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工业形成了全、多、大的独特优势,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我国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上讲,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金壮龙表示,接下来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543.8亿元,同比增长3.4%。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呈现了持续回升向好态势。”金壮龙指出,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10个工业大省的增速都高于全国。另外,50个工业大市中也有10多个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不过,金壮龙提醒,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一些困难挑战,需要扎实推进稳增长、保安全、促升级,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去年,工信部陆续印发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等十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并在之后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将其列为了工业稳增长的重点任务。

  金壮龙指出,十大重点行业规模大,带动性强,关联性比较高,增加值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在70%左右。今年要继续推进政策落实,不断培育增长新动能。同时,将继续支持工业大省、工业大市巩固优势、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特别关注一批工业大县的培育。工信部将继续支持东北和中西部省份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行近三个月以来,各地、各领域落实举措不断,市场也反馈出了初步成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5%,比1~4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进先进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绿色装备推广和本质安全水平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工信部的重点工作就是要着重抓好《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落实,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支持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此外,截至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24.23万亿元,同比增长8.0%。6月份中、小型企业PMI分别录得49.8%、47.4%,分别比上月提高0.4、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50%以下收缩区间。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在优化制造业企业发展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围绕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成本,我们要扎实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围绕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开展消费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行活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

  “这几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等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各国都在进行前瞻性谋划和布局,我国也在积极探索。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绿色、智能、融合,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的新优势,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

  金壮龙表示,接下来对5G、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优势产业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进一步增强技术优势,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对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继续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今年1月,工信部联合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六个“未来”——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

  金壮龙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围绕上述六个方向,特别聚焦人形、脑机接口、元宇宙、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开发典型应用场景,探索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无论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持续的科技创新。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大飞机、高铁等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也引人注目。

  金壮龙表示,工信部将以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为抓手,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夯实根基。我国已经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还要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布局,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更好支撑技术迭代、工艺改进、产品创新,还将聚焦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重大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

  另外,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金壮龙也作出四点部署,一是实施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补短板、锻长板,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是实施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应用示范。三是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的质量和竞争力。四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突破一批战略性装备。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了70%,建成383.7万个5G基站,实现了“县县通5G”,5G用户普及率目前已经超过60%。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全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目前超过了90%。互联网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近2000万,位居全球第一;IPv4的地址和IPv6的地址资源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二;算力总规模达到230 EFLOPS,居世界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是我国5G商用的第五年,按照网络技术大约10年一代的发展规律,我国5G发展已经接近半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赵志国在会上介绍,我国移动通信探索形成了“超前预研、标准引领、体系创新、网络先行、应用赋能”的发展模式。目前,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到42%,5G基站和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50%。同时,5G行业应用已经融入到74个国民经济大类,现在建成了3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300家“5G工厂”,“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了1.3万个。“5G+网”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对于后续发展,赵志国表示,工信部将稳步推进5G、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轻量化、5G-A演进升级,扎实推进算力产业发展。同时,实施“信号升格”专项行动,推动5G网络向文旅、医疗、高校、交通枢纽、地铁等场所,在原有覆盖基础上进一步深度覆盖。研究出台“双千兆”网络和应用发展的接续政策,加快建设“5G工厂”,打造“5G+网”升级版。统筹推进5G-A的演进和6G研发创新,大家都知道现在6G也在加快发展,超前布局超高速光纤传输和下一代的光网络。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印发《关于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率先开展试点工作的地区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决定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在获批开展试点的地区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内容分发网络(CDN)等外资股比限制。

  赵志国表示,接下来将有序推进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比如就属于增值电信,加强与国际开源组织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一些优质的开源项目,落地开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