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萌可爱的大眼蜜袋鼯、会吐口水的羊驼、生人勿近的蜥蜴和守宫近年来,一群“神奇宝贝”走进人们的生活。原本鲜有人知的另类宠物,打破了猫、狗、鸟、观赏鱼等传统宠物格局,成为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头爱。
异宠市场火热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少吐槽和质疑声:“小孩养宠物真是越来越怪了!”“买的时候挺喜欢,等新鲜劲儿过去了,都是家长在养。”“这些宠物一看就是冷血动物,养不熟,还容易挨咬受伤”到底实际情况如何呢?记者走访多家宠物市场,采访数位小主人,探究青少年热衷饲养异宠背后的故事。
在13岁的杨濯瑄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妹妹,还有13位特殊的家庭成员两只守宫、七只龟、三只甲虫和一只螳螂。“我从一年级开始养甲虫,陆陆续续添了很多新品种,它们都是我的朋友。”杨濯瑄笑着说,有时候走到饲养盒旁,会看到宠物们探着脑袋向外张望,“我总觉得它们认识我!”
养异宠六年多来,杨濯瑄逐渐从中找到了独特的乐趣。“小时候爸妈带我去野营,我在一片树林里发现了两只独角仙,当时觉得特别新奇,就把它们带回了家。”杨濯瑄边说,边从手机中翻出一张照片。照片上,他手捧着两只头上扬着角的甲虫,咧着嘴笑。这是他第一次养宠物,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学着自己繁殖甲虫,观察它们从毛毛虫化成蛹,再破茧成甲虫的过程,“像开盲盒一样,每一只都是独一无二的。”
饲养宠物,父母算是杨濯瑄的启蒙老师。昆虫讲座、自然博物馆、森林公园一家人是常客。“爸爸是医生,他总陪我蹲在草地上观察昆虫,给我讲它们的自然习性、生长环境。”杨濯瑄说,第一次接触守宫这个新鲜的品种前,父母陪他查了很多资料:守宫喜欢在什么环境里、怎么喂养、能长多大“他们从不觉得这是个奇怪的爱好,反而很支持我。”
当下,像杨濯瑄父母一样的开明家长越来越多。周末,位于海淀区的新官园花鸟鱼虫市场,约七成左右的顾客是年轻家长和青少年,他们有的在玻璃柜前挑选家庭新成员,有的一起抚摸着毛茸茸的小宠物,有的则硬着头皮完成学校留的“作业”。
“别给我,给你爸拿着!”在一家售卖昆虫的店铺门口,一位母亲抗拒地连连后退,在她面前,五只西瓜虫正在一个透明塑料盒里四处乱窜。孩子解释道,自己刚上初一,生物课老师让每位学生抓五只甲虫观察,全家上阵都没捉够,只能到市场买回家完成作业。“我们做家长的,支持孩子多接触自然、认识生物,就是我有点怕虫,只能让他爸能陪着一起观察了。”孩子的妈妈说。
异宠为何能“俘获”众多青少年的心?记者采访了多位小主人,发现种类繁多的异宠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异心理,还适合不同性格的青少年,让他们体会私人定制般养宠的快乐。
“孩子性格相对内向,喜欢安安静静的事物,这群不粘人的小家伙最适合饲养。”6岁的怡心是个文静腼腆的小姑娘,家里养着两只守宫和三只龟。父亲刘先生说,相比于猫狗鸟类等好动的宠物,守宫和乌龟一般不会发出响动,每天只需喂食一次,安静又省心。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则更喜欢蜜袋鼯、仓鼠、龙猫等互动性强的宠物。举起手臂,张开五指,手心面向高处,就会有一只蜜袋鼯展开如降落伞一般的翼膜,飞向手心。小俊杰每天放学回到家,宠物蜜袋鼯都会以这种“仪式”迎接小主人。“太好玩了!养宠物可比玩游戏有意思多了。”小俊杰说,这只宠物已经成了同学们心中的“明星”,都想来家里和它玩耍嬉戏。
“异宠的流行反映出青少年的交往需求和好奇心。”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上官芳芳分析,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联结逐渐疏远,青少年在性格养成阶段,尤其渴望同伴和家长的认可和陪伴,异宠则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满足青少年个性化的交往需求,寄托情感,缓解孤独。
上官芳芳认为,家长要重视现象背后反映出的亲子沟通和陪伴不足的问题,“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需要建立融洽的交往陪伴关系,从中获得存在感。然而,有些家长过分重视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使得有些青少年将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其中就包括饲养宠物。”上官芳芳提醒,家长要对青少年养宠进行适当且温和的引导,拒绝粗暴沟通,看到孩子养宠行为背后的情感渴望和需求。
“求求您了,给我买一只吧!”“我可以花压岁钱自己买。”“真的想要,我一定负责到底!”宠物市场里,总能听到孩子们真诚地恳求。不论是撒泼打滚,还是软磨硬泡,多数家长最终还是选择妥协,让孩子如愿以偿将宠物带回家。然而,等新鲜劲儿过去,养活宠物的一系列“麻烦事”还是得靠家长完成。
允涵在他十岁生日这天,为自己挑选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一只无毛豚鼠。“孩子一直想养只宠物,本来想带他来宠物市场挑个小鱼小鸟,先养着试试,没想到孩子一眼就看中了这只无毛豚鼠,挪不动步子了。”允涵的母亲杨女士说。
允涵怀里的这只无毛豚鼠,像个缩小版的河马,全身无毛,体型圆润,呆萌的样子很招人喜欢。“这种无毛豚鼠也叫无毛荷兰猪,它们的老家在南美洲,因为性格温顺、容易照顾,被人们繁殖培育出不同毛色、形态各异的品种。”店铺老板介绍,它们吃青草和种子,不爱叫,好养活,是店里的“销冠”,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我以后少玩电脑游戏,不管吃喝拉撒我都伺候它!”在允涵信誓旦旦的承诺下,杨女士最终花费1000元,为儿子买下了这份意料之外的生日礼物。当晚,杨女士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小铲屎官,希望你坚持下去,好好照顾它,让它陪伴你到18岁。”配图中,允涵蹲在玻璃缸前,认真地用干草为自己的新宠物布置小窝。一月后,杨女士在朋友圈更新道:“儿子开学,伺候小家伙的重任交给我了,一天喂三顿,一周洗一次澡,闲着的时候还总想让人抱,感觉又多了一个儿子”
记者发现,类似这种“起初孩子想养,最后家长被迫养”的情况不在少数。多位异宠店铺老板表示,曾发生过宠物售出一段时间后,家长来退货的情况,原因无非是孩子新鲜劲儿过去,把宠物“扔”给家长养,但家长时间精力有限,最终无奈选择弃养。“这种事在异宠这行发生得尤其多,因为本来家长对异宠的接受度就较低,所以更容易出现弃养的行为。”
出于好奇、求异等心理,跟风饲养异宠,却不了解其习性,一旦后期出现“不亲人”“味大”“难养”等问题,青少年很容易因新鲜劲儿过去,出现弃养行为。“我们应抵制任何原因导致的弃养行为。”北京农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讲师杜孟泽表示,弃养造成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如果遭到弃养的是非本土物种,且适应我国的自然环境,就会造成外源物种入侵,严重破坏我国本土生态平衡。杜孟泽举例,我国早期为食用引进的红耳龟就曾大面积泛滥,挤兑本土生物,威胁生态平衡。“另外,有些异宠品种是专门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的,脱离人类庇护很难生存,弃养就等于给它们判了死刑。”杜孟泽说,这类异宠虽对我国生态破坏较小,但其体内可能包含有害微生物,对生物安全造成威胁。“比如南美大型鹦鹉,几乎无法在我国野生环境下生存,但它们可能携带类似鹦鹉衣原体等多种人畜共患病病源,存在生物安全隐患。”目前,我国已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养宠行为。
对于青少年而言,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养宠?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系副教授刘天龙说,青少年养宠应从建立责任心开始。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充分考虑,判断时间、精力是否适合养宠,并挑选适合自己的品种。养宠前要征得所有家庭成员的同意,学习饲养宠物所需的基础常识,保证可以提供相应的物质要求,选择合法合规的渠道购买。“一旦做出决定,就要把宠物当成家庭中的一员来看待,一切弃养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
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