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巡视我的小菜园,再次发现了螳螂。它卧在一棵辣椒的枝叶上,通体嫩绿,身材修长,尾巴高高翘起又微微弯曲,三角形的头活动自如,大而明亮的复眼警惕地张望着,腿节折叠,一副随时准备捕捉猎物的姿势,真是帅气又霸气。

  3个多月前的那个傍晚时分,在园中无意发现了一群倾巢而出的小小嫩黄色的螳螂幼虫。它们排排队,一只只从紧贴着一枝干枯艾草秆上类似蚕蛹的硬壳里爬出,一只、两只、三只……犹如初春的柳树枝上刚刚冒出的嫩黄纤细的小芽,沿着艾秆井然有序地爬向不远处苦瓜的藤叶间,并迅速隐藏在一片片的叶面下,自我防护起来。

  庆幸手机抓拍到这一有趣而又神奇的瞬间。从那以后,我对它们多了一份牵挂,每日关注起小螳螂们的行踪。最初还能看到它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躲在绿叶丛中,慢慢地一只螳螂也寻不见了。听说,这些幼小的昆虫最招鸟儿们的喜爱,也许它们早已成为鸟儿的牙祭了吧。

  儿时我们管它叫“砍头螂”,自己打小怕它。前几日也在汪曾祺《花园》一文中,看到有关螳螂的一段文字记录:“祖母叫我们不要玩螳螂,说是它吃了土谷蛇的脑子,肚里会生出一种铁线蛇,缠到马脚脚就断,什么东西一穿就过去了,穿到皮肉里怎么办?”各地关于螳螂的种种传说不同,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吓唬小孩子。因为它是益虫,大人们为了让尚不更事的顽童不捉逮螳螂,所以编出了这些善意的谎言。

  事实上,这一招很奏效,小孩子胆子小。就像我,从小到大,几十年过去了,想到螳螂,第一反应还是“砍头螂”会伤人,内心依然很害怕。如今我再次遇见它,当年的恐惧感竟荡然无存,反而欣赏起它那楚楚动人的小模样。

  为了更多地了解螳螂的习性,我特地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螳螂喜食蚊子、腻虫、蝇类、小蝗虫等。怪不得,平日秧苗上常见的小腻虫消失得无影无踪。哦,原来园子里的这些小螳螂,竟是绿蔬的天然环保小卫士。

  清晨,巡视我的小菜园,再次发现了螳螂。它卧在一棵辣椒的枝叶上,通体嫩绿,身材修长,尾巴高高翘起又微微弯曲,三角形的头活动自如,大而明亮的复眼警惕地张望着,腿节折叠,一副随时准备捕捉猎物的姿势,真是帅气又霸气。

  3个多月前的那个傍晚时分,在园中无意发现了一群倾巢而出的小小嫩黄色的螳螂幼虫。它们排排队,一只只从紧贴着一枝干枯艾草秆上类似蚕蛹的硬壳里爬出,一只、两只、三只……犹如初春的柳树枝上刚刚冒出的嫩黄纤细的小芽,沿着艾秆井然有序地爬向不远处苦瓜的藤叶间,并迅速隐藏在一片片的叶面下,自我防护起来。

  庆幸手机抓拍到这一有趣而又神奇的瞬间。从那以后,我对它们多了一份牵挂,每日关注起小螳螂们的行踪。最初还能看到它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地躲在绿叶丛中,慢慢地一只螳螂也寻不见了。听说,这些幼小的昆虫最招鸟儿们的喜爱,也许它们早已成为鸟儿的牙祭了吧。

  儿时我们管它叫“砍头螂”,自己打小怕它。前几日也在汪曾祺《花园》一文中,看到有关螳螂的一段文字记录:“祖母叫我们不要玩螳螂,说是它吃了土谷蛇的脑子,肚里会生出一种铁线蛇,缠到马脚脚就断,什么东西一穿就过去了,穿到皮肉里怎么办?”各地关于螳螂的种种传说不同,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就是用来吓唬小孩子。因为它是益虫,大人们为了让尚不更事的顽童不捉逮螳螂,所以编出了这些善意的谎言。

  事实上,这一招很奏效,小孩子胆子小。就像我,从小到大,几十年过去了,想到螳螂,第一反应还是“砍头螂”会伤人,内心依然很害怕。如今我再次遇见它,当年的恐惧感竟荡然无存,反而欣赏起它那楚楚动人的小模样。

  为了更多地了解螳螂的习性,我特地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螳螂喜食蚊子、腻虫、蝇类、小蝗虫等。怪不得,平日秧苗上常见的小腻虫消失得无影无踪。哦,原来园子里的这些小螳螂,竟是绿蔬的天然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