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全球供应链重构、海外需求减弱、进口国产业政策调整等形势,这座以“全球小商品之都”闻名于世的小城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这背后,则是中国外贸的韧性和底气。
2023年年底的一天,上午8点左右,义乌国际商贸城在一片嘈杂的卷帘门开门声中苏醒,林建雄早早地来到位于商贸城二区的店铺里打扫卫生,准备开门迎客。一会儿的工夫,客人便像潮水一般涌进了他100平方米左右的小店中,几番交谈后,林建雄签下了一笔太阳能光伏板的订单。
2023年3月17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新能源产品市场正式开业,主要经营新能源产品。林建雄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申请搬进这个全新的市场。“这边是专门为新能源产品打造的,和我的店铺‘对路’,市场更有针对性,对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也更有帮助。”林建雄说。
新能源产品市场为义乌国际商贸城带来新的生机,而在距离商贸城不远的一处工地上,义乌全球数字贸易中心正在慢慢“生长”。与此同时,在铁路义乌口岸西站,一列满载商品货物的火车正准备启动,它将要驶向的地方是格鲁吉亚。2023年9月底,“义新欧”班列刚开通义乌至格鲁吉亚的线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产业化、数字化、规模化……义乌的外贸格局正在发生改变。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海外需求减弱、进口国产业政策调整等形势,这座以“全球小商品之都”闻名于世的小城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这背后,则是中国外贸的韧性和底气。
“世界超市”是义乌的一个别称。相关数据显示,义乌与全球233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常住义乌的外商达1.5万人。当地的鸡鸣山社区又被称为“联合国社区”,有来自74个国家近1400名外国友人在此居住。
2023年前三季度,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4321.0亿元,同比增长22.0%;其中出口3831.3亿元,增长18.9%。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产品出海曾是义乌对外贸易的核心。但如今,品牌出海则已经成为义乌“大市场”中每个商家的共识。
2002年,陈美君来到义乌小商品城做玩具生意,是当地最早的一批玩具卖家之一,目前已经和500多个厂家建立合作。接下来,她准备做强自己的品牌。“不管是外贸还是内销,没有自己的品牌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品牌化是未来的方向。”陈美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品牌效应也是她的玩具公司挨过疫情这一“贸易寒冬”的重要因素。
而在贸易竞争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品牌出海不仅是经营者的事,更是政府关注的事。
2023年9月,义乌向全球发布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出海”计划。该计划将通过品牌策划、形象设计、模式输出、运营管理等方式,实现义乌市场商人、商品和供应链服务的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出海”。前不久,300多名义乌市文化用品企业负责人组成参展团,飞往印度尼西亚参加由义乌市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主办的“2023印尼东盟文具礼品博览会”,开启新一轮“品牌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据了解,该展会共达成意向成交额超1.5亿元人民币。
2023年12月上旬,义乌国际商贸城举办了出海品牌展,“创二代”张佳媛也参加了本次展览。留学回来后,张佳媛加入母亲张吉英经营的伞店,并用年轻人的思维和力量努力扩大着生意版图。目前,张佳媛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注册了涵盖20多个大类的“RST”商标(“RST”即“REALSTARUMBRELLA”缩写,浙江星宝伞业有限公司的自创品牌),每年申请的图形专利有100多个,品牌则是张佳媛做生意的底气。
如今,陈美君的玩具生意越做越大。她公司的系统里已经有超过30万件样品,产品远销东南亚、南美、俄罗斯等地和国家。为了方便买家线上下单,陈美君的公司还专门开发了线上展厅App和小程序,店铺里的每一件商品都能在上面找到。
“今年我也准备到海外去参展。”陈美君对记者说,“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鼓励商户们带着品牌出海参展,我也想走出去看看,把客户请进来,希望进一步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
“买全球,卖全球”,凭借小商品贸易崛起的义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外商来此“下单”。但很多当地的商户们都感觉到,现在的义乌似乎已经不全是小商品的天下,光伏正成为新的外贸“宠儿”。
从2018年开始,一大批光伏企业开始在义乌落地,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有5家已经在义乌建设了生产基地。截至2022年,义乌市光伏产业规上产值达到872.30亿元,占整个浙江省光伏产业产值的30%以上。根据义乌市的相关规划,到2025年,当地光伏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并形成5家产值超100亿元的领军型企业,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成长型企业。
据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光伏组件原辅材运输量较大,成品运输量也很大,考虑到营收等方面因素,企业也会优先选择物流成本更低的地区。凭借小商品贸易积累下来的物流优势,义乌成为光伏企业生产基地落地的优选。
而义乌“追光”的背后,则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新三样”(即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额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额比重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达到4.5%。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同比增速均在55%以上。
响应政策号召,各地政府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近几年,包括乐山、曲靖、义乌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在为光伏企业落地提供优惠政策。“新能源产品未来市场很大,义乌也在大力发展信息光电产业。”义乌市市场发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东新能源产品市场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搬进新能源产品市场后,林建雄的生意“稳中向好”。“新能源这个行业本来就是朝阳产业,非洲、南美等地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林建雄向记者表示,随着义乌当地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市场内的商户也在逐渐增多,“很多原本做其他小商品贸易的人,也来搞新能源了。”不少来义乌的采购商,即使不下单也会到新能源产品市场看一看。
2023年11月21日,满载110标箱货物的“义新欧”义乌平台“一带一路”十周年纪念号班列从铁路义乌西站启程,奔赴万里之遥的西班牙马德里,全程13052千米。
义乌市陆港集团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菁华向记者介绍,“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业务范围已辐射境外50多个国家。“平均下来,每天的发运量在5至6列,2023年大年初七那天,单日往返发运量则达到了13列。”陈菁华说。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要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义乌通过“义新欧”中欧班列、“第六港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了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网络,畅通贸易物流的“硬联通”。
“但实现硬联通的同时,还要进行软联通,要实现立体化的互联互通。”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宫之光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义乌)‘一带一路’城市国际论坛2023”上表示,义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单点运营的协同,加快“三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打造智慧物流新模式。
为此,浙江智捷元港国际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捷元港”)打造了中小微企业跨境物流科技运营平台“集合派”,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通“货”“运”“关”“仓”等关键节点,聚合跨境物流全链路环节供应商。
义乌集中的多为中小微贸易商,这就决定了贸易市场上的物流资源呈现离散化状态。“一个贸易商可能一周甚至两周才发一个集装箱的货物。”智捷元港创始人袁萌对记者说,“平台能把零散物流订单通过数字化手段聚集起来,实现有规模、有规律的发货。”
袁萌表示,公司的目标就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义乌的物流产业升级,让中小微企业也能像大型企业一样享受方便、快捷、高效的物流履约支撑。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线上平台Chinagoods也是数字化赋能贸易发展的集中体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该平台,市场内实体商铺和产业链上游上百万家中小微企业实现了相互连通,供需双方在生产制造、仓储物流、金融信贷等各环节的需求实现数字化连接。如今,在手机上,商贸城的商户便可以实现货品展示、进货出货、预定仓库、自动结算等操作。“商城被搬到了线上,做生意更方便了。”林建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