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万家灯火,希望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盏灯。”对于许多来广州奋斗的青年人来说,拥有一个适合且稳定的住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安其居”方能“乐其业”。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充分发挥各类主体作用,不断完善符合广州实际的住房保障体系,帮助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在广州住房保障体系的统筹安排下,不少的青年在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里实现“安居梦”“奋斗梦”。
日前,记者采访多位住在广州公租房的青年,聆听了他们在广州的安居故事和奋斗人生。在这些青年中,有的在紧凑的公租房空间里,塑造了更多的生活可能;有的在广州拼搏8年,准备落户广州获取更长足的发展;有的在换房之后,在广州找到了家的归属感。
“90后”青年赖文辉在广州的住处或许是不少独居都市青年梦想的家:房间摆放着简约的家具,窗明几净,装潢清新淡雅,站阳台上能远眺珠江新城璀璨的夜景。
对于这名广州新青年来说,简单的家具风格、有所盈余的居住空间是其在广州最基本的幸福感。大学毕业后,赖文辉进入广州一家啤酒酿造企业就职,并住在公司员工宿舍。虽然员工宿舍价格低廉,但居住空间和隐私受到一定限制。
2018年,赖文辉偶然得知公司的公租房名额,于是提交申请,顺利地拿到白云区金御苑的公租房名额。“第一印象房间格局不错,阳台采光通风都挺好的。”赖文辉说,租住的房型约48平方米,但租金比同类同地段房型便宜了不少。
作为公司青年主力军,赖文辉需要往返小区和位于南沙区的工厂,每天约三小时的通勤时间。下班回到家中,站在房间阳台近看不远处的万家灯火,远眺广州塔绚烂的夜景,让赖文辉卸下工作的疲惫。厨房也是赖文辉在家里常待着的地方。与喜欢点外卖的青年相反,赖文辉喜欢用精心烹饪的晚餐犒劳自己,更可以给到访的亲朋好友献上一桌美味的菜肴。
“公租房让我在广州有了落脚点,改善居住环境,更让我对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或许对于赖文辉而言,空间和内心一样,有所盈余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与赖文辉类似的是,“95后”青年林威(化名)也是一名独居都市青年。2019年,从大学毕业的林威,怀着对广州的向往,从东莞来到了广州。
租房是许多青年刚到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林威也不例外,喜欢独居的他,选择落脚在城中村改造的小公寓里,一个套间每月1700元,住起来十分拥挤。房租不便宜,却谈不上生活质量。“公寓楼板薄,隔音较差,房间空间小,没有独立阳台。”
2020年,林威申请到了天河区棠悦花园一室一厅的公租房,每月租金约1000元。“它靠近地铁,交通方便,商业配套齐全,小区管理较好。”租金降了不少,但居住环境却得到极大改善,让林威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
不仅如此,公租房富余的空间,给了他更多的生活体验。入住公租房后,林威家中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一只美短猫。这是他之前住在城中村公寓想做,却没做成的事。每当林威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家中的“小可爱”,身上的工作压力瞬间得到了释放。
身有所居,心有所安。“物美价廉”的公租房,是赖文辉和林威安全感的来源,而对于想要独立生活的广州新青年来说,公租房则提升了幸福感。
“90后”青年林婷玉是不少青年在广州打拼的缩影: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从初到广州时的茫然,到如今对留在广州发展充满信心。
2015年,大学毕业的林婷玉,成为“广漂”大军中的一员。初到广州,她和闺蜜一行4人在天河区东圃附近城中村暂住。为了节省开支,4人蜗居在一室一厅的公寓内,林婷玉和一位朋友在客厅地板上打地铺。“城中村夜晚会比别的地方早一些。”这是城中村给林婷玉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她发现,走在城中村巷子里,夜晚会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小巷两旁会随时滴下水滴。
2016年,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林婷玉搬进一间位于9楼的老房子。“分到一个单间,我获得非常大的快乐。”这一次,林婷玉终于不用忍受打地铺和缺乏私密空间的居住痛点,获得了心心念念的单间。然而,由于老小区没有电梯,每天上下楼成了她最为头疼的问题。除此之外,她还遭遇过就租金问题和“二房东”拉扯、向“一房东”乱扣押金进行维权……
转折点发生在林婷玉更换工作后。“当时,我只想试一下,出乎意料的是申请到了公租房。就像抽中了大奖一样,内心非常激动。”2017年,林婷玉得知新的工作单位可以申请公租房,抱着试试的心态提交了申请,结果申请到公租房的名额。2018年,她正式搬进位于白云区一处两室一厅的公租房。“由于此前两次租房经历,让我更深刻感受住在公租房的幸福感。”林婷玉道。
公租房优势在于“物美价廉”,林婷玉所入住的公租房面积约48平方米,房租约1100元,相比于相同条件下的商品房租金,几乎便宜了一半。房子租金便宜了一半,但地铁、菜市场、学校、商圈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随着小区配套商圈的完善,购物消费非常方便;坐地铁从小区到工作单位大概半小时。”
在公租房居住的5年间,不仅提升了林婷玉的居住体验,而且为她培养兴趣爱好提供更大空间。林婷玉和许多都市青年一样,是一名忠实的“铲屎官”。入住公租房后,她先后养三只宠物猫,并在阳台种植绣球、铁线莲、百合等各类花卉,不少邻居在她的影响下成了“花友”。“家里有了花卉和宠物,感觉整个活了起来,就有了家的感觉,就有了牵挂。”林婷玉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回家中照料自己的花和宠物猫。
低成本的公租房,让林婷玉有了留在广州的底气和信心。“我准备落户广州,以后留在广州发展。”林婷玉说,刚到广州时从未想过在此扎根,经过8年的打拼,相信自己能在这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城市闯出一片天地。
走进广州新青年吴炯桂和陈倩二人温馨的“小窝”,映入眼前的是一幅别具匠心的油画,客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多功能的茶几,一旁则放着一个精心布置的鱼缸造景,一只宠物狗在房间内来回嬉戏。
2020年,吴炯桂和陈倩在相识相知后,决定养育一只博美犬。“毛孩子”的到来,给二人的世界增添了许多乐趣。但这也给租赁房子增加了难度:不少的房东并不接受养宠物。为了寻找更好的居住环境,2年间他们曾6次搬家,频繁的搬家让他们渴望找到一个稳定的住处。
直到2022年,吴炯桂和陈倩申请到了公租房。“租金、水电价格更亲民,小区环境整洁、商业配套完善,整体居住环境得到了质的改善。”他们如数家珍地盘点了公租房给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改变。
宜居是宜业的前提与基础。此前,吴炯桂和陈倩住在城中村,由于居住空间狭小,和家人一年见不上几面。如今,他们入住48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每逢节假日、周末他们一家人大小团聚在广州。“广州成了我第二个家乡。在这里既能获得发展的机会,也能经常和家人团聚。”吴炯桂如是说。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吴炯桂和陈倩喜欢在家中培养和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布置鱼缸造景是吴炯桂的一大乐趣,各种水草、假山、景观鱼等鱼缸造景元素,在他手里被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微缩景观世界。
与吴炯桂不同的是,陈倩则钟爱烹饪、油画、电钢琴等,其中,烹饪和油画是她最引以为豪的爱好。潮汕菜、点心、各式小吃……在不大的厨房里,她轻车熟路地烹饪各式菜肴,既能品尝到美食,又省去外卖的费用。二人共同的爱好则是遛狗。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到小区的公共绿地遛狗是他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自己的半只脚已踏入广州,对广州有了更深厚的归属感。”吴炯桂说,在入住公租房后,在广州拥有一个安稳的落脚点,可以更加从容、淡定地面对都市快节奏的生活。同时,也让他们对未来在广州的生活有了更多憧憬。“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在广州定居,成为新广州人。”
吴炯桂和陈倩的安居故事是广州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让来穗新青年租得起、住得好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广州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需求。到2025年,广州将全面完成66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任务(含公租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一间房、一张床”居住需求,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