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夜经济为整座城市带来的蓬勃与繁荣,市集这种古老的商业形式被认为是兼具“时尚感”和“烟火气”的存在,但当每搞一个活动必搭配一个市集的当下,让市民有更佳的赶集体验、让摊主有更好的摆摊收获、让集市经济能更良性地发展,市集也要做出特色成为关键。

  新闻晨报·周到推出“难寻的特色市集”系列报道,逛了数十家市集,数数市集上的商品、聊聊赶场摊主的趣事、市集运营背后的“生意经”,共同拼出“特色市集为何难寻”的答案,并找到“寻回特色市集”更优解法的启发。

  如果你在社交平台上搜索“中欧街夜市”“锅包肉”,大概率会看到不少爱分享的市民化身美食博主,分享他们在地铁口美食夜市上吃到了正宗锅包肉后,生涩而又真心夸赞的视频。这些“自来水”的分享也是刘师傅锅包肉在中欧街夜市上曾经一度成为最火摊位的原因。

  “去年最火的时候一天卖掉300份锅包肉,一个月能赚10万元!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市集,大家的选择也变多了,不过现在有时候一天还是能卖掉100份,虽然赚得大概是去年的一半,但我们要求不高,所以一直没换地方,还准备在这里一直摆下去。”对刘师傅来说,在市集上的收益比以前在老家开餐馆好不少。

  从东北餐馆老板到上海美食夜市摊主,刘师傅做这个决定只花了一周不到的时间,刷到摊主招募的短视频后,拎着行李箱直奔中欧街夜市。“收入只要差不多”,刘师傅愿意在市集上坚持做口味最正宗的东北锅包肉,“用酸酸甜甜的美食为都市中忙碌的打工人带去一点治愈”。

  “两年多以前,我刚把在老家开了十几年的东北菜馆关掉了,准备到南方城市找找有没有机会,就先到东莞投靠朋友,也是边摆摊边找机会,”刘师傅说,出于多年做生意锻炼出来的嗅觉,他能明显地感觉到,集市经济在那个时候开始大有崛起之势,加上它算是低成本的创业,于是很自然地决定加入市集当中。

  在东莞的摊位做得不温不火,在一次闲暇时间刷手机的过程中,刘师傅偶然看到了位于上海闵行的中欧街夜市运营负责人文经理正在招募美食摊主,从视频里,他看到了这个市集上可以说是人潮涌动、摩肩擦踵……“我的东北菜做得这么正宗又好吃,又有这大的人流量,我去那儿摆摊肯定赚啊!”

  就这么盘算了一下,刘师傅当机立断,和朋友一起拎着行李箱,从东莞直奔上海的中欧街夜市,“我们当时真的,连行李都没来得及放下,就直接到了中欧街这里,跟主办方谈摊位的位置、价格、开摊时间等等。”

  一年多的摆摊经历也证明,这次刘师傅的果断决定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的确搭上了“集市经济”爆发式发展的船,也吃到了直播引流的红利。

  当时的中欧街夜市几乎是沪上最火的几个头部市集,最多的时候达到200多个摊位,每天自发来打卡的市民也众多,场面非常热闹。

  “大多是摊主看到这里的人多,大家喜欢逛,所以自发地来到这里摆摊,慢慢地,数量多了,我们就要对整个市集的卫生、整体视觉效果等等作统一的管理,”中欧街相关负责人邵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摊主数量太多,有限的工作人员无法承担这么大的工作量,所以招募摊主等工作都交给了第三方的运营团队,这个第三方运营团队就是刘师傅口中的“主办方”。

  所以一直以来,刘师傅一直与主办方负责人文先生对接市集上的事情,不过刘师傅摊位的“故事”,可以说是市集上人人知晓,就连邵先生也早早地听说,逢人就讲。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从杭州来出差的普通市民来到中欧街夜市逛了逛,吃了锅包肉等等小吃,大概是因为觉得正宗,他在抖音上随手发了一条质量也一般般的视频,分享了他吃锅包肉的经历。”邵先生说,就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好像是“启动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第二天,正当刘先生夫妻俩正常摆摊营业的时候,突然间来了一长队的人排队等着品尝锅包肉。

  “那天其实我们的食材都备得不多,下午4点多摆摊,到了晚上七点多食材已经买完了,但还有不少人在排队。”刘师傅回忆起当天的情景,至今仍是感动,“因为中欧街夜市是个固定的长期市集,摊位、摊主都比较固定,大家的关系就像是邻居,那天也是多亏了这些近邻。”

  刘师傅说,那天做锅包肉需要的食材,都是“左邻右舍”帮忙拼凑出来的——肉是到肉铺临时拿的,面粉是旁边坐鸡蛋仔的摊主支援,油是一旁做炸猪排的摊主支援,鸡蛋是烤蛋挞的摊主支援……

  “多亏了这些邻居的帮助,要不然赚不赚钱事小,很多排队的人都要失望而归了。”刘师傅说,很多人都是刷到了那条短视频,特地慕名而来,想吃一吃他做的正宗锅包肉。

  “去年火爆的程度可以说是有点夸张了,最多的一个月刨去成本,净赚将近10万元!”虽然当时的“纪录”今年几乎没有可能打破,刘师傅回忆起当时,仍是满脸幸福。

  “现在的市集太多了,到处都有,很多人不会像去年一样,特地来中欧街夜市打卡。”刘师傅对于市集发展的“嗅觉”仍在,他透露,今年一个月最佳的成绩也达不到去年的一半。

  “不过,只要想着去年是特殊情况,心态就不会被扰乱。”刘师傅设定的目标不算高,只要干市集比正常上班赚得差不多,就继续在市集上卖锅包肉,“而且我也不准备换市集,这里的摊主现在都是朋友了,也不准备换摊位位置,就算在最边上,我的锅包肉还是很多人喜欢,酒香不怕巷子深!”

  事实上,现在很多来吃锅包肉的食客都是老熟人,“很熟的老顾客我们都互加了微信,有些人是在杭州工作,有机会来上海,他们还会特意来我这儿吃。”刘师傅对于他的锅包肉的口味有着十足的自信。

  “我和很多学了几天就上阵摆摊的人不一样,我是专业的东北厨师出身,还有那么久的经验,做出来的东北菜当然是嘎嘎正宗。”刘师傅不自觉地露出自信的微笑的同时,也蹦出了东北话。

  “我们市集就在地铁口,很多下了班的人经过的时候要来买点吃的,锅包肉是东北最有特色的菜之一,又是酸酸甜甜的,辛苦工作一天了,吃点酸酸甜甜的,或许会感到放松很多。”刘师傅还想用锅包肉来缓解都市打工人一天的疲惫感,用美食治愈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