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好客、热情,不仅造就了顶流的“网红城市”,更吸引了动物界的“稀客”扎堆“安家”:白颈长尾雉、豹猫、黑麂、食蟹獴,在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频频现身;石燕湖生态旅游景区的林荫溪涧里,白鹇悠然自得、闲庭信步;长株潭绿心区内,受伤的凤头鹰、领角鸮、鸺鹠、隼被救治后放归大自然,一批特有濒危珍禽在长沙迈出恢复生机的步伐……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反映的是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个春天,越来越多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在长沙落户,种群逐渐扩大,这是生态逐渐向好的生动体现,也是长沙越来越重视野生动物保护的鲜明成果。
近日,在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内,3台红外相机抓拍到了大量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像。
“这是豹猫,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浏阳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徐增重介绍,豹猫是猫科动物,主要栖息于山林地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附近,具有很强的攀爬能力,是典型的夜行动物,一般在夜间觅食。“这段影像充分证实了豹猫在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确有分布,对开展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
安家的可不只是豹猫。黑麂、食蟹獴、白鹇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依次亮相,长沙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大家族不断增添新物种。
石燕湖生态旅游景区的相机也传回喜讯。画面里,一只翎毛华丽、头顶长着厚密蓝黑色羽冠的大鸟在灌木丛中走来走去。经专家辨认,这只大鸟名叫白鹇,雄性,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在林中疾走时,远远望去像披着白色斗篷,显得颇为雄壮,因此其又被称为“白凤凰”。白鹇的食性十分复杂,各种植物的嫩芽、果实、种子、花朵等都是它们非常喜欢吃的食物。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动物的到来并非“单打独斗”,监测画面显示,它们大多是以“家族群体”的形式出现,这意味着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较为可观,它们愿意在长沙建立家园。
“珍稀物种频频现身,得益于长沙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植被增加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减少也为它们的繁衍和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市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邓伟强介绍,“大部分鸟类对生存环境非常敏感挑剔,哪里生态好,鸟儿就在哪里定居,国家重点野生保护类动物对环境的要求更是苛刻。”
市林业局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报告显示,长沙是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会城市。长沙高度重视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断完善保护制度,制定野生动物禁猎区和规定禁猎期,编制实施了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规划。
截至2022年,全市已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其中一级5种、二级26种,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8种。接下来,长沙还将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动“三基地一中心”(华南虎繁育基地、珍稀雉类种源繁育基地、野生动物救护基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中心建设)建设。
在长株潭绿心区,一批包括凤头鹰、领角鸮、鸺鹠、隼、白鹇在内的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被救助后,顺利放归山林。随着长沙不断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全市野生动物的救护量也得到了迅速增加。记者了解到,长沙已出台《长沙市陆生野生动物放归管理办法》,将以规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和引导社会民众科学放归,减少生物入侵途径、降低生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建立健全野生动植物各项保护制度。
山清水秀的自然保护地是野生动物自由生长的乐园。森林、湿地也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加强栖息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市林业局保护地处负责人章雄辉表示。统计显示,目前长沙已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5个,总面积约105万余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0%。
为提升森林质量,长沙还通过在林下补植优质珍贵树种,调优林分树种、结构,逐步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碳汇、多效益”的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加大湿地生态保护力度,目前全市湿地保护面积28617.91公顷,保护率为71.88%,高于全省湿地保护率70.54%。
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长沙各级林长的重要职责。在长沙已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中,设立了市级林长11名、县级林长83名、乡级林长1068名、村级林长2390名。各级林长“战斗”在长沙的每一处山林,巡查乱砍滥伐,监测森林病虫害,保护野生动植物。
“我们将通过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确保来到长沙的珍贵、濒危物种种群能住得下来。”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冯国帅告诉记者,今后将更好地保护长沙生物多样性,让越来越多的神奇动植物在长沙安心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