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狗是人们为了消除孤寂或出于娱乐目的而豢养的犬类动物,或者出于非经济目的而豢养的犬类。狗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已被人类驯化了几千年,其嗅觉灵敏,动作敏捷,善解人意,忠于主人。因此,狗早已成为最受喜爱的家庭宠物之一。
5月14日,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公安分局发布通报称,5月13日,沙河路派出所接举报,称张三(化名)利用微信朋友圈发布侮辱执法人员信息。把自己的狗取名叫“城管”“协管”,还发到朋友圈、抖音等平台,民警当即展开调查。
我国《刑法》二百九十三条规定了客观表现形式为四种,分别为: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从行为上分析,该男子的行为尚不足以构成寻衅滋事罪。
行政处罚的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我认为二十六条“其他寻衅滋事”行为应当要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目的;符合处罚对象的构成条件,被处罚的行为必须具备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公共管理的特征,但其危害程度又尚不足以构成犯罪被刑法处罚。从该男子的行为分析,给狗起名“城管”、“协管”并发布在公共平台上博人眼球,可以推断出其主观意图就是为了侮辱城管取乐,行为符合《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的要求。
该法二十六条对处罚的规定有两档,分别为: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颍州警方的处罚是根据第一档。我认为涉事男子给狗起名“城管”“协管”的行为对特定职业的侮辱也违反了公序良俗,其行为已达到一定要通过10日拘留来处罚的程度。
综合分析本案,该男子的行为确实违反公序良俗,影响了城管、协管的形象;我国城管是负责城市管理的执法人员;是在一线和前沿的执法队伍,他们对维持城市稳定和秩序,整顿市容市貌功不可没。协管是协助管理人员,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是在协助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上,也意义重大。该男子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城管、协管的形象,破坏了执法机关威信,我们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因此该男子除了接受道德层面的谴责,还要依法对其进行拘留处罚。
1、公安派出所只能做出警告、500元以下罚款。因此本案作出拘留处罚的主体绝对不能是沙河路派出所,而是设立派出机构的公安局。
(1)若采取行政复议来救济,首先要确认复议机关。沙河路派出所无权作出拘留处罚,属于种类越权的处罚,因此被申请行政复议的主体应当是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局。被申请人为公安局,公安局有两个复议机关,分别为上一级公安和本级人民政府;
(3)先复议再诉讼:若男子采取先复议再诉讼的方式又有以下几种结果:复议维持,复议机关和派出所为共同被告;复议改变,对复议结果不服的告复议机关;复议机关不作为的,复议机关和派出所选择告。
比如说,王甲与林乙为邻居,经常因停车问题吵架,王甲对林乙的不满无处发洩,于是将自己养的狗取名为“林乙”,每天大声责骂:林乙,你这只贱狗。试问:林乙不堪其扰,精神痛苦异常,如何行使权利?
1.《民法通则》第99条也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当姓名权受侵害,得请求法院除去其侵害,并得请求损害赔偿。所谓姓名权,指使用自己姓名之权利。姓名权属人格权之一种,应受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王甲将林乙的姓名权用在小狗身上,每天辱骂,依“法益衡量原则”考量受侵害之人格法益、加害人的权利及社会公益,依据比例原则所为的判断,可以看出该行为具备不法性,
1.依题意,王甲与林乙为邻居,经常因停车问题而吵架,王甲对林乙的不满无处发泄,于是将自己养的狗取名为“林乙”,每天大声责骂:“林乙,你这隻贱狗”。斟酌当时的时空环境判断(对他人姓名权不当之始用,如以他人姓名权称呼家中饲养之动物),应认为王甲的行为具有不法性,实质侵害林乙之人格权。
2.林乙得依其侵权责任法十五条的,请求法院除去其侵害外,其有受侵害之虞,亦得请求防止。另根据其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二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请求侵权行为之损害赔偿(王甲故意不法侵害林乙之姓名权,致林乙姓名权受其损害),并依请求回复原状。关于非财产损害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第一条请求精神慰抚金。
加入法考备考交流群530581240,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