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车马行人都很慢,那些藏在诗词中的悠闲时光,在人们随手翻阅书籍时悄悄散落一地。人们步履匆匆,穿过大街小巷去寻找一串糖葫芦的惬意生活,在人们匆忙的步伐里渐渐远去,“慢下来”也成为一种奢侈品。

  近日,笔者收集了一些地方的慢生活片段,来看一看“慢下来”的生活态度在宿迁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烟火升腾,老街里的那一抹热气最能抚慰人心。早上5点不到,宿城区的各大早餐铺子里就有了店家忙碌的身影,而最能牵动老宿迁人心的早餐铺子,当属那些有20年以上开店经验的豆浆铺子了。对于很多老宿迁人来说,一碗豆浆、一根油条是早晨的必修课。

  宿迁早晨的“慢”就从那一碗厚厚的豆浆开始,南方人喝豆浆爱加糖,宿迁人返璞归真,他们常常能端着一碗原味豆浆“滋溜”一大口下去。

  凤凰路上的袁家豆汁店就是这种慢生活的缩影,“不加糖的豆浆来两碗!”“水壶装满多少钱?”“装半盆豆浆,我端回家去!”……早上6点,店里就聚满了来买豆浆的人。

  店内摆设简单朴素,9张长桌,36张小椅子,装修简单,自带复古滤镜,一进门仿佛时间就倒回了30年前。

  大碗3元,小碗2.5元,大瓶9元,小瓶6元。有人堂食,也有人外带,堂食的人,一般用碗,带回家的人一般都是提着水壶来的,提一壶回家,一家人都能喝上。

  “这家豆汁店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了,原先是开在马陵路上的,后来才搬到了凤凰路上。”市民李女士回忆道,李女士说,早上喝一碗豆汁已经成了她和老街坊的习惯。

  时间在这家豆汁店里仿佛慢下来了,人们聚在一起,慢悠悠地喝着豆浆,有的甚至能坐上一个小时。“开店是小事,听他们聊天才是最重要的。”无论坐上多久,店老板也从不计较。豆浆是一定要配上油条的,热乎乎的豆浆搭上煎饼卷油条,宿迁早餐就是如此简单。

  走进宿城区儿童街上海城西侧的一片原生态居民区,老宿迁人也叫它小关庙,这个地方不大,约莫有七八户人家,这片未经开发的地方,给人一种时光慢下来的感觉。宽窄巷子、青砖小瓦、中华田园猫(橘猫)……这种不加修饰的宿迁老城场景现在似乎已不多见。

  巷子的墙壁历经时间的侵蚀,失去了曾经的光芒,绿苔藓悄悄爬上白墙,行走在这里,仿佛穿越回20世纪90年代的宿迁城,恍惚间还能听到二八大杠车铃“叮铃铃”的声音传来。

  “最早的老李家元宵店铺就在这里,现在已经没有人居住了。”居民王先生说。锈迹斑斑的铁门,失去光泽的门锁,弯弯曲曲的小路……这些“老物件”为这片居民区增添了几分泛黄的滤镜,随手一拍就是一张老照片。

  也有喜欢摄影的摄影师会来这里取景拍照,“现在想找这种保留老城韵味的地方不多了,虽然有很多搭建的文艺街景,但这种沧桑感是搭建不出来的。”摄影师小刘是一名90后,因为拍摄需求,他也会来到这里取景。他表示,现在有不少顾客喜欢复古风,尤其是90年代的审美,年轻人追捧90年代审美的同时,也崇拜旧时光里人们不紧不慢追求生活的幸福模样。

  地方文化研究学者宿迁学院教师张福贵也常来这片居民区走访,他说在这里能看到宿迁以前的城市生活场景,走进来就像走入一部历史片里,每次来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感受。“我希望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宿迁老城的‘记忆’。”张福贵认为,城市在向前发展,老街为发展让步,但文化需要一份记录的载体,借此保留下宿迁老城原生态的生活痕迹。

  从打造一平方米的休闲天地到三五好友围炉煮茶,当代年轻人对于“让生活慢下来”的追求可谓是锲而不舍。不少年轻人认为,“慢生活”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

  市区花园路附近的一家“围炉煮茶”小馆,在宿迁年轻人之间广受欢迎,店内陈设古色古香,复古圆桌搭配上布艺装饰,柔和的灯光洒在店内,令身处其中的人整个人都放松下来。

  24岁的店主王正威毕业后回到了宿迁工作,将自己对于慢生活的向往寄托在这间围炉煮茶的店铺里。院子里喝茶的场地王正威还精心运用了玫瑰花和氛围感小夜灯装饰环境,为年轻人打造一个温馨的休闲场所。笔者了解到,不少年轻人会在休息日来此处打卡拍照,享受这种充满文艺感的“慢生活”。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年轻人追求在工作和生活中适当地放慢速度是对生活的尊重。让生活慢下来,找个浪漫的地方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是有利的。”店内一名陈姓顾客这样评价。(徐欢)

  从前慢,车马行人都很慢,那些藏在诗词中的悠闲时光,在人们随手翻阅书籍时悄悄散落一地。人们步履匆匆,穿过大街小巷去寻找一串糖葫芦的惬意生活,在人们匆忙的步伐里渐渐远去,“慢下来”也成为一种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