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等109件商标注册申请被驳回!申请人名单也公布了,央视:行为流氓,吃相难看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公众号8月19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驳回“杨倩”“陈梦”“全红婵”等109件商标注册申请。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在第32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牢记党和人民嘱托,勇于挑战,超越自我,迸发出中国力量,取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团结奋斗、凝心聚力注入了精神力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一如既往地保持严厉打击商标恶意抢注行为的高压态势,不断强化对包括奥运健儿在内的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公众人物姓名的保护,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申请商标注册、图谋不当利益的申请人及其委托的商标代理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8月5日,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中,天才少女全红婵夺得冠军。各大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屡获金牌,激发全国人民的关注热情的同时,也出现了其姓名被抢注成商标的情况。

  天眼查App显示,就在全红婵夺冠当天,其姓名就被抢注成了商标,国际分类涉及食品、服装鞋帽、日化用品等,申请人包括深圳市奔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潘雄伟等。

  据封面新闻,深圳市奔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34个“全红婵”商标,此后又注册了“hch红婵”的相关商标。天眼查显示,这是这家公司仅有的商标信息。

  对此,众多网友评论这种行为就是“蹭热度”。8月18日,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发声,喊话停止“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8月1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出手进行了109个商标申请的驳回。

  事实上,奥运健儿姓名被注册为商标早已有先例。天眼查App显示,刘翔夺冠后,“飞人刘翔”、“刘翔跨越”等相关商标被多家公司及自然人申请注册;2012年伦敦奥运会“叶诗文”夺冠后,一个月内其姓名作为商标被申请多次,目前商标状态多为“商标无效”。甚至,傅园慧相关热词“洪荒之力”也有上百条商标信息。

  出于保护商业利益的考虑,体育明星也会主动为自己注册商标。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C罗申请注册“C罗”商标,目前商标状态为“商标已注册”。刘翔、姚明、梅西等也申请注册了包含自己姓名的商标。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期间,我国商标的注册量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注册量增长速度飙升至79.33%,之后增长速度放缓,2020年注册量下降至576.7万件。

  “在商标数量快速增长的背后,同时出现了不少投机分子,纯粹为了囤积抢注的商标,再去转卖或反向索赔。”据封面新闻,鼎宏知识产权集团商标事业中心总监王璐表示,特别是2015年-2018年之间,大量的自然人或商贸公司,一年的商标申请量远远超过了巨头企业。

  为何名人姓名频繁被抢注成商标?王璐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产出商标本身要付出的成本代价相对低廉,不过一旦抢注成功,通过转让商标或者反向侵权索赔这些方式,可以获得巨大利益。

  根据《商标法》,特定行业的公众人物姓名,其姓名蕴含极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可以进行商业使用,该公众人物及其许可人进行商标申请和使用,不会造成误认。但如果未经授权将公众人物申请为商标并进行使用,极有可能会使消费者认为其与该公众人物有代言、许可等特定联系,由此而造成误认,因此可予以驳回。

  随着打击恶意抢注商标力度的加大,商标局对抢注知名人物姓名的商标驳回力度也有所加大。王璐表示,假如个别商标侥幸未被商标局驳回,本人或其所在单位,可以通过提出商标异议申请、商标无效宣告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此外,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对恶意进行商标注册的申请人或商标代理机构,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日前,央视新闻发表评论称,十年苦练无人顾,一朝成名被抢注。全红婵、杨倩、陈梦等奥运健儿姓名被申请注册商标,网友感叹“脸都不要了”。今年3月,无良企业抢注戍边烈士陈祥榕“清澈的爱”为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驳回并申斥。不到半年,这门灰色生意又出现在热搜上,行为流氓,吃相难看!

  除了对这些恶意抢注商标行为,予以惩处,对那些占着商标故意不用的恶意行为,法律也要管起来,让无良企业占着商标也没法用;知识产权部门也应主动激活相关撤销条款,让抢注到的商标因为不使用而保不住,彻底根除“知识产权流氓”的生存空间。

  人民日报也指出,恶意注册商标,要么是 “傍名牌”“蹭热点”,要么是刻意囤积,即“不用先囤”伺机“碰瓷”,行敲诈勒索之实。让违法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既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更是社会的朴素共识。除了依法驳回申请,须让违法抢注者受到应有的惩戒,该警告的警告,该约谈的约谈,该处罚的处罚,还应建立完善黑名单机制,“拉黑”那些屡次违规不改的代理机构。总之,务必要用零容忍的姿态,建立相应机制,清除恶意抢注者“搭便车”的土壤,让他们碰一鼻子灰!

  澎湃新闻则评论称,如果恶意抢注商标行为的成本太低,无疑是助长了一些商家“赌一把”的心态:万一给蹭上一个呢?有些商家还会动起歪脑筋,即使正式名称通不过,也会注册一些谐音名或是网络梗,误导消费者。

  商家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对受害者来说则是无穷无尽的麻烦,又是声明又是官司。而在博弈过程里,商家反倒有可能提高不少曝光度,甚至可能从名人身上“讹”到相当可观的转让费。这种博弈不对等,也是这种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显然,制止这种行为,仅靠道德谴责是不够的。