就一扔了事。或者赶上家里有人怀孕了,不做弓形虫检查就把猫狗扔了,就因为人家说不能养,完全不懂科学。所以我们应该提高养宠人群的门槛,在养狗养猫之前,得先经过一些专业的培训,学习相关的动物知识、法律法规。就像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路开车一样,你必须得先考驾照。

  在一些国家,对于养宠的限制条件是非常严格的。比如,你在养狗之前得先办执照,而不是先有了狗再办证。而且在养狗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通过了才有养宠的资格。同时,养犬的管理费用会非常高,国家会依照野生动物福利法、家养动物福利法等对饲养人进行约束,如果管理不当、饲养条件不达标,国家有权将宠物收回。在清晰的法律法规之下,他们的执法也非常严格,前脚你的狗在外拉了粪便没有清理,后脚就有人给你举报了,你就会受到很严厉的处罚,而举报的人则会获得奖励。相比较之下,我国在动物管理方面的执法更看“人情”,更多的是调解,缺少了强制性。

  钱叶芳:刚刚杨老师提到的虐待宠物和动物福利问题,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吃狗肉在生活条件限制下确实是存在的一个历史现象,但并不是我们的传统,也不是我们的风俗。猫和狗这类伴侣动物在世界各地,它们的法律地位都是特别的,那就是禁止食用,这里包括直接禁止食用和间接禁止食用。

  直接禁止食用的国家和地区不是很多,比如我们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就是直接禁止食用猫狗肉的,前两年开始深圳也是直接禁止,只要吃就是违法。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是间接禁止食用。什么是间接禁止食用呢?就是作为消费者,你吃猫狗肉并不会因此承担法律责任,但是法律禁止屠宰,或者禁止猫狗肉售卖。

  我们国家是从动物防疫的层面来禁止的。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的养殖、运输、屠宰、交易和经营等各个环节都必须有检疫合格证。如果你没有检疫合格证,就不能屠宰,也不能交易。针对猪、马、牛、羊、鸡、鸭这些家养动物,我国都制定了明确的屠宰检疫规定。你在买这些肉类的时候,可以在上面找到两个章/证,一个是检疫合格证,一个是肉品质量合格证。有了这两个证,才可以放心食用。但猫和狗作为伴侣动物,我们农业部并没有制定相应的屠宰检疫规程,也就不可能拿到所谓的检疫合格证。这是其一。其二,我国也没有明确的肉用犬品种,这就意味着没有任何一个品种的犬类是可以用来吃的。

  换言之,屠宰猫狗出售其肉类,在我国是违法的。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公开售卖狗肉的行为,都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都是因为执法不严才导致的。

  任辉:国内的动物管理主要依靠公安或城管部门,除此之外是否还有收容站或其他机构对动物进行更细致地管理?

  钱叶芳:任何国家的动物收容工作都是由官方机构、民间慈善组织两大主体负责。我一直在提倡要由官方和民间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动物救助体系。但目前官方机构的相关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在犬类管理方面的执法力量相对薄弱,在重视程度、管控力量方面也都存在不足,难以深入社区进行有效管控,这就导致违法养犬、犬只伤人等现象频频发生。

  民间慈善组织因为缺乏相应支持,运营起来十分困难。当然,目前也有一些社区自治组织在实践一些新的动物管理工作。比如,在浙江杭州的海天社区成立了“海天动物居民委员会”,由社区居委会、业委会、业主志愿者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四方组成,通过包括众筹救助费用、和医院合作对社区动物进行绝育防疫、文明养犬监督等方式,一方面把社区里面的动物保护好,另一方面把社区里面的动物管理好。社区自治的过程也是一个打好群众基础的过程,实践过程中因为业主的认知不同,接受动物文明理念的程度不同难免会产生摩擦,但通过长期的科学知识、法律法规的普及,能够形成一整个良好的动物文化,推进人们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目前看效果还是挺明显的,社区居民动物文明建设公约、道德共识也能够弥补目前法律的不足。

  小区里的不文明养犬行为、流浪猫发情扰民等问题,涉及到社区里的千家万户,单纯依靠执法,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执法人员,所以还得靠社区自治。没有社区自治,只靠立法或者只靠执法,想解决这些问题确实是比较难的,因为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4.深圳市盐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养犬管理条例(2019修正)》

  6.《2020-2023基层社区动物文明建设白皮书 ——人与动物矛盾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