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敏特的调研,2011 至 2016 年间,中国猫粮和犬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 28.1%,目前宠物市场上 65% 的份额都被头部 5 家公司占据,包括玛氏、雀巢、中宠等,但并不代表新品牌没有发展的机遇。数据显示,只有 20% 的养宠人士明确表示自己并不会选择新品牌,但同时也要 40% 的养宠人士表示自己会经常为宠物更换食品品牌,避免单一品牌摄入导致的营养不均衡。这些是摆在“阿飞和巴弟”这样的新品牌面前的机会。

  阿飞和巴弟的联合创始人叶森博告诉36氪,对宠物食品进行消费升级是阿飞和巴弟要做的事情。养宠物人群的年轻化是宠物消费升级的前提,在每年新增的养宠人群中,25岁左右的年轻人占到了 30% ,80、90、00后成为养宠主力,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升级需求自然也会反映到宠物消费上。

  在快消品领域,由于目标消费者基数的原因,中高端品牌数量会更加丰富,但这一特征并未体现在宠物消费上。目前国内消费者对选择宠物食品是盲目的,市场还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进口品牌的品质相对更有保障,但价格高且供应量少,国内品牌中价格适中、品质升级的领域尚属空白,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并没有针对宠物食品设立专门、统一的硬性标准。因此,阿飞和巴弟首先要从产品上进行升级。

  供应链端,阿飞和巴弟的主粮由比瑞吉代工生产,配方上,在比瑞吉提供的原料库基础上,由团队和农业大学等第三方专业团队合作进行开发,是典型的 OEM 模式,由于降低了中间环节成本,在国产外国品牌成本一致的情况下,整体售价和国产粮价格趋同。除了主粮外,阿飞和巴弟也开发了自己的宠物零食产品。

  较之于主粮,宠物零食市场上,集中度低、产品同质性强是目前的主要特征,集中度低意味着有新品牌生长的机会,同质性强则是产品创新的机遇。如果说对于主粮产品,大多数用户对于新品牌是“观望”态度的话,那么零食则为新品牌带来了弯道超车的可能。通过对鸡胸肉这类已经相当常见的零食产品上在工艺和配方上进行微创新来吸引用户购买,通过零食产品获取消费者信任,进而带动其他品类产品的销售。

  前面提到,阿飞和巴弟是对宠物食品的消费升级从消费升级的角度看,产品从品牌和产品上都要进行差异化,讲完了产品,我们再来看品牌。

  “品牌特质”是陌生面孔们切入市场的关键,阿飞和巴弟的选择是自造 IP。“阿飞和巴弟”即是品牌名称也是两个主要 IP ,除了在产品包装上露出外,阿飞与巴弟旗下所有产品的使用说明也均以条漫的形式展现,主角自然也是这一猫一狗。此外,阿飞和巴弟也有自己的专属表情包、衍生品等,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内容营销,缩短品牌的养成期、快速触达消费者、降低获客成本。

  除了 VI 方面的创新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则是产品在细节设计上的用户友好,例如将零食罐设计为单手可开、并搭配了锁扣方便宠物主外出携带,在遛狗的过程中用零食和宠物狗进行互动。宠物消费和母婴一样,买单者和使用者不是统一并非同一主体,所以得买单者得市场,阿飞和巴弟的用户友好的产品设计自然也是其获客亮点所在。

  目前,阿飞和巴弟共有 14 款 SKU,分为主粮、罐头和零食三大品类,在下一阶段,还将引入海外宠物洗护用品和保健品牌进行全品类布局,除了在产品销售上和海外品牌合作,也计划合作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团队。

  宠物食品尚属蓝海,“空巢经济”又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哪些升级可能? 36氪新风向

  我是36氪作者思齐,关注消费和教育领域一切新鲜事,项目报道请联系微信HannahHQ72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来意)

  今天,我们介绍的是一位加拿大小伙在北京的创业故事。让我们看看这个外国人在北京的“逃离”与“留恋”,看看这位北漂电摩创客的「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