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零售巨头们也开始抢折市场:盒马宣布全面折扣化;永辉在店里增设正品折扣店;良品铺子全面降价......

  很多人没听过比宜德,但在上海、苏州等地比宜德却被称为“穷人的天堂”、“最早的线下拼多多”。

  2017年两个德国兄弟,在上海普陀区开了第一家比宜德,算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硬折扣店,巅峰时开店近300家。

  比宜德的产品比普通超市便宜三分之一,多开在社区中,深受上海大爷大妈们的喜爱。

  2019年,全球硬折扣超市鼻祖奥乐齐在上海开第一家店,开业当天6万人排队。

  比宜德的创始人Philipp Spangenberg曾在德国奥乐齐任高管,来中国之前曾在土耳其复制了一个本地版奥乐齐,后被奥乐齐收购。

  2016年,Philipp Spangenberg在上海开了第一家比宜德,经营模式一比一复刻德国“廉价超市”。

  就连名字都是明晃晃的卖点,在上海方言里,“比宜德”谐音就是“便宜的”。

  说它像Costco,是因为比宜德超市也像小型仓储超市,进门就是仓库式的商品摆设。

  货架的高度、商品摆放的密度、商品品类都比同等规模普通商超要低,且大部分商品都没有陈列在架子上,而是直接把包装箱切到半开的状态,直接展示给消费者。

  说它像全家,是因为它像社区便利店一样,扎根在上海、江苏等地的居民社区,店铺也不大非常不起眼,没有华丽的灯牌,但巨大的黄色招牌和超市字样,却不容忽视。

  在这里所有的商品都比其他渠道的要便宜10%-30%,有些产品甚至比拼多多还划算。

  很多人质疑,在关店前一天,比宜德就在卖“惊爆价”的产品,店面上也贴着各种促销广告,这不就是清仓甩卖吗,为什么还会觉得突然?

  其它外国商超倒闭时,很多老百姓的的第一反应排队退卡,最多感慨下爷青结。

  有网友留言表示,“比宜德绝对良心超市,开在居民区又方便,就这么关门太可惜了。”

  比宜德的师傅奥乐齐,在全球有超过1万家门店,曾经一度逼走沃尔玛,年入6579亿。

  比宜德在中国也不是单打独斗,在折扣店赛道最火的时候,也有资本给比宜德送钱。

  2021年9月,比宜德获得由Argan Capital独家投资的1.1亿美元长期融资。

  在这两个王炸的加持下,比宜德也曾经辉煌一时。国内有超过200家门店,上海有超过150家门店。

  比宜德门店主要是上海、江苏等地,过于简陋的装修,让很多年轻人忽略它的存在,甚至和劣质商品划上等号。

  为了保证低价高质,奥乐齐采用精选原则,每个品类精选一两个单品,为此还专门组建了试吃部,只卖评价最好的,爆品原则下一个单品就能卖出2.35亿。

  而比宜德因为门店多在200-300平左右,sku最多也只有600种,是奥乐齐的一半,使得比宜德品类不多成了短板。

  奥乐齐90%以上都是自营产品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且大多数产品都是一线品牌代加工,质高价低。

  而比宜德的自有品牌单品占比30%-40%,本就底气不足,大牌产品也多采用拆零售卖的方式,客单价低单店坪效上不去。

  而且上海社区店辐射小,房租高,对需规模化订单覆盖低毛利的模式是极大考验。

  硬折扣本身走的是极致压缩成本、减少损耗的微利路线,当利润低微+直营模式+管理层动荡,这几个buff叠加下来,使得比宜德一旦失去资本供血,背后成本和危险也呈几何性增加。

  没搞懂中国消费者的比宜德,也落得开店7年无人识,一朝关店天下知的境地。

  比宜德创始人曾扬言:比宜德未来将逐步覆盖长三角地区和华东地区,预计到2025年实现拥有800家门店的目标。

  ‍‍‍‍‍‍‍‍‍‍‍‍‍比宜德官方数据显示,其2017-2021年这5年中年销售年复合增长率为120%,自有品牌占销售总额约40%,与竞争对手平均价差约35%。

  在服务上比宜德也表现得可圈可点,比如其所有的产品旁边,都会贴着100%无条件退货。

  2021年比宜德还上线线上平台,推出三公里到家服务,尽量跟上互联网大潮。

  起步期,比宜德开一家赚一家,但融资后急于扩张,希望规模换效益,但管理一旦没法跟上,很容易就把利润赔进去。

  但仅靠资本输血,就等于坐吃山空,品牌如果没有造血能力,比宜德也将会是前车之鉴。

  从加盟商角度看,开一家折扣店店,启动资金动辄50万以上,还要持续付出房租、人工等成本,别说盈利,有时连回本都有压力。原以为是走上了致富路,到头来很可能是花钱买教训。

  抛开资本、加盟商和价格战,目前中国的折扣店,不论是外国品牌,还是本土品牌,都还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创新点来破除内卷,用规模换效率的路子,终究还是有风险的。

  就像比宜德,团队、战略战术和外部环境,每个要素都很关键,就算有一套万能组合拳打天下,但走错一步就可能掉链子,带来致命杀伤力。

  有数据显示,折扣店将是未来十年发展最快的业态,其复合增长率为5.6%,远远高于大卖场的2.5%,甚至高于便利店的5.5%。

  比宜德作为第一批入场的折扣店,有模式有口碑有风口,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最后还是无奈离场。

  就像奥乐齐在德国时,每年只拿出0.3%的利润打广告,因为它坚信,绝对的低价,就是最好的“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