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好了,万一成了呢,所求不愿放弃机会。”周芳华在他的朋友圈发了这句话。十五年如一日,不忘初心,抓住一切机会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湘西是脱贫攻坚主战场,身为湘西门户的凤凰绝不能落后。七年转眼即过,凤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年,平地上建起了高楼,大道通往每家每户,医疗有了保障,教育得到普及,周芳华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脱贫的“长征路”。

  凤凰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周芳华,今年40岁,凤凰人。从2005年开始,一直从事以工代赈工作, 2016年开始大规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凤凰县易扶工作统筹策划,他是重要的参与和执行者。

  如今的他早已头发稀少、两鬓斑白,平时衣着朴素,举止谦让。哪认得出他是一名官员,简直与凤凰百姓并无二异。多少个日日夜夜深入山区,多少次披星戴月无怨无悔。

  周芳华说:“身体是生命,时间更是生命。其他贫困县加紧备战,凤凰也要时刻紧绷着这根弦。”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他可谓操碎了心。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了关键时期。凤凰县鼓足干劲,加紧备战,敲锣打鼓,力争从脱贫、巩固到致富的路上越走越远。在疫情期间,凤凰县支柱产业旅游业受到了冲击,但在周芳华的帮扶和人民的努力下,凤凰仍在大踏步向前走。

  凤凰县廖家桥镇集中安置区位于廖家桥镇区西北、凤大二级公路南侧,距县城9公里,是凤凰县易地扶贫搬项目重点建设项目。

  县乡合力制定廖家桥安置小区方案,从规划、选址、建设、分房入住、到后扶,都由发改局主导,而周芳华主管这个项目。看着小区崛地而起,逐渐充满烟火气,只用了两年时间。小区安置来自廖家桥镇及千工坪镇、新场镇、沱江镇等13个乡镇共计搬迁户335户127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33户 1267人,非建档立卡户 2户8人。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凤凰的山区,也有受地灾影响的致贫户,周局长没少到他们的老居住地跑过。

  安置区以文化旅游扶贫产业园(凤凰之窗)为依托,引导搬迁农户进入园区企业进行就业、创业及从事旅游服务业,增加收入。同时鼓励搬迁户自力更生、自谋致富路径,多渠道多方式帮助搬迁户脱贫致富。今年遭遇疫情,旅游行业受到重创。周芳华加大对安置区周边企业的支持力度,如蜡的世界蜡柒公司,周生堂生物科技公司等,企业复工复产正常,并实现了逆势增长。

  走过宽敞的大道,我们看到了廖家桥安置小区,白墙楼栋映入眼帘,摩托、小轿车零落停放在楼下,偶尔能看到有老人来往,谈笑风生。认识周芳华的老百姓只要见到他就会和他打招呼。

  疫情对当地人们的经济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小区有300多人在家忧心忡忡,担心赚不到钱。其中年轻人更着急,原来的那些青壮年外出务工受阻。怕出不去,怕出去停工,怕出去了回不来。

  眼看着安置区部分居民在家无业待着,周芳华也是心急如焚,想方设法给他们找工作。安置小区一楼几乎是空闲着的,能不能将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呢?周芳华左思右想,不断联系身边朋友,希望能改造成一个供居民工作的工厂,带动当地就地就业。

  在朋友的介绍下,周芳华找到了在贵州办厂的杨建华,从凤凰赴贵州的纺织工厂考察,并经过多次的参观和交流,深思熟虑,最终选定了这家。为了能让工厂尽快建成,周芳华为工厂减负,并简化手续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厂商跑趟少,审批速度快,证件办理全,工厂装修精。于4月13日成立了凤凰县恒鑫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对安置小区的群众来说,早一天工厂开业,就可以早一天上班,不会在家糊口度日,不用担心外出的风险。

  之所以有如此快的建厂速度,是周芳华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东奔西跑为办厂开“绿色通道”。

  厂长杨建华说:“从立项到成立,经过了多个审批程序,但我们没有过多的操心。工厂发展需要的支持,周局长都会尽力帮我们解决。甚至我们的物业费等,廖家桥安置小区都给我们减免了。居委会计划解决当地200多人就业问题,于是我们也正在扩建厂区,周局长还为我们争取了30万的装修补贴。”

  在工厂里面,95%的人都是当地的建档立卡户,以前他们很多人需要外出务工,而现在只要小走几步,就能到达工作地点。

  有一种勇气是家境贫寒毫不气馁,有一种力量是历经绝境涅槃重生,有一种感动是照顾亲人留守家乡。

  厂里的仓库管理员杨政飞是安置小区的居民,周芳华考察了他们家,来到偏远的凤凰的茶田镇山区,并将他们带到了安置小区。杨政飞家里有两个兄弟,父母在外打工,走出大山在城市里生活是他的梦想。他的父亲在2012年脑梗塞瘫痪,当时哥哥在读本科,家里的顶梁柱塌下来了让这个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而他一度面临失学风险。2017年,父亲治疗高昂的医疗费使他不得不提前实习,赚取生活费补贴家用。今年疫情期间,他的父亲永远离开了,留下常年劳累的母亲独自在家乡。而杨政飞这些年去过广州、温州等地打工。多次在凤凰和外省奔波辗转。

  4月份,积劳成疾的母亲病重,现在仍在住院。杨政飞虽然在外面能养活自己,但外面的房租、饮食等压力很大,所能赚到的钱寥寥无几。父亲的离开使他度过了一段迷茫期,未来究竟是去外面打工还是选择陪伴母亲?他选择了后者。而幸运的是,楼下的箱包厂为他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让他告别了在外不稳定、不方便的生活。在母亲坚持没有住院前,两人一起在这个工厂工作,他也能照顾母亲。

  工厂中不仅有杨政飞在这里,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曾经一分钱也赚不到,现在只要努力工作,同样可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这个小区,无人不识周芳华。他经常走访安置区,与区内的居民关系特别好。到安置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值班人员交流工作,走出门的那一刻就看到了前来咨询的居民,周芳华用当地语言耐心解决居民的问题。

  在周芳华对口帮扶的三个扶贫对象中,杨合军的骨气与志气多次让周局长感动。杨合军的左脚残疾,妻子四肢畸形且驼背,身高只有1.2米,两个女儿一个8岁,另一个2岁,都有智力障碍,他是当地的最贫困的户数之一。

  以前他外出务工,在浙江杭州的一个镇上做环卫工人,除生活费后只赚取到微薄的工资。而他家在2012年生小孩后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巨大,几乎无法过日子了。2017年结成帮扶对象后,才逐渐摆脱了贫困。他不太会表达,见到周芳华时眼眶中泛着泪花,嘴里一直重复着说政府帮助了他,没有事做找事做,没有钱就找钱给他。对周芳华的帮助十分感谢。

  有时候钱打到了他的卡上,他有时不知道,即使知道后也多次找周芳华,说他不想要补贴的钱。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扎扎实实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妻子因疾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带小孩,平时用残疾的双手刺苗绣,补贴家用。周芳华经常去他家走访,每一次回来都是心情沉重。

  杨合军也知道未来的生活不会很轻松,接受补助后反而有些紧张。说自己是一个无底洞,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未来还是会在安置区的新工厂好好工作,少给周芳华添麻烦。

  看着他一跛一跛的背影隐去,挺直的腰杆似乎在证明自己,奋斗的人生永不言弃。

  安置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里面的工作人员认为是这一个有啥事干啥事的组织,多位一体管理。在这里,周芳华是常客,经常来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交流工作,所以整个服务中心都拧成一股绳,做事认真。小区建立后,由于居民不熟悉一些新家的基础设施操作,干部多次耐心与群众交流,如解决自来水问题。

  让贫困人员搬得来、稳得住、有事做、也要管得住。管委会设置了“三个三”服务机制:三分钟内值班人员快速给出群众答复,三小时相关负责人来群众家里查看现场,三天内解决问题,并要让群众满意。

  搬迁户以前大多在山区,以前自己种点菜。但到了安置小区后,小区内未硬化的土地寥寥无几,于是村民擅作主张开垦外面的场地,引发了种地矛盾。为了避免事情越闹越大,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马上出面调解,并制定了解决方案,让有需求的居民有地可种。

  服务中心副组长田青说:“我们服务中心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与周局长沟通,我们都喜欢周局长过来。”

  在这里,很多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周芳华引入新箱包厂已经解决了60多人的就业问题,小区距芙蓉小学和高级中学较近,方便居民家门口上学和升学;离县城较近,也方便他们进出城。以前村民住在山区,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出大山,更无法享受现代化的居住楼房。

  如今,廖家桥安置小区的居民安居乐业,幸福指数爆棚。安置小区是搬迁群众的避风港,也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天堂。未来,小区居民将洋溢更甜美的笑容。美丽凤凰,因大家的努力更多彩。(通讯员 颜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