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间猫宿舍、一个室内活动公园,再加上一个“医务室”,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的“科膳伴侣动物行为研究中心”就设置于江苏笛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区三楼C位。

  “与国内其他伴侣动物研究中心不同,把研究中心不是设立在高校或是第三方研究机构,而是直接设立在公司生产一线,这在国内还是首家。”宠物行业白皮书媒体主编边凯祺认为,这有利于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将会促进研究成果的高效转化。

  近日,该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由笛德生物与扬州大学动科学院共同发力的宠物“心理秘密”研究合作正式启航。

  “宠物,尤其是猫和狗,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它们会感到快乐、悲伤、恐惧、愤怒和焦虑。如果你认可动物的情感,那它们就成为家庭的一员,是一种生命的共情与陪伴。”科膳创始人尼莫表示,当宠物的身份从单纯的被“宠”对象,转变为与人类共生共伴的“伴侣动物”,在情感陪伴、情绪价值等精神诉求之下,将倒逼宠物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

  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科膳伴侣动物行为研究中心”将搭建一个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记者注意到,中心在筹备时原名为“科膳宠物行为研究中心”,后正式更名为“科膳伴侣动物行为研究中心”。边凯祺说:“名称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笛德对宠物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思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有约1.5亿只伴侣动物,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伴侣动物消费市场,中国拥有伴侣动物的人群接近7000万人,而且宠物数量和养宠人数正在逐年增加。

  一千零一个人,有一千零一个养宠物的理由。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宠物的健康和幸福,宠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场景化的领域,深化了人与宠物之间的情感联系。“扑面而来的是,宠物经济已作为情感经济的产物,成了‘抗经济周期’的代表。”边凯祺认为。

  “很多宠物的内在活动和人类同样复杂。区别在于,我们能通过语言表达,能谈论自己的感受。关注研究它们的情感,宠物经济将迎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和无限的市场机遇。”在揭牌仪式上,扬州大学动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红明表示,“中心的成立不仅是一个科研创新的平台,更是连接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共同推动扬州宠物经济健康发展走向一个新起点。”

  “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仔细观察中心30多只涵盖不同年龄阶段的猫咪行为后,扬州大学动科学院副教授郭晓东认为,即使同一环境下,不同性格的猫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了解并通过满足宠物的需要,我们可以增加它们的幸福感。”

  针对中心研究方向,尼莫最大的愿望是,如何把主观的“了解”转换成可量化的大数据?“一袋猫粮面前,养猫的人是客户,猫是用户。这袋猫粮是不是猫咪喜欢吃的,客户说了不算,但用户自己又不会说,怎么办?只有通过收集和分析养护中的大数据,才能帮助我们做出精确的判断。”

  大数据如何提取?郭晓东透露,下一步中心研究将聚焦于“宠物愉悦和满足感相关的神经传导物质”,并结合人工智能日常健康监测,通过深度AI学习的方法,从而建立宠物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多模态数据库。

  “比如,猫咪食后是否分泌了更多的某种感觉良好的物质,基本能够得出这款猫粮是不是它的‘菜’。”尼莫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中心将实现对伴侣动物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分析,为宠物食品的研发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在考察现场,边凯祺说,目前,国内一些伴侣动物研发的机构和中心主要专注于生物安全、疫苗研发、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而“科膳中心”通过探索伴侣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理机制、心理需求及环境影响,挖掘海量数据中潜在的价值信息,有望为宠物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大数据发展机遇。

  精准掌握了“客户”的需求,也将具备实现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打动“用户”的心。

  “数据是智能新时代的生产要素,也是国内宠物经济今后发力的重头戏。”郭晓东希望,“科膳伴侣动物行为研究中心”在业内能够率先走出一条以大数据创新伴侣动物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 孙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