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优美,服务贴心,我现在是住着就不想离开……” 6月27日,在四川省宣汉县东乡街道湖山社区德善养老堂,十余位老人正在护工的带领下做着养生操。提到养老堂的服务,刚刚入住一个多月的老人龚兵连连竖起大拇指。
二十年前,龚兵因脑出血引发偏瘫,身体逐渐失能,独居的他日常生活长期不便。今年5月,龚兵入住社区的德善养老堂,整洁的环境、细致的服务、丰富的活动,让他切实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是照顾起居,我们还设置了医务室、康复室、娱乐室、阅览室、理发室等功能室,让老人们医得放心,‘养’得舒心,更过得开心。”德善养老堂负责人田禾介绍道。只见大厅墙上,满满挂着老人们家属赠送的锦旗。
德善养老堂的生动实践是该县探索医养结合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宣汉县立足发展实际、配套系列政策、强化基础保障,着力搭建老有“医”靠“便民桥”,铺就医有“养”老“幸福路”,全面打通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2024年1月,宣汉成功创建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眼下,该县正努力打造全国医养结合的“宣汉样板”。
“太感谢社区的‘平安问候’了!要不是志愿者及时发现,我的母亲可能就没命了。”提到88岁的母亲潘大琼突发疾病的经历,常年在外工作的李勇平仍然心有余悸。
在宣汉县天生镇仙桥社区,独居老人潘大琼患有脑萎缩、高血压等老年性综合疾病。这天,由于4次没有接听社区每日的“平安问候”电话,志愿者立即上门敲门巡查,及时将突发疾病的老人送至医院救治,成功挽救了老人的生命。
仙桥社区的“平安问候”行动始于2019年,社区志愿者借助“叮叮”APP,将辖区所有独居老人、失能老人建群登记,每日通过群聊发送“平安问候”,发现消息未读或未接听语音信息的,立刻组织志愿者、医护人员上门查看。
“让信息多跑路,让医护常上门。通过每日问候,我们已经及时抢救了8名老人。”天生镇仙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曹先银介绍道,自“平安问候”行动实施以来,仙桥社区安排2名专人负责辖区老人服务工作,为特殊老人家中免费安装烟雾报警器20余个。目前,“平安问候”叮叮群已覆盖辖区全部71名独居老人。
不止社区在行动。近年来,宣汉引进专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加大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切实为辖区老人提供日托、全托、居家上门服务。同时,大力创建友好型服务社区,累计完成适老改造老旧小区60余个、新增安全岛3处,既有住宅安装电梯245部,受益家庭0.95万户4万余人,新建公共设施和涉老设施无障碍率达100%,真正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每个月10日,对于宣汉县人民医院普光院区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来说都意义非凡——这天,是该院患者们的“发薪日”。
记者来到院区的工疗手工作业室,只见身着统一服装的患者们正安静地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组装着玩具。这不仅仅是一次集中治疗,也是医院为患者们找到的一份新“工作”。
“针对部分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出现沟通能力下降、社会功能衰退,出院后难以融入社会等问题,我们创新‘治疗+工疗’模式,将医疗疗法和工作治疗相结合,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的照护环境。”宣汉县人民医院普光院区副院长谯志说道。目前,该院与星耀玩具有限公司和迈科隆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外包它们部分生产线。通过手工制作,不仅能有效培养精神康复患者动手、动脑的能力,每月公司计件发薪,还能缓解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患者孙某在患病以前是制衣厂的技术工人,是家庭收入的顶梁柱,患病以后家庭的经济收入急剧下降。该院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交谈,发现患者深受“病耻”感的影响,导致其难以融入各种社会活动。
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孙某通过寄宿制托养的方式,参与宣汉县人民医院普光院区的“工疗”。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已经能正常工作,还积极向新加入工疗的病友传授相关技术和经验,带领大家一起参与“工疗”。现在,他每月都能领取1000元左右的工资。
“我每月都往家里打款800元,补贴家用。虽然比以前少多了,但是尽自己最大努力照顾家庭,也是在为家庭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孙某自豪地表示。
该院利用2亩撂荒地开辟出菜园加果园的“康复乐园”,由2名专职康复人员负责,带领患者开展农业劳动,种植的瓜果由医院食堂按照市场价回收。通过这种模式,患者们既吃上了新鲜健康的蔬菜,又锻炼了劳动技能,还能获得工资收入。
通过“治疗+工疗”这一创新康复模式,不仅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患者动脑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为患者重拾信心、建立自信、重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患者康复带来了福音。
“才两个多月,老人就能下床活动了!”前不久,在宣汉县君塘医教养中心,86岁的老人赵思敏正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鼓励下,练习自己走路。这天,赵大爷终于能够独立行走了,他的儿子赵和平在一旁用手机记录着这个欣喜的时刻。镜头下,一家人笑得格外高兴。
君塘医教养中心是该县延伸医养布局的典型示范。该县利用闲置的原君塘小学校舍高标准打造医教养中心,由县人民医院托管运营,为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支持、危重症转诊、急诊救护、健康教育等综合服务。
赵思敏老人在2022年曾因呼吸衰竭在医院重症医学科入住40多天,2023年2月转入宣汉县君塘医教养中心。经过中心评估,老人为重度失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老年慢性疾病,服药种类达10多种。医教养中心护理团队通过制订个人健康管理专案,做好老人饮食、用药及精心照护管理,两个多月后老人便从重度失能变为半自理。如今,赵思敏老人已能够自由活动,生活自理。
“我们定期对每位老人进行健康评估,定制疗养专门方案,在我们这里康养,家属们都很放心!”君塘医教养中心副主任张录英说道,“同时,我们每天组织不同的教学、娱乐活动,老人们的日子都过得很充实。”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宣汉县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6165人,占2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69647人,占17.78%,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宣汉县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盘活闲置资产,高标准建设医教养中心。同时,与四川文理学院、宣汉职业中学合作建立医教养实训基地,县老年大学、县老年人协会定期到医教养中心开展书画音乐、文艺演出、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构建形成“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及老年教育”为一体的服务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医教养中心3个。
截至2023年,该县已建成医养结合机构21家(其中双证齐全6家,嵌入式15家),床位3297张(其中医疗床位365张,占比11%),医养融合发展成为“健康养老”的重要途径。
“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把握医养结合发展大势,加快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动医养结合发展走深走实、落地见效,让全县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红利,推动全县医养事业再上新台阶。”宣汉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姜林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