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烧烤凭借独特的齐鲁风味和童叟无欺的市场氛围活跃在公众视野;西安大唐不夜城爆火出圈的密码在于“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等IP的打造;成都年轻人热爱的酒文化让每个夜晚都热闹非凡。

  塑造城市夜经济品牌,需要具有独特辨识度的“价值符号”,特色、差异、细分,成为夜经济承接更多流量的必杀技。

  咸阳离西安较近,在人流量、品牌建设方面的竞争力略显单薄,劳动力、消费群体都很容易被西安“虹吸”,因此咸阳更需要打造有自己特色的夜市街区。

  汇通夜市完全是一个马路流动摊贩自发形成的市场,带有草根性。如今它依旧是露天面馆,偶尔风吹日晒,食客倒也吃出了别样风趣,但是即便没有正规店面,食客也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汇通的摊主每天早上购买新鲜蔬菜和肉,当天下午现炒肉臊子,备多少食材卖多少面,卖完就收摊。天晴天阴,周内周末,多年的经验已经足以让他们掌握大概的销售量,因此通常收摊都可以卖完。

  有些人说来汇通能治好“选择恐惧症”,因为只卖一种面,也有些人说来汇通容易造成“选择困难症”,因为不知道选哪家。

  汇通广场1800平方米的面积,决定了这里只能有50多家摊位。再加上这里生意常年红火,节假日时,每晚能卖上万碗面,周内人不多的时候也能卖6000碗以上,因此除非上家摊贩离开,才有空位换下一家。

  朱涛和妻子是泾阳人,在广东打工时,没办法照顾孩子和老人。2005年前后,两人想着回来在咸阳找个活干。同村的朋友已经在汇通摆摊一年多,生意不错,夫妻俩早有耳闻。

  两口子本来不会做面,听说还要检查过关才能摆摊,一开始心里还有些发怵。好在来这做生意之前都有人带,上家摊位的大姐用了两个星期给他们培训。朱涛笑谈,那段时间每天三四顿面,他足足胖了五斤。

  上家摊位的大姐说过:“做汇通面算不上难,但必须保证食客吃得放心。”这句话成了朱涛夫妻俩日后卖面的“座右铭”。接下来的十几年,他们理解哪家面好吃由食客的口味决定,但作为摊主,做一碗让食客放心的汇通面是责任。

  现剥好的蒜放在桌上,为了避免蒜失去水分,都是少量放置,吃完再加。装面汤的茶壶就在手边,随时续。围着摊主坐一圈的位置,只有十二三个,因此每个食客的要求他们都能及时满足。即便忙,上位食客离开之后,立马有人来清理好桌面,等待下一位食客的光临。摊位虽小,绝对不会怠慢每一位前来品尝的客人。

  夜间经济一直沸腾在民间,要守护这份“烟火气”,需要更加精细的城市管理和服务。

  “文明城市和夜间经济之间并不矛盾,‘烟火气’不等于‘油烟气’,接地气不等于无秩序,这也对我们规范化治理提出了要求。”秦都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郑联盟说。

  汇通位于十字中心,交通拥堵,难停车等问题经常出现,需要更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措施来保障。与此同时,面对占道经营、噪音扰民等质疑,必须秉持适度开发的理念,守住管理底线。

  汇通十字从原来的三车道拓宽到四车道,周末节假日时,交警经常来附近指挥交通。针对汇通难停车的问题,交通部门允许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在附近的马路边停车。2021年的改造中已经规划出一处非机动车停车点,接下来还计划在附近新建一处1000多平方米的机动车停车场。

  李峰峰是汇通面发展的亲历者,也是汇通一步步改变的见证人。他说,除了汇通商贸公司的管理,各个部门的身影越见越多。这些人的出现让他们做起生意更有底气。

  原本遇到夜市闹事的人,基本都是老板自己出头,既要保证服务,不让食客心存芥蒂,又不能一味退让,吃亏不说,事情可能并不会解决。

  2022年7月份,李峰峰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晚上11点多,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过来吃面。这个时间一般少有这个年纪的人来,所以他格外注意。煮面的时候就特意叮嘱,这个时间尽量少吃,要不不好消化。老太太没有搭理他,李峰峰也没再多说什么。

  第二天,一个中年男人过来闹事,说他的母亲在这吃面吃坏肚子住院了,要求赔偿医药费。李峰峰解释食物保证安全,是不是其他的问题,但这名男子并不买账。

  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警务室的警察闻讯赶了过来。了解情况后,警察先散开人群,把李峰峰和男子带到警务室。

  警察的介入,让男子的语气不再跋扈,只是要求赔偿医药费。警察听完李峰峰解释后,要求对方出具诊断证明,查看是否因为食品卫生导致。男子又改口是因为积食,埋怨李峰峰不该做这笔生意。

  虽然警察还在和男子解释这不是商家的问题,李峰峰已经不想再去争执对错。他愿意承担一部分医药费,只希望他能照顾好老人,不要再让老人这么晚出外边吃饭,男子的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也不愿再纠缠了。

  2008年起,汇通设立了警务室,长期派驻警察,加强每天巡逻力度;秦都区市场监管局有专人每天按时抽检食品。只有各个部门配合,提供好服务才能让客人吃得开心、让商贩经营得顺心、让城市令人安心。

  在汇通吃面,有“家”的味道。不只是老板亲切,制作汇通面的每个步骤都像自己在家顺手做的一顿饭,简单但对味。

  离汇通不远处有一个菜市场,王胜利在这里做了20年生意,因此他和汇通的好多摊主都认识。他家在咸阳西郊,以前自己种一些小青菜,推着三轮车来这里赚点外快。随着汇通的生意越来越好,家里种的菜已经供不过来了。王胜利开始联系供菜的客商,在这租了个店面,专门干起了卖蔬菜的生意。

  “我这里地方不大,但菜都是每天送,保准新鲜。”王胜利说完还拿出了一个小牛皮本,翻开后是密密麻麻的电话号,都是供菜商和饭店老板的手机号,光汇通的摊贩就有30多个。由于汇通摊贩收摊的时间正是菜店出摊的时间,他们总能赶上第一批菜。

  汇通面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纯手擀制,面条使用关中高筋面粉,和面要硬,讲究盆光、面光、手光,擀出来才筋道。面条宽不过韭菜叶,厚不过饺子皮。

  从2005年起,中粮集团开始给汇通供应面粉,平均每天送近300斤面,汇通商贸公司负责检查质检报告并提供机器集中和面。

  汇通二楼有一个50多平方米的擀面房,十几个师傅同时忙活,擀13斤面团收费十元。师傅把擀好的面条放在置物架上,有专人来取走。现擀现用,也就保证了面条的新鲜。

  为了保持清洁,这里不允许外人进入,里面除了飞扬的面粉没有其他杂物。每天下午4点、8点、10点,市场管理人员统计商家需要的面团数量。

  擀面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摊主选择一个自己满意的师傅长期合作,就不用再操心这个步骤。周至老二汇通面老板吴可说:“省去擀面这一步,我们省了不少力,就更有劲儿专心做面搞服务了。”

  周边的商家互通有无,不管吃面还是吃烧烤,坐到哪都能下单整条街的美食。虽然每家店各自盈利,但都是“汇通人”。

  汇通的名气带动了周边烧烤、火锅的生意,也吸引了其他种类美食入驻。不少周边住户推着小车在周围卖起了烤面筋、肉夹馍之类的美食。但太多的品类可能影响到汇通面条夜市的特色,于是,汇通商贸公司在台阶留出一圈空位,允许其他地摊运营,但数量不超过20户,既丰富了汇通夜市的食物种类,又不会喧宾夺主。

  秦都区商务局副局长吴冬说,汇通不仅给面食爱好者提供一处“深夜食堂”,也挑起许多家庭的生计,逐渐成为城市活力的新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